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读后感必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800字作文(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今天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作者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理论问题。全书深入浅出,事例生动,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问题。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责任,是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看起来问题背后的问题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个人去用心慢慢体会。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也是国家、组织、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我们的社会才高速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面对问题时,他不会退缩,勇于承担责任,尽管有些错误不是他份内的事情,但他都敢于去承担,而不是推卸责任,不怕麻烦事情找上自己。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勇于从自身找问题,其实大家看看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包括自己,大多数经常抱怨这怎么的不好,那怎么的不好,但是他们很少说自己的怎么样,自己错在哪里,他们经常要求别人怎么样,就是不敢于承担责任,不敢于承认问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在面度问题的时候,有责任的人责怪谁呢?谁都不怪,包括自己在内。他侧重的是解决问题,问题已经出现了,与其在这责备谁浪费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去解决问题,如今的社会看中的事情的结果,在乎的事情是否完成。
责任意识也就是态度,是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良好的态度,表示了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做事的动机,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良好的态度,我们才能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我们才能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我还记得我们高中的时候,每天读的口号:时间是生命,态度是根本,方法是灵魂,纪律是保障。他们伴随了我们整个高中生涯。态度是根本,可想而知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情,一旦态度不端正,老要说或想为什么,为什么又是我,不是想着怎样在我的本职岗位上发挥创造,只是想着怎样把这一天混完,这样的工作态度或处事态度,怎么能把事情做好,我想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职场的人来说,责任感尤其重要,不要推卸责任,要用自己的责任感去挖掘问题的所在,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丰富自己的人生。
问题背后的问题塑造是个人责任意识问题。个人责任意味着从我做起,面对现实,我们惟一能改变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全都在实践着塑造自己、而不是企图去改变他人的想法与行动,那么世界将因为我们会变得更加美好。
精选阅读
[推荐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二)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二)》,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我是一名社区负责社保的工作人员,每一天都能做好本职工作,透过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职责感”“团队精神”“这事与我无关”等一些事例,使我感到自我缺点和不足之处。
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缺点看不到。我认为服从是行动的关键,表示我们首先理解这个任务,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我不管是否是自我的强项还是弱项都要做好各种工作,尤其是弱项方面更是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把弱项变成强项。总是采取用心乐观的态度,当理解任务时。又有一次学习的机会,如果持续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那么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职责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务,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我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莫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问题背后读后感12篇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问题背后读后感12篇”,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1
QBQ通过改进个人问话的方式,提高个人责任感减轻压迫感培养个人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使企业受益同样使个人也从中受益。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关系更健全更融洽,生命更充实、更愉悦。对于那些错问题“这不是我的错”、“到底是谁造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暴露出个人缺乏担当,并直指许多问题的核心,不在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应该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发问,而不是用“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或“你们”。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QBQ的精髓:“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刻作出更好的选择。”对那些既没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问题应选择拒绝,并提出更好、更有责任感的问题。每个人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最好的选择并且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负责。
拖延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会使压力上升,工作失去信心无法完成组织制定的目标。当事情越积越多时,感觉难以招架,让每位相关人事身心损失严重,我们应在事情还不严重时就及时处理掉每个问题,不要拖延,怠慢。
责怪别人,对解决问题根本于事无补反而合激烈地相互指责、相互抵毁,在人与人之间筑起高墙,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有责任的人谁都不责怪,包括自己在内。如果我们能停止相互指责,踏实地开始关于个人责任意识的提升与培养,使我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当前的问题。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我们经常争吵、抱怨、推脱、对抗,最终内耗组织的生命力,应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把事情做好。
尽量善用不利的状况,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扭转现状需要个人负责的精神,并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解决问题,决不争功诿过。个人责任从我做起,面对现状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接受无法改变的人,改变能改变的人。个人责任的重点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是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尊重和学习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为团队承担责任,欣赏团队中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优点。不推卸责任和相互指责,那么我们的团队会更强大,每个人做的更优秀。
QBQ的终结目标是“行动”。实践个人责任的方法是先提炼自己的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于行动,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有所收获。行动中即使蕴藏着风险,但不行动这项方案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更佳的选择。
.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行动的结果是解决,不行动充其量是维持现状,并让我们一直在过去。
.行动需要勇气,不行动往往表示恐惧。
.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选择并决定该做什么之后,就立即付诸于行动。立即就去执行!行动高于一切!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2
《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是我第二次读,第一次是春节后办公室组织的培训中学过,这是第二次,由于第一次是投影播放,印象不太深刻,这次公司又发了这本书让学习,我连着读了两遍,感触颇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一本针对企业管理的书籍,内容并不深奥,也没有高深的理论,可浅显的事例,生动的阐述却使人读后收益非浅,读完后我开始思考: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吗?我的个人责任是什么?
在此我摘下了书中的一些警言与大家分享:个人责任的重点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是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个人责任不是抱怨团队,而是要充分认识个人的力量;个人责任感的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异;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作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要为作出的选择负责;你我无法改变他人,也往往无法控制环境与结局,我们真正能够掌握的,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说到做到,心口合一,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生命将更充实、更愉快。
书中提到了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好问题:我能做什么?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能做什么?我想出了三个答案:我能处理好客,我能处理好客,我能处理好客。
我能解决好客诉,这样的人会很投入自己的工作,他会关注关于客诉的方方面面,他就像书中的雅各布那样超范围地工作,当然也会象雅各布一样收获颇多,会得到单位、同事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一份成就感和收获了一份好心情。我能解决客诉,这样的职员有能力开展工作,但他只愿完成“范围”之内的事情,不愿多做一点分外事,他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他的业绩肯定是平平的,于是在这样的平淡中激情和创造能力也会一点一点地被抹平,我可以肯定他的生活也会是平淡乏味的。我能应付客诉,这样的人是迫于上级和公司管理层布置才进行工作,似乎工作是为领导而做的,有时还振振有词地说:
“我是看你的面子才去做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态度能把工作做到几层好呢?还有一种更为可怕的想法: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这样想法的人他不知道什么都不做的风险有多大。
我能做什么?我想到的三个答案都是涉及的个人责任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作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要为作出的选择负责。
”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要为顾客负责,要为自己工作的这个团队负责,更要为自己负责。我们在解决客诉中肯定会碰到困难,也许还会失败,但至少我们也得到了一份经验,今后的工作会少走弯路,会信心更足;如果你得过且过地、甚至以“不做不错”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你只能是活在过去、停滞萎缩,很有可能被淘退。书中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位金融机构的高级领导人告诉我:“有时人们对我说:‘我不想冒险。
’我就跟他们说:‘最好还是冒点险吧,因为在本栋大楼中,此刻有十几人正坐在电脑前,企图把哪个干掉!”我们想想吧,此刻有谁企图把我们“干掉”?
我在书中填了一组空白:无能的老师责怪学生,无能的推销员责怪客户,无能的父母责怪孩子或老师,无能的经理责怪员工,无能的员工责怪上级,无能的青少年责怪世界!责备只会扰乱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工作更糟,使我们的心情更糟,使我们更无能。
在一个团队里,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当然,如果我们经常吵架、抱怨、逃避和大家,我们只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生命。我认为这是我们企业每个成员都不想看到的现象。我们应客服‘小媳妇’心态”不要总是“喋喋不休”抱怨不停,其实我们的业绩和成功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外界因素左右,但关键的还是你自己,你的心态、你的行动、你的责任心决定了你的得失成败。
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责任,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为这份选择负责,否则会一辈子不安心不顺心;我们需要的是合作,办好一所企业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必须是全体员工通力协作、互相支撑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们需要的是共赢,随伴着企业发展,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获得好心情和成就感。
qbq的实践原则就是:
一。个人责任不是改变别人,而是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
2。个人责任抱怨团队很多,但要充分了解个人的力量;
3、 个人责任就是要适应变化,不断完善自我;
4、 个人责任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工具实现目标;
5、 个人责任就是要不断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愿景:我们的团队不再有指责、借口、拖延和反对,而是要激发彼此的好意,共同努力,共同努力,让美好的事情发生!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3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个同事拿了本书和我说你看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吗?QBQ?我当时没有弄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我问。同事说:这本书很好,有时间看看。我听到这话越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到了周末我最终抽出时间看了这本神奇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看后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们集团田总前一段时间提出的企业核心理念诚信为本,职责至上吗?
我边看这本书边联想起原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及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企业内部办事效率低,员工怕承担职责等等表现。作者经过39个问题结合实际的案例展开了讲解,文章的主题经过问题背后的问题强调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将职责放在首位,不是规避职责,尤其是对我们服务的企业要有强烈的职责感。任何人都要敢于承担职责,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职责,致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导致办事效率低,最终相互指责埋怨。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并不少见,并且比比皆是,宁可不干工作也不能承担职责的想法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这种心理影响了工作,促使许多人推诿扯皮,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企业在负职责,其实明眼的人都能够看出这是为一己之力担心担职责,而弃企业的发展于不顾。
我们的企业要发展,要提高就需要一大批对企业有职责感的人,如书中提到的韩国现代的员工,快餐店的服务员等等,虽然他们只是企业不出名的普通员工,但他们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现出了其对企业的职责感。我阅读这本书后深深的感触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问题背后的问题,这句话也许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却不太容易,我们大家要进取主动地敢于提出问题,承担职责,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企业才会大踏步地发展,企业发展了最终受益的就是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把田总提的企业的理念诚信为本,职责制上作为精髓,为我们的企业将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愿九三集团走的更远。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4
yes, i can do it now!!
正如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所說:《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利用許多小故事、小案例,從不同的角度談論「個人擔當」這個中心主旨,並且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落實方法。
在正式閱讀本書之前我決定每讀玩一個故事,都先自己仔細思考其中的問題以及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相信可以有不小的收穫。
1、個人擔當
读了前面幾個例子后,我一开始感到很生气。對於一个有這樣的員工的企业来说,其前景可以看出不可能很好。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例子中的員工在工作中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根本不考慮公司的利益。他們的目標只有一个:完成自己的工作。
沒有凝聚力的團隊和沒有團隊精神的員工註定不会創造太多財富和未来。
我认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停止抱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要積極解決,而不是先考慮責任問題。勇於擔當。
2、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其實,我也相信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这也是人的本性,但同時人們也不十很理性。如果你认为為自己着想是對的,你應該這樣想吗
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是意氣用事,究竟哪個選擇是對的?
在我們了解這些之後,我們應該考虑如何在實践中做到这一点。这是qbq的三个簡單指導原则
-—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包括“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
——把焦點放在行動上。
3、擊敗你生命中的裁判
抱怨沒有用,自卑更不可以,其實抱怨的久了就變成了一種自卑,就相當於在說自己不行。與其抱怨不好的因素和條件,不如花時間加倍努力,这样不好的因素就可以被利用。擊敗你生命中的裁判
4、一次做一個選擇
抱怨不僅没有用,还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失敗,还會影響别人的情緒。所以,當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要堅定的只做出這一個選擇,不要有絲毫的猶豫和朝三暮四
5、主人精神
在工作的時候和他人接觸,你就代表著你的公司,你就是主人,你把公司扛在自己的肩上,公司自然也會記住你,那麼顧客更會對你和你的公司刮目相看。
6、團隊精神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你不能只看到缺點。你必須看到别人的長處。團隊精神就是充分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長處。三個人做老虎
同時,不要去嘗試改變他人的不足,或者說讓別人適應你的想法和期望,你能改變的,只有救你自己,發現別人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凡是最終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堅持,言行合一的人,說道做不到就等於白說,永遠無法取得進步,反而會取得他人的恥笑。對於工作来说尤其如此。只有用心對待公司,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真能量。同時,如果真的有不滿也不要裝腔作勢,該怎樣就怎樣,說出來是最好的結果
7、寬廣的心
有很多話都在說男人的胸懷,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其實就是在說成大事者必有能容小時的胸懷!所以,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有容忍之心,這個也很好理解,簡單的相比較心中的遠大目標,然後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小事重要還是理想重要?
8、qbq
当你遇到問題时,解決方法是:问一个問題!在你提问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時把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如何改變自己,这样才能接近問題的答案,让自己變得更好
9、終極目標:行動
行動——養成習慣——改變自己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5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贴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明白了提高个人职责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团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团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那团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样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职责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职责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进取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头,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我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我,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仅有自我。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我的现状,包括思想、本事、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提高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6
时隔两年,再看这本书,体会又更深一层。这本书通篇围绕责任来阐述,其核心主旨就是“遇到问题,首先把责任归究于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进而改变现状。”
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是解决问题的最快速途径。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树立积极的思维,把注意于聚焦在行动上,而不是逃避责任和指责他人身上。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好的思路,等于成功了一半。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培养直面问题或困难的勇气,勇气是一个人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因素。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责任之心会驱除牢骚、抱怨等狭隘思想,使心态变得阳光。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培养客观的思维。就像书中所说: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谁也不怪,包括他自己。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培养宽广的胸怀,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把责任归究于自己,有利于赢得他人的信赖,人人都愿意相信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并乐意与之合作。
经常性的把责任归究于自己,对强化个人责任感、提升自身能力、建立个人口碑帮助很大。当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获得历练的机会就越多,能力提升就越快,就越有机会胜任更大的职责。
书中说,个人责任感的不同成就了事业的差异。的确如此,一个遇事推诿、逃避、搪塞、拖延的人,没有机会从大量解决问题中获得提升。逃避问题、不负责任,等于是自己关闭了成长的大门。而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凡事敢于面对和担当,并采取积极行动,久而久之,自然提升了自己,也能获得更多人的青睐。
学而时习之,这是一本值得时时温习的好书。每次阅读,就是对自己一次全面自省。每次自省,都会有新的感悟、收获与成长。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7
因此,为了社区工作的完美明天,也为了自我的不断成长,我要切实加强自我约束,踏实勤勉工作,努力提高自我,做一名称职的社区服务者;要尽心竭力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做一个真正有职责感的、能够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的人。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3):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后经常出现的两种心态。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的。然而,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明白了提高个人职责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群众的力量之大。(veryok)但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群众是由我们这样的人组成的。如果人们失去了主动权,群众力量的叠加效应如何体现?
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职责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职责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常的工作是从小事做起,很多人重复平常的工作,特别是我们的图书馆理员。我们每排好一本书,每服务一个读者,每做完一个方案,无不都包含着对馆里、对岗位、对自我的一份职责。
我们的工作需要默默的坚持,需要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对我来说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就是把注意力从别人和周围的环境转移开,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上,这是解决问题最有益的方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我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我,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我。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我的现状,包括思想、潜力、***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4):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思想决定一切。有时,观念上的微小差异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每一本好书都会带给人们很多思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读这本书的感受。
一、学会克服小媳妇心态。
刚看到小媳妇心态这个说法觉得很搞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怨妇心态吧,什么都抱怨,总是在喊着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这样的话,抱怨来抱怨去,状况一点也没有改善。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自我能做什么。这样一个小媳妇的心态不仅对工作和心情产生负面影响,也无助于改善现状。
原因是抱怨时提出的问题既没有正面用心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力量。然而如果从好的方面来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呀。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既来之则安之嘛,既然躲但是,还不如用心应对。再遇到难题,不如把我怎样这么倒霉换成我面临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大部分我都解决了。
二、提高行动力。
如书中所述,当我们处理任务和困难时,核心和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我能做什么?遇到任何的状况,先想这个问题。所有的qbq务必以什么或该如何发问,能这一分钟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钟,把所有任务一口气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说不定会更麻烦。
三、能改变的只有自我。
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我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劳的管别人,改变自我比较实际。我们经常感觉不到自我正在意图改变他人,不知不觉就白费了力气。
我们不应该试图改变我们的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责怪别人,是在为自我推卸职责。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责怪自己,只会努力解决问题。
书里面还说到一个很搞笑的说法,击败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让自我强大到别人挑不出毛病。
我们常犯的毛病是,上太多课读太多书,但是不清楚学***谛。学习就是参与,从事实中学习显然转化为行动。我也会把阅读带来的思考和改变付诸行动。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5):
阅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解答了我工作中很多困惑。如何提高职责意识是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向。
当我们到处寻找问题的客观原因或借口时,想想这句话。我们应该感到羞耻吗?
社区工作很复杂。当我们忙于某事时,当我们处理别人的错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很多人选择责怪,责怪别人缺乏潜力,责怪同事沟通不畅,责怪领导没有给予正确引导,责怪社区人太少,等等。对于此类情形,我想到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改变世界吗?当然,世界可以改变,但我只能改变我自己的世界。
我们会想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些方法的前提应该是你是唯一可以改变的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从自己做起,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
不要低估个人的影响力!作者为这句话举了个很好的例子:一家百货公司,因为一个收银员在应对问题时改变自我,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单可观的业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改变自我的时候,真的能够改变世界。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我是一名社区负责老龄工作的工作人员,在我们这个群众里,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全心全意的去遵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透过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群众的价值。
我认为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表示我们首先理解这个任务,然后再谈其他的问题,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我不管是否乐意,情绪好坏,总是采取用心乐观的态度,持续一种愉快的情绪是务必的。当理解任务时,何不这样想啊,我的运气真好,又有一次学***会。
如果持续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呢。
我一向在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职责心,不认真做事,则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为社会、社区创造价值,《问题背后的问题》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职责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务,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我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莫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今后我就要以一个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我对我们这样一个群众深深的眷恋,就要与这个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了,我想个人职责与社区职责必须是到达了高度的统一,才能更好的干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7):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我是一名社区负责社保的工作人员,每一天都能做好本职工作,透过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职责感团队精神这事与我无关等一些事例,使我感到自我缺点和不足之处。
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缺点看不到。我认为服从是行动的关键,表示我们首先理解这个任务,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我不管是否是自我的强项还是弱项都要做好各种工作,尤其是弱项方面更是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把弱项变成强项。
总是采取用心乐观的态度,当理解任务时。又有一次学***会,如果持续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那么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职责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务,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我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莫为失败找理由,
要为成功找方法。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8):
在街道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学***翰。米勒的《问题背后的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人要勇于承担自我应承担的职责,职责能够使人坚强。
过去,我一向认为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我的份内事。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之后,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职责心,是否认真履行了自我的职责。书中运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阐明了职责意识的有无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也让我对文中的职责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人的一生务必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职责,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职责,对于自我应承担的职责要勇于承担,放下自我应承担的职责时,就等于放下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下。
职责能够使人坚强,作为一名社区的残协委员,我就应竭尽全力帮忙辖区的残疾人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带给有力的帮忙。这就是我就应承担的职责。
在承担着职责的同时,我也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我要不断的完善自我,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自我的贡献!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9):
年前单位发生了一件事情,总让我想不明白,把为什么和抱怨挂在嘴边,但是很神奇,看过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书中自有**屋这么一说法。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后经常出现的两种心态。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的。然而,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明白了提高个人职责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群众的力量之大。但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群众是由我们这样的人组成的。如果人们失去了主动权,群众力量的叠加效应如何体现?
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职责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职责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默默的坚持,需要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对我来说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就是把注意力从别人和周围的环境转移开,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上,这是解决问题最有益的方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我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我,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我。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我的现状,包括思想、潜力、***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8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书中写的是: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个人责任是个人力量的实践,是每个沉默的领导者日常生活的自我实践。
人的意识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关键要素。人们在认识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通过机械结构的设置或强制性措施的约束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
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
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如果态度是正确的,可以说成功者找到了成功的途径,如果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如果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会把责任感带到工作中去,那么我们公司的发展速度就会大大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呢?显然答案是多元化的。
我认为可以把提高员工责任意识纳入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加快推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员工的修养素质,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其次,应该不断地对公司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的调整,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引入多元化及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公司对员工负责,员工则爱惜公司这个大家庭。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和习惯。。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时在工作上比较急躁,不够积极主动,不够耐心。读了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一旦开始学习并实践qbq式的思考方式,似乎会有渐入佳境的感觉,万事通路,心平气和,从工作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也使我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有了新的理解,对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书中介绍的方式去思考、对待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让自己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让生活更充实,让自己更快乐。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9
论态度和责任感——
2006-2-15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是自然和合理的。然而,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像我们这样的人组成的。如果人们失去了主动权,集体权力的叠加效应如何体现?
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图书馆人。我们每排好一本书,每服务一个读者,每做完一个方案,无不都包含着对馆里、对岗位、对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们的工作需要默默的坚持和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于被动地期待环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相比,主动地改变自己更好。事实上,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他自己。当我们学会谦虚地生活和工作,准备改变目前的工作状况,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我们会发现,我们付出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高,这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多维解读《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2006-3-15
在任何组织——机关、机构、商业公司、学校甚至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指责、抱怨和拖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的作者约翰米勒正试图向我们讲述和分析这些“问题”现象背后的“问题”根结。
“小题大做”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翻阅本书时,你随处可以看到作者例举的诸多详尽事例,将这些详尽事例偏辟入理的一一分析,使原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个人责任提升到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机会、克服困难从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上乘“功夫”。正因如此,作者才着力在个人责任这个“小题”上“大做”文章,而读者若能够饶有兴致地阅读、体悟则会获益匪浅。“以身作责”的概念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真实的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责”究竟有哪些、如何切实的以己表率来“作责”?
这点恐怕就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总是有将成绩归因于自己的主观能力、却将问题归咎于客观条件的心理倾向。《qbq》一书正是用接二连三的例子告诉读者:
如果身处一个团队,工作上出现了问题,自己总是用责备、抱怨和拖延的态度去耽误团队绩效,那么你就不是一个能“以身作责”的人。也许你会为自己辩解,认为自己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事实上,不然,我不知道你的队友在同一个团队里也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责怪、抱怨和拖延?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无能的水手责怪风向”,米勒告诉我们要“克服‘小媳妇’心态”,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作者对于个人责任的分析,已经从字面意义的理解深入到实践中的涵义探讨,责备——“他们为什么不沟通好呢?
”抱怨——“为什么这种事总是找上我?”、拖延——“什么都不做的风险”是内在个人责任意识缺失的外在行为表现。看过本书那些具体而深刻的实例经过米勒先生慧眼独具的分析,你会深深感觉,原来个人责任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词语,在作者米勒的那里是如此的丰富、深刻、隽永。
寓“大意”于“小例”、深入浅出,轻松中现深刻。
这些正是《qbq》成功畅销全球的真实原因。然而,《qbq》的成功,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信息化时代通俗阅读的新趋势。与其花大量的时间认真参悟巨篇宏论般的经史哲名著中的大道理,不如于闲情之时惬意感受一番《qbq》的小说理。
不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不论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教授疑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平民百姓,只要是怀着一颗轻松而不苛求的心,都能在轻松快速地翻看《qbq》之后深刻了解到个人责任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定义。通过短时间的阅读消费来获取有用信息这种阅读的使用价值,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普遍阅读需求,也是诸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水煮三国》等应用管理知识的白话读本热销的根本原因。在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颇费心思的阅读已经难以成为都市“白骨精”们阅读的理性消费习惯,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捕获有用信息才是他们所需要的阅读生活。
正如《qbq》中揭示的那样,我们应当“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不应抱怨时间的匆忙,阅读由何尝不是如此呢?像专注、宁静这样美妙的阅读状态固然美丽,但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轻松、舒适的休闲阅读模式或许有一些不足,但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明智的现实。
水土不服,纲乱神散,是本书的弊端。
诚然,《qbq》一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一本指导实践的管理书籍,实践性是评价这本书的最关键因素。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心理差异,米勒先生所描书的许多提高团队成员个人责任感的原则和方法可能不实用于中国人。“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比较契合中国俗语“看菜吃饭”的道理,但“什么都不做的风险”、“不要问为什么”、“问更好的问题”这些或许就不甚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
这一点也是众多西方管理书籍的中文译本的通病,相比之下,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成君忆先生原创的《水煮三国》就更适合国人“味口”。西方管理类图书中译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图书的整体结构不严谨。《qbq》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作者以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说理,整篇读本类似散文却又难以真正的达到形散神聚,或许个人责任可以作为本书的“神”,但那也得需要清晰严谨的“纲”才能很好地使作者搜集的各类素材浑然一体。诚然这样的零散的方式也许更能对上休闲阅读的味,但是严谨结构的缺失会让读者看完本书后难以留存深刻的知识印记,仿佛吃了一顿味道凑合的快餐而已。既然旨在作为“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导言)”的行动指南,似乎按照“认识个人责任——分析个人责任——实践个人责任”这样的编排方式更合乎“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哲学规律。
结束语:尽管如此,《qbq》中对于个人责任的独到、深刻而又浅显易懂的剖析虽然在国内的实用性有待商榷,但帮助我们认识、分析问题毕竟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也许我们不能直接拿其全当作读者贯彻个人责任的行为准则,但至少可以权当作提升个人责任意识的新颖读本。
责任意识立足之本——读《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2006-3-15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有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就说“他们决定时,根本不理会我说的话,所以这不应当是我的责任。”有人拖延时间,就说“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只能尽自己能力。
”有人工作缺乏创造性,不愿从事冒险行为,就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那样做过。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有人工作不称职,缺乏责任感,便说“我从来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培训。
”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近期,读了约翰.米勒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
美国人的人生信条来自华盛顿的故事,他小时候修剪樱桃树,勇于承认错误。这个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使他们把责任作为生活的基本原则。自华盛顿以来,责任已成为描述美国人不可或缺的一个术语。
责任是个人成长的动力
人从出生开始,就负载着大小不同的责任,小时候负责健康成长,青年时期负责充实自我为往后工作做准备,成年后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责任是成熟的标志。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是能够被委以重任的人,也是能够被信任的人。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弘扬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当代青年人社会责任的写照。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
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尽责,才能成为好孩子;只有对国家尽责,才能成为好公民;只有对下属尽责,才能成为好领导。
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责任是一个社会有序、和谐运转的前提和条件。古人也有很多关于责任与尽责的佳话:
“读书者,当闭户发愤,只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唯知及时耕种,切莫悬耜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
责任意识平常而朴素
责任意识并不惊天动地,它表现得责任意识。然而,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老百姓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凝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最典型的是,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坚守岗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有了他们的忠诚,我们的社会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在社会中,每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他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和一个思想开放的**,他们都是责任的载体。“有限工作、无限责任”,这是组织的责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个人的责任!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是使。只有国家、组织和个人能够履行自己的执责,我们的社会才能迅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责任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使人高尚!
原来是组织气候的问题!——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书评人:台湾联强国际总裁兼 ceo杜书伍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最终极目标就是“行动”,而要实践“个人担当”的方法就是:先修炼自己的想法,接着能问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行动。这样,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克服企业的共性问题,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qbq原则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而提高个人责任感是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灌输一种责任感,责任感和不拖延感,我们都认同这种观念和态度。但是,在组织日常运作当中,我们却又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业绩不好怪市场不景气,营销活动达不到效果怪公司给的资源不够,项目进度延迟怪协作单位配合不力,部门绩效不佳怪部属素质能力太差,个人表现欠缺怪公司上层及主管没进行有效的培训与指导……。
为什么?人性使然!
在组织行为当中,原本就存在趋吉避凶、自我保护的因素,而这些自然的现象却具有危险的传染性,如不加以注意而任其在组织中扩散,一旦形成一种推诿躲避责任的习性与文化,就将造成导向恶劣的组织气候。既然如此,则防范避免之道也从良好组织气候的营造着手。
首先,在职能分工方面,组织应尽量理清个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个简明的脉络可循,减少职能分工产生的灰色地带,使职责归属更加明确。
此外,在组织中应该非常明确禁止成员使用某些词语作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立即打破潜在的思维倾向。
例如:“我已经跟他说了!”———但是否让对方充分掌握与理解了事情的内涵与重要性呢?
“目前没有进度是因为我在等他完成某部分”———但是否持续地跟他沟通催促呢?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10
我最近读了一本是要我们别“问烂问题”、别问“为什么?”、别问“什么时候?”等等的书。
这本书名叫做《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作者是约翰米勒。约翰·米勒是qbq公司的创始人,所以他当然可以写这本书!
内容是说,说话之前,不管是提问还是反驳别人什么的,一定要有个人责任感,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更不要说小媳妇的心态;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了。这本书其实是给那些上班族、员工之类的人看的,我看是因为我觉得很有趣(虽然有点艰深看不懂),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们问问题时,不要问烂问题,不管是问别人还是自己,这个问题里最好要有:
一、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二、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三、把焦点放在行动上。比如说,“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么”这个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把焦点放在行动上。
摊开这本书时,翻到目录,你会看到“做更好的抉择”、“问更好的问题”、“烂水手责怪风向”、”领导者不是问题的解决者”等等的,只要看目录就几乎可以知道他在讲什么,所以我觉得很有趣,大家看了也会跟我一样的,大部分的人看到书的标题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大概就会认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书吧!其实完全相反!
他不仅瘦而且轻,每页上的字也不多,令人害怕。有几页只有几个字
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图,不会翻到每页都是字,而头痛。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问一些不好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害怕惹上麻烦,把错误推给别人。不管是别人的错还是自己的错,他们都应该反省自己。
如果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浪费时间抱怨、责怪。。。而其他消极的想法,我们永远找不到出路,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我看这本书只有三次(第三次目前正在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图的几面,第二次才真正看完,看第三次是因为他最后有写说:
““重复”是学***力。很好。既然现在你已经读完本书,请在读一遍。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所讲的核心是“如何提高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这里的责任意识主要是指个人责任意识。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晦涩的探讨责任意识的理论研究读本,而是具有极高可读性和建设性的以简单事例说明深刻道理的书,它不仅讲出了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找出了人人都可以付诸行动的解决办法。文中《关于个人责任》、《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和《只能改变自己》等文章都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想并将引导我的行为。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的确,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没了它,组织和个人都无法在竞争中获胜,不同的个人责任感也将造就个人事业的差异,书中的《关于个人责任》一文正是说明这点,指出了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做的是多问“我还能做些什么”、,做出具有积极作用的选择。
增强个人责任意识除了在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外,更为重要的是掌握提高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告诉我们不要抱怨客观情况,在现有资源和工具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才是一条真正正确且有效的途径,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发挥自己的所能达到目的。《只能改变自己》也告诉了我们不要推诿,而应更多地通过完善自己来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
显然,问题出现时不能妥善解决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制度是否完善、人手是否足够以及时间是否宽裕等,而在于每个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能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解决问题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个人责任意识”大致有两个层次,一是根据需要而产生的责任意识,如:工作中竞争的需求,必须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才能增加竞争中胜利的筹码等,这是可以通过前景激励等外部影响获得的,它将造就个人事业的差异,个人责任感强的更有可能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等,这是一种作为“特长”的责任意识,拥有它或许能为你带来别人没有的优势,助你获得别人没有的成就等。
另一更高层次的也是更为重要的责任意识应是作为个人基本属性的责任意识,它已渗透为个人的内在属性,从本质上发展成一种个人品质,无论是否引起个人事业的差异,是否给自己带来利益,都一样具备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不仅会产生更多的经理、主管等,还会产生更多的英雄和慈善家,它不仅会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竞争力,还会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这种责任意识如何获得呢?答案不仅仅是前景激励,而更多的是教育和自我修养。
注重培养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有的家庭责任感、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国家责任感,使个人责任意识就像生活内容中的吃饭穿衣一样,发展为我们精神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属性,成为我们理所当然具备的内在品质,而不是一种所谓的“特长”。
问题背后读后感 篇12
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
看起来qbq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一位团队成员去用心慢慢体会。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落实,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履行职责的能力,使我们的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从短期来看,承担责任的人损失惨重,推卸责任的人则一无所获。但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甚至一个个人敢于承担责任,是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单位良好风气的大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国人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这事无管的种种理由,这就跟找“不在场证据”一样。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后,却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领导等等!
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这些现象,给我们很多警觉!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并凡事以服务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 !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
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 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 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
如果态度是正确的,可以说成功者找到了成功的途径,如果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要是自己能管的问题,不就不是问题了吗?我们总是把全部的力气用在对付别人身上,也许从未试过“想办法对付自己”这个方式。当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别人身上时,你会发现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你换个角度,把力气用在对付自己的缺点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顿时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因为你将会变成一个消融问题的人,而不是穷于应付问题的人。
在个人责任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推卸责任。在统计工作中,在与企业的沟通中,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什么报表迟迟不报?是不是自己在时间问题上催促的不够及时?
为何企业答应填报却无动静?是不是自己在填报数据的问题上没有表达清晰。。。。。。等等这些原因。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时,你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把责任和义务连系起来。
这本书的开头,有句话是我十分喜欢的,“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采取冷静的态度,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在勇气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我们应该看清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无限扩张到生活中与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个人责任感的人生中
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心得体会路亚霞
新星社区工作人员2011-03-30 18:10:39阅读35条评论1大小:大小订阅
在街工委王凯艳书记的倡导下,全体工作人员每月都读一本书,原本只是为了应付而去读的,但当我读完《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读完这本书,我冷静地思考,深受启发。我很长时间都无法平静下来。全书中几乎不见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内容深入浅出,事例短小生动,道理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我自然就有了想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的切身体会。
那是因为看完书后,会让自己恍然大悟,在很多所畏的问题面前,不会钻牛角尖,不会一味的去责怪、去报怨。
读完这本书我也觉得很沉重,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真的没有责任感。例如:这次环境卫生新伟街上了黑榜,我自责、我惭愧、身为一名社区干部和保洁员的家属这双重身份的我,并且还是从保洁队走出来的,不管谁出现问题我都不应该出现问题,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使我想起来书中那块大玻璃的故事,由于主人的拖拉差一点给孩子带来伤害。
今天就是我的拖拉给街道抹了黑,我问我自己:“我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呢”?我自己都这样我怎么去做好带头羊?
记得在竞选社区主任的时候,我说过:“我只有做了社区主任我才有更大的感召力和感染了”,可现在我用什么去感召别人、感染别人?我很惭愧地向新伟街道的所有居民和领导道歉。
没看这本书以前,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是保洁员的命不好,是新伟街道的命不好,不幸上的黑榜,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是我们的责任心不到位,是我的督促不到位,才导致了新伟街今天在名誉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在每次会议上,王书记都反复强调,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朋友学习。我觉得这本书真真正正的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一定认认真真的去学习,以书为镜、以人为镜,把每一件事情都和自己对比,寻找自己在哪里做的不好,发现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吸取书中的精华。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并凡事以别人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 !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把百姓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把居民看成是自己的家人,肯付出、不求回报就够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集体是由像我们这样的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失去了责任感,集体权力又如何体现?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
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都是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就象我们的社区一样,有10名员工。如果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管你我,我们的社区会不会不和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正常工作是从小事做起,很多人都在重复平凡的工作,我们的工作需要默默的坚持,也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被动地期待环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总比主动地改变自己好。事实上,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他自己。当我们学会谦虚地生活和工作,准备改变目前的工作状况,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我们会发现,我们付出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高,这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到社区已经半年了,我努力的默默地工作着,为了我的工作我可以付出一切,我用我的真诚感化着身边的人,用行动让居民从新认识我,我换来了居民的信任,他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有回报的。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则不可能将事情做好;读完《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后,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责任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接受的工作,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己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
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坎的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话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书中一个侍者的故事很感人。他只是个侍者,但有人知道如何欣赏他。这个世界太大了,你没有权利要求每个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但时你可以改变你的想法,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欣赏他,接受他,我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你也可以提高和完善自己。
是的,有些人知道如何欣赏别人,为别人鼓掌。这既是智慧也是美德。不要总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比,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别人的优点,脚踏实地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你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生就象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处处都是绿草茵茵,只要你的心中充满爱和包容,不再苛求他人,任何时候都将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用平和的眼光欣赏别人!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是阳光和雨露。
让我们欣赏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优点吧,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怪,那么我们新伟街团队精神的基石会越来越牢、越来越坚的。
[推荐读书心得]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篇一)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推荐读书心得]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篇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书并不是很厚,读完之后却给我以许多的思考。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吴甘霖著《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的核心理念。
《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通篇洋溢着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一股开拓创新的锐气,这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和开拓创新,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一、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是否持有乐观、积极心态的去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得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不要悲观、退缩,使自己牢骚满腹,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最终导致乐观、积极的人容易成功;悲观、退缩的人则面临失败。
参加工作以后,遇到过问题和困难,经历过挫折,痛苦、失败,一次次的经验教训,能使自己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遇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别人的帮助下,有最好的结果,而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能不断得到处理事情的经验,一天到晚的抱怨,不找自己的问题,则使自己止步不前。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在能力上不及别人,只要你拥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成功也会属于你,别人也会认可你的。而书中更多的告诉我们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找对方法解决问题。有时想来,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唯有积极、乐观,才会用心,才会专心。
二、有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
人,凭借自已不懈的进取精神,不断想办法解决难题,才能成功。这既是人生必备的工作态度,又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必须坚持的信念,态度决定一切。在工作中,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踏实、肯干的教师。我也总是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钟撞响了,我就对得起学生。而自己在工作中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一是自己没有创新的思想,二是工作老是被动,追求完成任务的数量,什么时候都只能是跟在别人后边爬。缺少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有一股开拓创新的锐气
干一行爱一行,永远做好你真正想做的工作,要有创新意识和永无止境、永不满足、永远向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工作斗志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创新,总是按照课本做,没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不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书中告诉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事业不成功的理由,就没有我们达不到的目的。
牢记书中方法总比问题多!成功和胜利,永远属于会找方法的人!
「读书有感」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篇三)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读书有感」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篇三)”,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夏书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王晓春也是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老教师。看了他写的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的真实,没有多少专业的术语、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但却结合每天发生在我们教学中的实例阐述了种种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读着读着我不自觉地似乎看到了班级里面一些同学的影子,也为曾经的我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简单不科学的对策而感到非常地惭愧。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拖班级后腿者。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们成了教师的“心病”。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需要老师有更专门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可是,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于是他们往往碰钉子,甚至束手无策。其实,反思一下我们对待这些问题学生的做法当中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的分析。
比如说学生顶撞老师,这种现象也许都会在师生之间发生过,做为教师当然会认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的这种无礼简直是太过分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在班级大发雷霆,也许会用自己强有力的吼声从气势上去压倒学生,甚至还为自己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这不是一种民主的作风,学生虽然表面上认错,但思想上有没有做通工作还值得教师认真考究。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顶撞的呢?是老师冤枉了学生吗?是老师不公平吗?
是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吗?是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进行报复?是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误以为是顶撞?是学生缺乏教养?还是他想引起老师注意的一种错误表现?……我认为,课堂上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问题时,作为老师更应该在课后冷静地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主动地和学生沟通了解他顶撞的真正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下课之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篇二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篇二”,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面对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打开这本书,我们便打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李镇西老师的话语打开了我兴趣的天窗。
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特别是"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和"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这两条,曾是我最迷茫的。于是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十一种正确思路很快读完,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 " 退三进一 " ,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 " 退三进一 "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 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 ,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男生雷益,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踢足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一次班会上,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 " 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 " 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论分析,不是抽象谈理论;有案例,但是不单纯讲故事。王老师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爱正倾注于分析之中。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范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范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这个时代,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在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却没有想到,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做一个凡事讲方法的忙人吧,这样的忙,才会有效率、有价值!做一个凡事讲究结果和功劳的人吧,这样,你才会赢得最快速度的发展,并得到最大的认可与回报。和所有职场的朋友一样,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最大的目标,光有一个崇高的理念和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格外重视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方法学家吴甘霖的新著《方法总比问题多》,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该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许多情况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责任、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但是,一个一流的员工,总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
在生活和工作中常见有人抱怨。没工作的人抱怨工作机会太少,找份工作太难;有工作的人抱怨工作太多太累;下属抱怨上司布置的工作太难;当领导的有时也会抱怨下面的员工不能好好配合;家人抱怨邻居噪音太大他们的抱怨多,只因为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方法总比问题多。《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给我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善于去找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只要找到了方法,你会发现,值得抱怨的事情并不多。
职场里的新鲜人,经常会为一个问题苦恼,就是如何在一个企业里获得大家的认可?细细读过此书后,你会发现自己受益匪浅。你的职场生涯,会因此而有极大的提升。只有积极找方法的人,才能最好地出效益,才能弥补领导的不足,成为老总们的左膀右臂。下面就是我读过此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默默无闻的你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在一个企业里,最受人欢迎的员工,是那些遇到问题之后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执行能力的强弱,是领导衡量下属的一个重要标准。书上讲到一个例子,一个新毕业的女大学生,形象不错,学识也不错,但是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找借口搪塞。一次,领导安排她到北京大学送材料,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只跑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北大太大了,我在传达室问了好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不信你可以去问传达室的人。看到这个例子,我们会觉得这个女生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说得振振有辞。如果我们是领导,或许也会象书中提到的那位老总一样,把她给辞退了。而我们自己想想,其实自己在工作中,其实有时也会象这样,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首先就打起了退堂鼓,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书中举的这些例子,处处提醒着我们: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我们绝不能做一个找借口的末流人。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又一秘诀。在有了把抱怨变成行动的意识之后,我们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甚至开始动摇。书中针对这种情况,给我们指出: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之后,你会发现,原先所以为的困难极限,其实只是自己的心理桎梏。只要不断努力,开发的潜能就会越来越大。
三、道力需要魔力催。只要善于找方法,问题也能变机会。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怎样找方法,一共讲了十四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卡内基抓住机会,把危机变机会的经历。做为美国一家钢铁公司老板的卡内基,在美国全国性大罢工越来越多,所有的钢铁企业都遭受冲击的时候,他却利用这个机会采取有力措施,不仅使自己从罢工问题中解脱出来,而且趁机兼并了很多公司,其钢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7一跃而为1/3。卡内基在钢铁业的成功,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能是个逆境,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在逆境中才会得到最大的激发。罗曼。罗兰说得好:只有来自底层的人,才能把信念传到精神的顶峰。只有经过炼狱才能打通走向天堂的道路。
《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就象身边的一个智者,提醒着我们: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前进。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你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在你灰心退缩的时候,请你读一读它吧,它会给你指引,力量和信心,它会为你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读后感参考] 四年级读后感:用智慧解决问题篇一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后感参考] 四年级读后感:用智慧解决问题篇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天文学家。
有一次,东吴的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刁难诸葛亮要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害死他。可机智的诸葛亮早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这个任务。原来,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小船,在每条船的两侧扎上稻草人,并把船开到曹营,曹军以为敌人来犯,马上放箭还击,可箭全扎在了稻草人上。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天文才学和机智过人的本领。我想,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能遇到一点点问题就自己吓自己,把困难想得越大,行动的阻力也就越大。要勇于尝试和挑战,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我下决心,一定要熟读历史,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