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专题“雪国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1)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川端康成是以“虚无”本来面目表现社会人生的,在《雪国》里,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就这样,川端康成用极简的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
《雪国》以“五等艺妓”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主要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游览生活,本书起笔于一九三五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黑暗时期,而川端康成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以及其温泉旅馆。作家用极富情感色彩的笔触,描写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以雪国素景加以烘托、加以感染
这是一个听起来充斥着童话意味的地点,给岛村的感受却是清冷寂静。“以前觉得感冒一直纠缠不休,鼻子堵塞。当一到雪国这清冷的环境中,这时一下子觉得通了气,穿到头顶心。”使岛村体验了一次生命蛰醒的复苏,作为主体的人类,现代文明发展使我们的思维领域日渐狭窄。我们只有在清冷寂静、质朴淡雅中,才能做出对禅本身的冥想,一层层冰释藏于雪国的虚无。
“在镜子的底面,傍晚的景色变动着,也就是镜面和它映现的景物像双重电影似的流动着。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可见,川端康成在暗示读者,小说中人物和背景并非写实,一切始于虚无终于虚无。
在遥寂的雪国温泉馆,驹子虚幻美好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呈现。她是一个爱读小说并写了数十本日记的娇媚少女,一个对着空旷山谷独自练习三弦的专业艺妓,一个为治疗恩人家少爷自愿卖身为妓的传奇女子,一个爱上有妇之夫顾客的可悲情人……与每一次醉后的疯狂相反,她在平日对人生无比静默的顺从。岛村说她记日记完全是一种徒劳,她满不在乎地朗声回答,“是啊”。除此之外,她对三弦的执著以及对爱情的渴求更是孤独驱散哀愁后的虚无,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岛村来雪国幽会驹子共三次。第一次觉得驹子非常洁净;而第二次觉得她丰满了些,有点艺妓的风姿;到了第三次,岛村在驹子身上体验到的只有“肉”而无“灵”。她欣赏他的才学和音乐天赋而全心全意地爱着岛村,爱到卑微。岛村既已自知却认为彼此不过露水红颜、萍水相逢。当叶子要岛村好好待驹子时,岛村也只是说“我能怎么办呢”。纵使万般痴情,只可换得一个徒劳虚无,在未知中,能够诠释美好的也只能是虚无。驹子爱的坦荡,爱的无悔,爱的无果。
驹子,名字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她开始居住的地方也原本是蚕室。“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也照映了驹子的爱恨情仇只是镜花水月、自我煎熬。
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树说:“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抵抗,《雪国》便是例子。”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暗示人生徒劳。在他眼中,终极的虚无才是真正美的所在,如文中的叶子。她出场次数较少,但每次都牵动着全文的灵魂起伏。叶子纯真坚贞甚至美丽到虚无,因此在小说结尾岛村山重水复困境时,一场意外的火灾将全文推至高潮。叶子在大火中丧生,岛村并不悲痛,相反从叶子升天般的死亡中得到心灵的彻悟。驹子把叶子抱在胸前时,也拥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这两个无比美好又凄怜的女子同时毁失,小说戛然而止,使无数读者的思绪投入无限苦痛。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2)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时,捂住眼睛害怕图书馆周围的有人发现我被感动了,但又顾不上害怕被人发现的心情我仰坐在硬邦邦的木椅子上感叹到这是多么细腻动人的故事啊。乃至于晚上在床上闭着眼睛都能想起驹子俯趴在地上扎榻榻米的神情、干枯死亡了的飞蛾从纱窗上飘落的响声,岛村留在雪地上孤独的脚印,尽可能的去想象怎样的音色才能发出叶子那优美清澈得近乎悲凄的声音和怎样的夜晚才能呈现出那铁道轨迹上空璀璨的银河。我沉浸在那面映着叶子明亮的眼睛和窗外跳动着的黄昏景色的“镜子”里,仿佛只能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响声,脑中闪现的却是那个姑娘脸上蓝色得发白的寒光。那面镜子里的世界就是雪国吧!雪国就在那面镜子里吧!
雪国不同于“我”生活的大都市,雪国是“我”憧憬的又不敢追求的国度。“我”在雪国的经历还有遇见的人和看过景对于“我”来说都是十分珍贵和遥远的。当叶子从火楼中摔下来的时候我知道“美”消失了,即使是这样“我”承认自己还是懦弱的,因为始终“我”都没有勇气像叶子或是驹子一样孤注一掷的单纯的近乎徒劳地去追求自己的所爱(无论是人还是事)。
单纯呐,徒劳呐,在“我”眼中这样不假思索与简单的行动是极其耀眼与崇高的。很少有人舍得放弃已有的东西,很少有人诚实的面对自己与身边的人。
叶子死的时候驹子心里肯定觉得很对不起她吧,行男去世的时候她那么执拗的不回去,后来也不去坟前看他,如今叶子也走得那么突然,大概叶子的一生是被自己毁了的吧,那个孩子本来就过得很清苦的了。“之前,她说她想一个人去东京的……”“是这样吗?那她应该会很幸福的,她想离开这里不是吗?”
小说以叶子的死结局,岛村是不会再到雪国去了吧。那里的人不止驹子和叶子,有个老艺伎也是如此,还有其他人吧……这样纯净徒劳的爱都如此令人悲伤。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3)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雪国》这部作品,如果单从语言的表达与意义这方面来看的话,我们极易发现它只不过是浅浅淡淡的生活的一种持续,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吸收的亮点,然而如果我们着眼与它的表现浸透力也就是着眼与它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觉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样会认为它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登场入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点就是对于对象的浸透力。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4)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解读这篇小说的虚构动机,让我想起另一部成双设对、处处渗透"参差的对照"的作品《石头记》,贯穿两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执著于物哀之美,抑或皈依运命的徒劳?当记忆如此纤毫毕见,刻骨铭心,由谁来了悟红尘虚幻,悬崖撒手?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5)
第一次认识《雪国》是在大一上的外国文学欣赏课上,那时候是冀桐教师跟我们介绍川端康成的时候提到的,那是教师只是粗略介绍了一下资料,没有仔细分析情节。自从加入了雪国读书组,就需要对这部作品更多地了解,于是在暑假之前的一周,去图书馆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了一遍。说实话,第一次看没有什么很深的体会,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之后稍微有点点感受了,可是还是没有对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触。大概是鄙人书读得少,对文学悟性又差的缘故吧,暂时还写不出很深的感受来,估计还要多读几遍才会有些感受,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所描述的感情故事吧。
初读这部作品,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在写岛村和驹子的感情故事,两人之间由于地域分离、家庭因素等种种原因不能公开恋爱,于是在作品中描述了两者间的发自内心的精神恋爱。虽然相见次数不多,可是在一齐的时间两个人之间的亲昵还是表现出了两者间的默默的爱慕之情,结局有些悲凉,也很悬乎,不是很看得懂,还有待我继续读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了吧。
雪国狼王的读后感(篇6)
中产者岛村第二次去温泉山庄休闲且幽会驹子的火车上,从车窗映看到美丽的姑娘叶子精心照顾生病的兄长行男。他在山庄旅店再次见到了身为歌舞妓的驹子姑娘,被驹子的清纯率真,尤其是善弹三弦琴,坚持每天记日记所感动,更加喜欢上驹子。得知驹子早年在东京沦为艺妓,是为了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筹钱。师傅曾想让她嫁给行男,她未应允。雪野山庄,驹子在陪客饮宴的间隙和夜晚,常同岛村闲话,而她也逐渐喜欢上了岛村,认为他与别的客人不同,是个好人。岛村去了驹子寄居的家,又见到了真挚单纯的叶子。行男死时,驹子坚持到火车站送别岛村,而没有听叶子跑来喊她回去看顾的哀求。来年岛村第三次来温泉山庄,红叶满山,驹子在陪客闲暇时经常和他在一起谈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爱他的,他也喜爱她,但他渐渐更对神秘的叶子有着浓厚的好感。执着的叶子天天到行男坟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叶子的父亲(驹子的师傅)已死,可忴的叶子甚至哀求岛村无论如何把她带到东京去。岛村虽然喜欢她们,却从无表态,驹子就常笑着说我会老死这山村呢。在她和驹子分别的晚上,放映场失火,烧死的人中竟然有美丽的叶子。岛村没有了过甚的悲伤,仰望银河明净如水,倾洗下来。
这篇不长的小说,体现的主题思想不太明显。
细想来,驹子是个开朗,率真,热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为了给师傅的儿子治病而当艺妓,歌舞和弹琴都是最好的,并且坚持写日记,表明她和积极上进,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曾说,在这是干艺妓久了,毕竟名声不太好,难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庄去都市,而岛村并未表态。她送别岛村,婉惜说,你以后不会再来了吧!虽然不对岛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终喜欢着他,也只能照旧在这里生存下去。
岛村是个无所事事,不负责任的人,明明喜欢驹子,数次去山庄,却从不主动示爱,不表态,只顾当下的相会体验,不对驹子的生活和未来,以及他们将来该怎样下去,从不谋划和设想,不承担责任。对叶子暗地产生了喜欢,但对叶子提出要带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结尾叶子烧死时,他似乎无动于衷。他的思想和表现很空洞,很麻木,近似个影子的存在。
叶子出场很少,她是伏笔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个凡事认真,负责,专注,规矩的美丽单纯少女。她先后失去了兄长行男和父亲(驹子的师傅),几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伤悲,压力和孤独,才提出无论如何要到东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丧生。
岛村在东京有家室妻儿,有钱有闲,却多次离开来到山庄,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烦,他在躲避,在追寻,麻木空虚地寻觅,或是得过且过。而驹子和叶子虽一明一喑,却是丰满真实的,她们在认真生活,有理想有谋求,也想走出山庄到大都市。离开都市和向往都市,真是一场围城的矛盾。真实认真负责的人生,和空洞无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鲜明的对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这些思想端倪,或许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国》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弥漫着含蓄朦胧的东方文化气息,独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细节,还是值得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