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阿凡提的智慧读后感篇一”,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四本《阿凡提的故事》,它是由两本《阿凡提的大智慧》和两本《阿凡提的大幽默》组成。这四本书里汇集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我最喜欢其中的一篇叫《一根麦草》,说的是阿凡提给村上的财主当长工,到了年底,财主为了不给阿凡提工钱就对阿凡提说:我从房顶倒一口袋麦草下来,你可要接住。记住:不要使一根麦草掉在地上。阿凡提毫不在意的等着财主倒,当飘下来最后一根的时候他抓住了,然后阿凡提对财主说:财主老爷,瞧,这一根麦草没有落在地上!
阿凡提就是这样一个幽默、聪明的人,他用他的幽默和聪明化解了很多危机,还帮助了很多人。
读完这本书我就被其中一个个的小故事吸引了,更被阿凡提的善良勇敢幽默聪明乐于助人吸引了。我喜欢幽默聪明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在这个暑假中当我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我就会想阿凡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还记得有一次我想跟院里的一位小朋友交朋友,谁知道她挺冷漠还爱生气,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说,我不告诉你,我就学着阿凡提的语气说,哦,原来你叫我不告诉你,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 5 个字的名字呢。她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还要继续以阿凡提为榜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幽默,充满智慧的人。
编辑推荐
[读后感分享]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模板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分享]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在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有《大战火星人》、《小公主》、《西游记》、《王子与乞丐》、《安徒生童话》……我最喜欢看的是《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有很多小故事组成,语言亲切和蔼、生动活泼。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驴吃完草走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老师叫学生们画一张画,阿凡提因为忘了带笔,就交了一张白纸,他说他画的是驴吃草。老师问他画的草在哪里,阿凡提说草被驴吃完了。
老师又问驴在哪里,阿凡提告诉老师驴吃完草走了。其实,阿凡提什么都没有画,他看似想了一个好办法,实则耍了个小聪明。我可不能向他学习,我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1)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500字!
第一章,将人生划分为三个部分,(1)人的自身;(2)人所能控制的财产;(3)人所展示于外的形象,也即他人的看法。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在于第一点,人自身内在的素质。拥有不同内在素质的人看待对于同一客观事物的角度与内涵就不同,由此人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主观意识。
第二章,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是无聊和痛苦。痛苦是由于外在的匮乏所造成的;无聊是由于内在的空虚所造成的,因此无聊也一般是生活富裕、安定的人所面临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被生活匮乏所苦恼,但内在素质不丰富的人容易感到无聊,从而需要寻求外部刺激来排解无聊。人之一生都在追求闲暇时刻,只有在闲暇之时能够享受到自我意识与自由,而除闲暇之外,人的一生都在忙碌与劳作中度过,所以不要为了挣钱而放弃了闲暇,这是本末倒置。产生快乐的有三种生理能力,(1)满足机体带来产生的快乐,比如吃饱、休息;(2)发挥肌肉力量带来的快乐,比如运动;(3)施展感觉方面带来的快乐,包括阅读、观察、写作、学习、冥想等。而第三层次由感觉带来的快乐是最幸福与长久的。
第三章,不要挥霍财产,学会储备财产,保护财产。
第四章,对幸福至关重要的是平和心境与独立自主,要减低对待别人意见的敏感度,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看法和意见的奴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有在他们的看法影响到他们对待我们的行为的时候,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影响。因为人是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而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决定了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从而决定了他们是否会与我们展开合作。由此,在前述这个角度上,看重他人的看法本质上仍是从自我出发。所以,如果因为过分奴性地看重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了自我则本末倒置。(我们喜爱比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给我们的好处。)
第五章,(1)对待自己的态度,学会独处,享受独处,每一天都是独立的一生;勤于反省;知足常乐,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人生的幸福在于没有痛苦,而不是获得享乐的机会;另外,不要追求太多、计划太多,事事常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想法也随着环境在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未雨绸缪的计划也许到未来并不会用上,而我们为此付出的损失可能过大。(2)对待他人的态度,人的性格无法改变,学会容忍;对待朋友,不要太多迁就与热情,要保持一定的傲气与疏忽,与人交往的优势在于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对方,并且让他认识到这一点;注意到他人的缺点是认识我们自身不足的机会;与人交谈时,要学会沉默,不要诉说太多自己的东西,否则容易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剑。(3)对待命运的态度,精明、时运和力量是人生中重要的因素,而运气是至关重要的;对人生不要太过执念,一切事物都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理由,只有转化变化才是永恒的;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要透支时间否则会尝到恶果;人之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与困难,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琐碎烦恼,学会放宽心,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当做锻炼的机会,并且对不幸的事物要有预判与防范,以减少不幸带来的损失与痛苦。
第六章,童年时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是在意欲的驱动下去行事,所以儿童看待客观事物总是十分专注,心无旁骛;教育儿童,要让他们通过直观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直接告知其概念,并且要尽可能在小范围内给予他们准确清晰的认知,以此不断地拓宽,而避免以后需要纠正重新认知的过程。但与对青年人,更多是在意欲驱动下,所以追求与欲望也更多。而到了老年时期,认清了人生的幸福不过在于减少痛苦,而不是寻求欢愉,也更能拥有闲适与平静的心态。因为对于青年人来说未来是漫长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未来则是死亡。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2)
非常好的一本书。阅读过程中有时会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叔本华,不能那么从容地看破本质,有时又感慨自己幸好不是叔本华,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少了很多在世的激情。他真的看透了太多东西,认为人生的真实是痛苦、人世的必然是虚无。不能说完全认同所有观点,但是80%认同而且佩服他说得如此畅快、深入。这里金句频出,好多段落如同利剑揭开表面的外衣,直指里面赤裸的真实。
《人生的智慧》一方面多少让我醒悟,明白幸福来源于个体的内在,与他人头脑中我们虚构的形象没有多大关系;明白人无需羡慕名声,因为我们崇拜的从来是名副其实的思想而非虚有其表的赞美;明白快乐是否定而痛苦是肯定,幸福是避免痛苦而非寻欢作乐、同时也要不致无聊。
明白青年时期常有的幻灭源于意欲常起而又看着它们一个个抛空……另一方面,我没有真正领悟他说的,尽管我很多时候非常认同。
若全按书上去做,那么人一生会变得太难,叔本华自己也意识到了,所以他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哲学带来的清醒是伴着寂寞的,入世的盲目却是带来圆融的,人很难违反自己的动物本性抛弃后者。所以孤独与圆融形成了两面反差,我在其中摇摆不定,并且按照中庸之道的教育两端都难以到达。
人要经历多少才能成为一个人?要自我斗争多久才能找到所谓的自洽?要洞察多深才能拥有对结局虚无的豁达?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3)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之一(1-2章)
什么是幸福?书中说“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是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尺度去衡量,那就是你脸上的笑容。我曾经问过朋友一句话,当你想起我的时候,你的表情微笑还是冷漠。这也是生活留在你脸上的标签。
可是如何才能让我们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呢?这好像很难回答,可是换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脸上的笑容消失呢?冷了,饿了,痛苦了,无聊了,对现在不满了,对未来担忧了……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恼,少儿嫌时间太忙,老人怕光阴太短,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如果说当所有的一切都成心如意才能幸福,我想幸福就永远不会降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有看到幸福的眼睛,听到幸福的耳朵和感受到幸福的心。《人生的智慧》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几个概念的厘清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是三项内容,1)人的自身,就是人自身拥有的,不随外界环境变化的,如健康、力量、外貌、品格、智慧等,2)身外之物,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比如名誉、地位、名声等。
@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内在的素质,因为快乐或痛苦是人的情感、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身外之物只是间接的产生刺激作用。如果我们依靠外在的物质满足欲望来获得幸福,那幸福只能是短暂的,因为人的欲望总是不断扩张的,地位、名誉也是一样,但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幸福,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也有他们的烦恼。决定一个人幸福的是这个的自身。
@那什么样的自身才能幸福呢?首先,“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又取决于健康的身体状况”健康是第一位的,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外在的财富、名誉、地位献出健康。可是,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并不完全依赖于健康,因为身体健康的人也会忧郁和沮丧。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肌体组织、肌肉活动、新陈代谢和兴奋能力,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有人会绝望,有人会激动。就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天才就是具有超常的感知力,同样,感知力越强,情绪波动也越大,所以天才与疯子只是一步之遥。比如同样的两杯牛奶打翻一杯,郁闷型的人想牛奶被打翻了一杯,真是沮丧,而愉快型的人会想,还有一杯牛奶没打翻,真是幸运。
@当然,并不是说郁闷型的人就不幸福,虽然郁闷型的人阴沉、神经兮兮,但因为他们总把事情往坏的地方想,所以总是做好各种准备,进而他们比愉快型的人遭遇更少真实的挫折和困难,更少失算和栽跟头。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的两大敌人,而痛苦和无聊又是天敌,是天枰的两端,你强我弱,我弱你强,幸福就是找天枰的平衡点。记得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中,B博士在二战成为了俘虏,可是敌人想从他嘴里套出点有用的线索,没有用饥饿、恶劣的环境和身体的折磨来对待他,而是让他住在条件良好的房间里,吃喝保证,但不给一个字他看,不给一点声音他听,更不让人与他交流,他处在极度无聊中,心想还是折磨更痛快些,可是那些受尽折磨的俘虏一定会羡慕B博士的待遇。这就是痛苦和无聊的两个极端,幸福就是在两端的游走中找到平衡点,比如体育锻炼,酣畅淋漓的出一身汗很舒服,可是,如果是专业的体育训练,以冠军为目标,那就要经历痛苦期,以毅力的坚持才能持续。
金句摘要:
@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
@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4)
所以如何幸福的度过一生呢?“广义的人格”?有点难懂,有点搞笑,
作者一生衣食无忧,不是一定要靠著述维生的。
幸不幸福,由内在机制决定?环境对内在机制的影响不考虑?
问题太多,怎么解决?
问我自己什么是幸福?或许幸福是苦少乐多,预期大多实现,欲望大多满足。
智力上的乐趣是高级的乐趣,低级的乐趣乐一辈子,不是幸福吗?
最长篇幅的-你在他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中的基本观点,即不管他人怎么看我们,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说的太绝对,个人非常不同意。人是群居动物,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我们生存下来。生活中的社交和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何况每个人的需求和喜好和性格相关,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也不容易轻易改变,别人的眼光客观对待就好。
我自己就深受其害,然而怎么办呢,说不理会他人的目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得让自己更强。
不过这部分有一点说的对:少和傻瓜打交道。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5)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他人,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当初一读叔本华的这本书,就喜欢得不得了。在给友人的信中自称,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给他所带来的愉悦是“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人的幸福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独处与思考是开发这种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个人自我品味的前提。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应该爱好独处,站在时代的最顶端。这样他才能看的更远,思考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网友在读完《人生的智慧》以后所总结的6点个人感悟,或许对你的人生能有所启迪和醒悟:
1,穷人痛苦,富人无聊
叔本华认为,穷人痛苦,富人无聊,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所面对的两大问题。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一个社会的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苦难就越深重。饥饿、疾病,甚至战争,都和贫困贴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贫困的原因和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穷人脱离贫困而走向富裕,富人群体日益庞大,无聊的人群也开始逐渐增加。无聊的人会生出许多无聊的事,无事生非是人的本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所谓温饱思淫欲,正在变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吃饱了总得找点事做吧,不然太无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标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托。
2,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所谓人生智慧,就是关于人的一生怎样过得幸福的智慧。叔本华认为,最可靠而持久的幸福源自自爱,自娱自乐,源自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即帕斯卡尔所说的,独处是一种能力,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法学会一个人独自安静地呆在房间里。
对于人生幸福,叔本华指出,决定普通人命运的根本在于3个内容:
1)人的自身,即在普遍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比如房产、车、固定资产等等。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主要是荣誉、地位和名声。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说:“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以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人自身拥有的优势,如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与人的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犹如真正的国王与戏曲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这些话告诉我们,心灵和情感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胜过地位、出身以及财富。因为心灵是人自身所拥有的,而地位出身等则属于身外之物,并不属于人的本性。
一个人精神丰富的程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平庸还是高贵。因为他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以及是否能感知幸福的能力。
3,耐得住寂寞,学会独处
叔本华说,能够自得其乐的人最幸福。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他的原话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独处时,沉謦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却难以心满意足。”
坏人容易形成团伙,小势力,伟大的人卓尔不群。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实际上,叔本华一生大半时间都过着半隐居生活。在柏林大学和黑格尔pK之后,他便辞去教职避走他乡,在法兰克福远郊的一个小镇住下,著书立说,直至去世。
珍爱自己的精神个性,耐得住人生的寂寞,做一个卓尔不群的人。叔本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他来说,就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苏格拉底看到街上摆卖的各种各样的奢侈品时说,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多!
4,愚蠢人打发时间,聪明人利用时间
一个人喜欢与人交往的程度,与其思想的平庸和贫乏程度一致。对此,叔本华很明确的提出:“人生,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平庸。”他说:“一个人若有了卓越而伟大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欢与人交往的性格气质。因为这种人坚信,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平庸。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闲暇只会造成一个无用的家伙。
5,按照自己天性发展的人能获得幸福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表明了一点,即能够自得其乐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天生才能发展并取得成就的人,最后能获得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若能够按照自己天生的才能不断发展,并借助这种才能从事某种活动取得成果,就能享有幸福。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因为幸福的外在源泉不受我们控制。人到老年,几乎所有的外在源泉都会枯竭,此时此刻,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我们的自身拥有才能够在我们各自的生命中保持得最为持久。
对此,歌德也说,谁要是生来就具备某种才能并为此而生活,那他就由此而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
6,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叔本华认为,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才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眼前的美好事物,或者说眼前事物的美好,直到有一天这种美好消失时,我们才后悔没有珍惜人生每个被它闪耀的瞬间。我们不能因为触手可及,俯拾即是,就不去珍惜眼前的美好。要知道万物属无常,有生便有灭,好好珍惜当下,我们才能享受生活,收获幸福。
生命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有人沉,有人浮,沉下去的化作一摊泥,浮上来的随波逐流,在这沉浮间,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还能追求些什么?逝去的已成为过眼云烟,未来的还无法揣测,只有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的一切,才是幸福。
叔本华用他一生的哲学所学和体验之智慧,让你我懂得:在明天和意外之间,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会最先到来。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6)
我的想法:并不赞同作者在本书中大致将人分为两类,因为大部分人是这两类人的结合。读书笔记:不管我们处于什么地方,都只能在自身寻获幸福。——
斯托拜阿斯说:“幸福就是施展、运用我们的技巧,并且获得希望的结果。”他还特别指出,他用古希腊文字来说明的是所有需要使用技巧和能力的活动。大自然之所以给予人们力量,最初就是为了让人们有能力和周围的匮乏进行搏斗。
第一类是由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带来的快乐:包括进食、消化、休息和睡眠。一些国家认同这类快乐,甚至是全民的娱乐方式。第二类是运用肌肉力量带来的快乐:包括走步、跳跃、击剑、骑马、跳舞、打猎和各类体育游戏;甚至包括战争和搏斗。第三类是发挥感觉能力带来的快乐:包括思考、观察、感觉、阅读、冥想、写作、学习、发明、演奏和思考哲学等。
出色的感觉能力让我们得以享受认知方面,也就是精神思想方面的快乐。情感能力越是突出和优秀,我们享受到的这一方面的快乐也就越强烈。如果想要让一个平庸的人热切地关注某件事,只能通过刺激他的意欲来使他对这件事产生切身兴趣。但是,意欲如果保持长时间的兴奋,就无法保持纯净,总是会有杂质,与痛苦紧密相连。
一个拥有卓越的思想的人过着双重生活,第一重是他的个人生活,第二重则是思想领域的生活。逐渐地,第二种生活变成了唯一目标,而第一种生活则沦为了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普罗大众却总把希望寄托于身外之物上,希望财产、地位、妻儿、朋友、社会人群能够带给自己生活的快乐;在这些东西上面寄托了他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一旦这些东西没有了,或者得到这些东西的希望破灭了的话,他的幸福也就随之消逝了。
为什么这类极为少见的天才,就算本身性格脾气很温和,但是对朋友、家人和集体也缺少其他人所拥有的那种息息相关的兴趣。他们自身拥有丰富的内在,所以就算其他所有东西都消失了他们也能够得到安慰。所以,他们总是有一种孤独的气质;特别是当他人从来未曾真正、完全地使他们满足的时候,这种特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他们无法将其他人看作自己的同类。确实,如果相互之间的差异巨大的话,他们对于作为人群中的另类生活其中也就习以为常了。
任何时代的杰出的精神人物都把闲暇看作人生至宝: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闲暇的价值就等同于他自身的价值。“幸福似乎就是闲暇”
那个天赋异禀的人就能够获得更高级的生活,亦即这种生活摆脱了人生的两个互相对立的痛苦根源:匮乏和无聊。换言之,他不用再为了生存而苦苦奔波,也不会无法承受闲暇(闲暇就是自由地生存)。只有人生的两种痛苦互相抵消和中和,人才能够摆脱两者的烦扰。
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对于这种问题就有着两种相矛盾的看法:对于幸福来说聪明的头脑是最重要的。以及想要拥有轻松愉快的生活最好拥有简单的头脑。
菲利斯坦人的巨大痛苦就是,任何理念性的事物都不能给予他们快乐。为了避免无聊,他们对于现实性的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需求。但是,因为现实性的东西很快就会穷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这些东西所能带来的就不再是快乐而变成了厌倦。此外,这些东西还会招致灾祸。相较之下,理念性的东西确是无穷尽的,而且它们本身是无邪无害的。
第四章人的财产。只考察一个人实际拥有的财产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在计算分数时只计算分子而没有计算分母。当一个人的意识中还不存在对某种东西的需求时,他就不会感到这方面的缺乏。就算没有这样东西,他的内心也仍然是平静的。作文但是,如果一个拥有百倍财产的人,一旦他对某种东西有了需求又无法得到它的话,他就会感到郁闷。
荷马在《奥德赛》第十八节所表达的意思与这里所说的相类似。这一节的最后两行如下:平凡之人的情绪起伏不定,就像神、人之父所赐予的日子。
人们对财富的尊重要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尊重都要更多、更真诚,甚至近乎崇拜,这也不足为奇。甚至连权力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而已。同样不值得奇怪的是:为了实现获得财富这一目标,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推翻、被抛弃。比如,哲学教授就是这样抛弃了哲学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7)
有钱有闲有阅历还非常聪明,这个作者的出厂配置普通人能有中间一个条件都是非常幸运的了。
趁看完还记得一些内容先记下来,决定人的幸福的因素
1、最重要的是人的性格,或者说是本性,这种是不变的稳定的,有愉快的人,忧郁的人,大自然造人的时候经常把一些会对你造成伤害的人也造的可可爱爱的,不会像蹩脚的文学作品坏人就一定要是凶神恶煞的。
其实书里面反复说要有一种朴素的真理观,因为人很容易轻信别人说的话,往往等自己开始思考了才发现脑子里的念头大多都是破碎的。比起从书里面得到知识,更好的方法先从生活里学,再到书里来验证。
2、财富。作者的金钱观是财富是用来抵御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并不是用来寻欢作乐的。很多人有钱了觉得人生无聊,就会想要花钱在物质上,情欲上,可惜人追求快乐的需求真的是无穷无尽的,这些物质上的有限很容易就会让人陷入无聊,久了就会重新落入痛苦。
所以作者说人生里只有无聊和痛苦。而培养精神上不受意欲影响的获取快乐的能力需要的最重要的是闲暇。过剩的智力+闲暇,这么看错过了学生时代,再去培养这个的客观条件就很少了。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人就会落入痛苦的两端。或者等年纪大了,意欲消退了,就像小孩子的时候,心没那么杂了,再加上又有回忆的美好滤镜加成,会比年轻的时候更幸福吧。
快乐的本质是痛苦的解除,意欲是一直都在的力量,想要得到快乐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消除自己感受到的无聊和痛苦上,而不是放在外部。
这么看快乐也就是非常私人的事了,可惜人常常会去听从别人的,或者去追逐那些看起来很快乐的东西,放弃了真实的快乐,追逐真实的痛苦。
不过话说回来,作者觉得人们追逐不必要的财富是非常愚蠢的,可能会让人觉得太高高在上的原因是其实绝大部分人还处在用人力换钱的阶段,这里的不带操劳的收入其实是很难达到的。在没有满足物质时候谈论精神可能就会显得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吧。
还讲了艺术家这类需要一些天赋和运气的职业有时大赚了一笔会误以为自己的天赋是取之不尽的,把天赋当本金,把金钱当利息,会拿去尽情挥霍。其实通过掌握一门手艺获得金钱的方法才得天独厚的能这样花。
3、我们所展现的表象,是存在在他人头脑里的印象,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前两者可得的快乐,内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外在不带操劳的收入,但是人们常常为了这些存在在他人脑里的印象放弃那些满足自己内心的快乐。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好胜,虚荣,骄傲,地位,名誉,名声都在此分类下。
作者说“归根到底,我们的存在的基础,因此亦即我们幸福的基础,是我们的动物本性”。
又拿出一个朴素道理:“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面,他并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作文因此我们现实的个人状况-这种状况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女人、孩子、朋友、居住地点等诸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对于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与此相反的错误见解只会造成我们的不幸。”
讲名誉的时候,讲它是需要保有的,没有是耻辱的。讲公民名誉是非常严肃的,讲性别名誉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所有种种名誉其实是基于实用利益的考虑。
讲骑士荣誉的本质是拳头即公理,人们完全忘记了人到底是什么。骑士荣誉苛求人们不犯任何过错,也绝不接受任何伤害。“骑士荣誉原则不过就是一个古老,根深蒂固的谬见,是说明人类轻信的又一个例子。”清晰概念是重要的,似是而非的概念是有害的谬见。
最后一点印象深的是书里说的菲利斯丁人。他们的巨大痛苦就在于任何理念性的东西都无法带给他们愉快,但是现实性的东西很快就会被穷尽。相比较而言,理念性的东西却是不可穷尽的,它们既无邪也无害。
菲利斯丁人都有一个奇异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副呆滞、干巴巴的类似于动物的一本正经和严肃表情。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简单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孔子的智慧读后感简单”,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热门读后感】 《阿凡提》读后感(篇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门读后感】 《阿凡提》读后感(篇二)”,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但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少年阿凡提》,这本书并不是写我们以前看的长大时的阿凡提,而是在讲阿凡提小时候的故事。
阿凡提小时候就很聪明,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和百分之九九的汗水提炼出来的,所以阿凡提有时候也会犯傻。书中讲了阿凡提去上学,但他比校长还要聪明,所以校长处处刁难他,最后,他被开除了。阿凡提又聚钱买树阴,巴依用三百元租了他树阴三次,所以被大家嘲笑。后来,巴依就把他赶出了村庄,他只能和阿吾提一起流浪。不过,阿凡提又用智慧当上了国王,但他又离开了他的王国。书中还讲述了他智斗国王、伯克、巴依、妖怪和猛兽的神奇经历。
我觉得阿凡提聪明绝伦,但他又喜欢自在,崇尚自由,所以,他才会放弃当高贵的国王,选择流浪。我要向阿凡提学习,做事时要先动脑筋,而且要有主见,更要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我想,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能广泛流传的最主要原因吧。
虽然我已经把这本书看了五遍了,但我还没有看腻,因为这本书太好看了。看,我又翻开了这本书----《少年阿凡提》。
母狼的智慧读后感600字2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母狼的智慧读后感600字2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狼的智慧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在学校读了一篇小短文,名字叫《母狼的智慧》。
文章讲述一只母狼,带她的子女们过河,她想,要是只有一只小狼,我可以直接叼在嘴里过河,但那么多只,一只只带子怕出事。于是,她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紧紧扣住蒂处,像一个皮,就这样,它们全家过河。
有一次,一个护林员追赶这只带着小狼的母狼,母狼跑的不快因为两只小狼一下爬上了一个巨大的沙丘。护林员很吃惊,还是爬上了沙丘,他把狼杀死带了回去,发现小狼不见了,于是他决定回去看看,快到深夜,一堆骆驼烘冒着白烟。
护林员轻轻的扒开粪,看到了两只小狼,护林员这才明白,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用爬坡来延迟护林员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巧妙地用尾巴抹平痕迹,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命。
读完这文章,我非常的敬佩这只母狼,因为它聪明而又勇敢,知道怎样做一个过河,知道爬上高坡来延迟护林员的速度,赢得足够的时间来隐藏儿女还会用尾巴抹平痕迹。而且它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从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挽回孩子的生命看出,它为了保住孩子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非常喜欢短文中的这只母狼。
母狼的智慧读后感 篇2
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这是《母狼的智慧》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起初我是带着疑问去读的,但读到最后我才知道狼的聪明为什么仅次于人,并觉得它们很伟大。
我们原本所知道的,只是狼的性格非常残忍,但却不知道大部分的狼为了幼狼的安全,让自己牺牲在了树林中。那只母狼为了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这是结尾的一段。
人类史上,有多少母亲能为孩子做到这种地步?答案是:很少。但这匹母狼能为幼崽奉献出那么多,甚至生命,值得所有人学习。有句话说的很现实: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把后浪比做母亲的话,不正是母亲的大公无私,为自己的子女而付出一切吗?这种付出的精神不是很可贵么?
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这句话表示母狼也在用尽全力跑,昼把自己和幼崽的距离拉开,让猎人不能那么轻易的发现幼狼的藏身之所,这句话表示了母狼的聪明,能在短时间内想出保护幼崽的策略,这正是那只母狼一心为幼崽而不为自己的表现。而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这句话,可以看出母狼无时无刻不关心小狼。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最新模板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最新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妙趣横生。书中聪明的阿凡提总是幽默地回答别人的问题,比如老师问人的哪颗牙齿最后长出来,他竟然说是假牙①;喀孜审讯案子时总是偏向给自己送过礼的人,于是阿凡提就往他的口袋里塞了两块石头,说是为了平衡他的身子;国王照镜子认为自己长得丑,再也不照镜子了,阿凡提却说他们每天都要看上好几十次,也忍着在啊……
这本书的故事《我是公鸡》中,国王为了刁难阿凡提,给百姓一人一个鸡蛋,然后国王叫来阿凡提,要所有人生一个鸡蛋。大家纷纷拿出国王给的鸡蛋,唯独阿凡提没有。国王问题鸡蛋在哪,他却说自己是公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随机应变。
这本书的故事《眼睛有病管住手》中,一位得了眼疾的病人来找阿凡提治病,阿凡提说:“你的肚子里有条蛇,没事多摸肚子,别摸眼睛,把肚子里的蛇摸死,眼疾就治好了。”后来,他的眼疾真的痊愈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解决问题,往往要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
这本书的故事《好自夸的小孩》中,有一个小孩说谁也骗不了自己却被阿凡提骗了,后来才醒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休在人前夸海口。
我对《阿凡提的故事》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我觉得阿凡提既聪明机灵又乐于助人,所有的难题在他那里总能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中不正需要这样勇敢正义又幽默智慧的人吗,阿凡提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