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分享]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其三》,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今天看完了《迟到的间隔年》,多看上买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其实静下心来看的话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内容不多,读着也轻松。看完了需要写写读后感,但我仍在纠结于一个读后感视角的问题。我写读后感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的笔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过书中阐述的道理来对照自己,感悟自己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视角我姑且称之为对照视角。还有一类视角是上帝视角,上帝眼中当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图样图森破了。采取上帝视角的话可以尽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写作意图,架构手法和局限等等,常为文学评论家所采用。我认为自己写这样的东西阅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足的,虽然已经以这样的手法写过很多次了,写完之后看看总是觉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驳。还有一种视角就是代入的视角,采用这个视角来写读后感的时候你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现世界中的一个人,所以两个身份的结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将书中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话,三种视角的读后感都采取一下,而且顺序应该是3--1--2. 只是对于我这种笔墨贫乏的人来说,倒完全可以将三种类型的读后感合在一篇里面。
作者孙东纯从性情根子上来说就是属于那种云游四方的人,工作后他总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混在一起,而且总是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人就是属于杨绛所说的那种想得太多而读书不多的人吧。孙东纯对于工作并不是特别地上心,当发现自己有两万多块钱存款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了,虽然他一开始计划的间隔年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由于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还答应他给他保留工作职位三个月,等到他三个月回来后可以继续工作。孙东纯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他的间隔年旅游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三个月的时间只够他从正常人的那种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并且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才刚开始。他在间隔年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基本都待在东南亚,作者本来的打算是途径东南亚诸国走马观花,然后到印度去做义工的,根本没计划在东南亚滞留那么长时间。所谓义工就是志愿者之类,去帮忙照顾生老病死的人。后来作者在西藏也以此为目标,但是中国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供这类志愿者劳动的场所。后来他去了尼泊尔才找到的。我其实比较难理解义工的价值在哪里,跑那么老远的路去照顾几个快死的外国人,爱心泛滥了还是猪油蒙了眼?如果从为社会贡献爱心的角度去理解显然不成立,这和跑到山东去品尝正宗的上海本帮菜差不多一个调调。但是这却显然可以成为一个远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没什么目的的话就会觉得难受。而且这个目的得有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份义工的价值就是教会了他爱的意义。我承认这可能是真的,帮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义务洗衣遛狗,中间会夹杂很多复杂的社会成分,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且语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脑海里酝酿成型便已经在和周围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中变形了。
作者在东南亚那些闷热的国家里历经了各种磨难艰辛,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征就是穷游,绝不是仅为了旅游而来,更多的是行走、经历和感受,所以钱多钱少是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销,两万块钱居然让他撑了13个月。作者英语并不好,不过到旅行到6、7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敬佩。生活并不缺乏精彩,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勇气。缺乏勇气所以才做过多的准备,准备是无止境的,越是准备越是觉得准备不足,等到发现自己其实不用准备那么多的时候也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或者心境已经变了。作者在旅途中结识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follow heart类型,想走就走,想到了就去做,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些他旅途中碰到的人连英语都不会说,却已经周游世界了;有些人洗个脸的功夫就消失去远方了,然后忽然又觉得背包太重不想走了。换言之,都是一帮不靠谱青年。也幸亏这是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是搁100年前,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整本书的文字看来作者孙东纯是个比较真诚的人,他忠实的记录了自己的行程,没有过多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没有怎么渲染自己的经历,甚至和日本女人沙弥香的恋情笔墨也不多,这可比那些旅游泡妞的精子过剩男强多了。他在旅游途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个月)是和一个叫家宝的东北女人在一起的,睡一个帐篷,在一块吃饭、逛街,一起游历和倾吐心事。不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这很难想象。虽然作者没有在书中放上家宝的照片,但我想八成的原因是那个叫家宝的长得不好看。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但是作者没写出来,毕竟背着沙弥香和其他女人搞一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间隔年的意义作者到最后也没说明白。或许间隔年这种经历也不用去追寻什么意义,至少用不着在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去得出意义。秦始皇那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也是经历了两千年才为大家所意识到的,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决定的意义要在人生余下的日子里才能彰显出来。所以,任何经历的意义我认为不是一种照耀人生余下日子的纲领,而是一种和人生剩下的经历混合发酵后的总结提炼。
总体来讲这本书不错,讲了一个好故事,起码可以使读者见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们经常需要改变,因为单调的生活会扼杀一个人的生命。也许这种改变并非一定得需要通过间隔年这种极端方式来实现。再者大多数人都是有妻儿老小的,需要养家糊口,脱离职场一年两年不太现实。但是生活负担却不应该成为一种拒绝改变的理由,因为没那么难。
编辑推荐
[读后感分享] 培根读书笔记其三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读后感分享] 培根读书笔记其三”,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培根笔记》读后感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这本书就是他的言论集。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
[读后感分享] 灯光读后感其三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分享] 灯光读后感其三”,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学了《灯光》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
作者喜欢在晚上到天安门广场上散步,灯光照在宏伟建筑上,使人感到光明和温暖。作者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多好啊!”使作者沉入了回忆。
1947年的初秋,作者当时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包围在一个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开始了。天黑时,作者来到郝副营长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只有22岁,今晚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人的道路。郝副营长倚着墙,手里拿着火柴,他划着火柴,借着微弱的火光,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郝副营长希望围歼战胜利,就让孩子在灯光下学习。
战斗开始了,突击连把围墙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冲进去。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攻击,和突击队失去联系。
整个团指挥人都焦急的钻出土堡,望着黑絮絮的夜晚。突然,就在不远处有一星火光,一闪,有一闪。后续部队冲进围墙,想起了一片喊杀身。
这一仗,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郝副营长牺牲了,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让孩子能够再点灯下学习他却牺牲了。
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报效国家,不要那些战士白白牺牲,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后感收藏: 背包十年读后感其三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读后感收藏: 背包十年读后感其三”,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最近。我看了《背包十年》这本书,让我有很多的感触和感悟。
《背包十年》讲述了小鹏毕业后,从20xx年开始了自己的背包客生活,十年间他走过了世界各地,每到一处,他用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笔和镜头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所想,从一名普通的常常囊中羞涩的旅行者,成为一名自助的职业旅行人。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越走越真。读者跟随他走过光怪陆离的世界,寻找着体现真善美的景物、建筑和人,体验着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内心的声音才重要”,“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他在随处感悟着世界和人生。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g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当我合上《背包十年》,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追随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激情,我们不甘平庸,我们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后感分享] 羊脂球读后感其三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分享] 羊脂球读后感其三”,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我读了《羊脂球》读后,我懂了:做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善良是做人的准则,我们要向羊脂球学习。
羊脂球是一个女人,但她为人很善良,一心为了他人。他们一车人在车上享受着羊脂球的食物,羊脂球很开心。快晚了,他们却被一群官人扣了下来,只是因为一个少校看上了羊脂球。那些先生夫人们一反常态让羊脂球去,她最终还是答应了。但那些人却不会谢谢她,反而冷落她。
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我是那些人中的一个,会不会像他们一样,提出那种无礼的要求,然后继而冷落她,忽视她?我想不会因为,我不会愿意“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如果我是她们中的一个,我一定会反对的。
这本书中,有一点令我很不懂,为什么羊脂球会答应那个无礼的要求呢?她完全可以不答应的,但她没有,她还是为了别人答应了。我想她答应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想到结果是那样悲惨的。她真的是为了大家才去的吗?还是什么她?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绅士”、“夫人”们的丑陋面目。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会像羊脂球那样乐于奉献自我呢?只有少数人吧!我看见的那些大人,真的觉得好虚伪、好自私耶!偶尔能看见几个好人,但很快就被他人带跑了……总之,我觉得大人的世界很复杂。
做人,要做就要做好人,要像羊脂球那样善良,乐于做出自己的奉献,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读书心得: 我喜欢的读后感其三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书心得: 我喜欢的读后感其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什么是电影呢?电影就是可以让你在短短两小时内,让你经历奇幻的冒险旅程,让你感受到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甚至可以让你感受人情的冷暖,这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
在我脑海中最深刻的电影就是”钢铁人3”,为什幺那是我脑海中最深刻的电影呢?答案就是:因为它是我去年最后看的一部电影,所以印象深刻。
而“钢铁人3”其实就是”钢铁人”电影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集里面的剧情是说十年后的世界中有一个很有钱的企业老板因为受了重伤,而被带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他和那里的一位博士为了逃离那个地方而造了一个钢铁人,虽然说是”人”,不过它还是靠人力操控的,而主角就借着钢铁人的力量顺利地回到基地,不过刚才写的是”钢铁人”系列的第一个作品,接下来才是我本来要介绍的:后来,主角花了一大把钱改善了钢铁人的性能,也重新设计了功能,后来的后来,因为一些坏人想占据这个武器(钢铁人)因而使用了另一种武器来反抗,可是都被主角解决了,主角也因此成为了全民的救世主。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趣,因为它有百分之二十是科幻、百分之三十是爱情、剩下的都是动作,因此我觉得很有趣!
[读书分享]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其三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书分享]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其三”,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顽皮,爱幻想,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顽童形象——汤姆·索亚。我们每个人的另一面都是汤姆·索亚,他的身上也有我们应有的品质。
第一次看《汤姆·索亚历险记》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读书任务,但将它翻阅时,却被它激起了好奇,一有时间就把它打开细细品味。从中我也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与众不同。汤姆很顽皮,不喜欢上学,常常逃学,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才肯回家结果常常被波莉姨妈的教训。汤姆爱幻想,在书中,他为博取他喜欢的女孩贝基的欢心,“表演”起种种可笑的动作,但贝基却回屋去了。回到家汤姆被波莉姨妈冤枉偷了糖,于是他很委屈,想象自己被淹死,姨妈后悔莫及……汤姆还爱把自己想象成士兵、强盗,使自己心花怒放。
汤姆还很勇敢,当他看到波特被印第安乔陷害时毫不畏惧地说出真相。汤姆还和哈克、哈珀一起离家出走,过了一段海盗生活;当汤姆和贝基在山洞历险时迷了路的时候,汤姆鼓励放弃希望的贝基,最后一起逃出了山洞,但一同在山洞躲藏的印第安乔却因洞口被封活活饿死了。
汤姆勇敢、正义、机智,正是这些才让他平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汤姆因为逃学被姨妈罚去刷栅栏的事。汤姆用智慧使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工作,还有得到了不少玩具,而且被姨妈表扬了、。但我们每个人有时遇到了不会的或者不想接受的就放弃不干,那为何不学学汤姆,用自己机智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呢?
汤姆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约束。这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就拿我来说吧!我不是很喜欢在学校里,学校处处约束着我们,虽然这是为我们好,但我更喜欢乡村。在乡村中,我可以随意奔跑,高声喊叫……我,包括每个人都有自己野性的一面,只是被隐藏了而已。
或许我们都是渴望自己是汤姆·索亚,拥有一颗纯洁、自由的心。当我们抑制不住自己时,找个“乡村”让自己释放,成为汤姆·索亚。,尽情地奔跑、玩耍、快乐!
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硬度读书心得其三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硬度读书心得其三”,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老师发下几篇美文给我们阅读,当我看完杨林写的《生命的硬度》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犹如触电般,情感千丝万缕、一拥而上
内容大致是讲杨林因一场车祸错过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同时失去了亲爱的弟弟。之后他总是沉浸在痛苦之中,十分内疚。不过因为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让他重新燃起生活下去的火花,他那顽强的生命至于遏制住了命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
说真的,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谁都无法预料,人算不如天算。生命的硬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就好比说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丰收,冬天的宁静。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无情,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哀伤和冬天的寒冷。面对困难也一样,如果在它面前哭泣,在它面前低头,那你只能一味的失败。但换做微笑,用微笑诠释这一切,任何苦难都会被你屈服。
讲到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史铁生,他不也是在活得最狂妄的年龄时失去了双腿吗?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因此时的不幸而放弃今后的辉煌!我们应该感谢突如其来的灾难,它在粉碎了我们全部梦想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也要感谢不离不弃的父母,他们在是与我们全部的爱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超越自己,品味人生。
每一片叶子上都有细腻的纹路,但这世上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输液,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经历。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得看我们自己如何把握。我们虽然左右不了生命的长度,那就不断的拓展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