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欣赏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深深被阅读的魅力所折服,认真深读原作后,往往有多个方面可以去写读后感。好的读后感当中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呢?下面是心得体会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读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我的家读后感【篇1】
《跑步、音乐和写作以及村上春树的好妻子》
看村上春树的书已经不少了,曾经立下豪言要把村上的书一本一本的啃完,结果看了最开始的《且听风吟》和《1Q84》的上半部,便没有坚持下来,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各方面的,我年龄尚小,不懂世事是一方面,或者就任性怪罪在村上身上,这些书都没有《挪威的森林》好看,我自然不想看下去了。
可是,《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被那种青春的感伤给深深震动了,仿佛青春期的血液里也似乎流淌过相同的树叶,一晃一晃地轻轻拨动我的内心,我渐渐地想了解这个作家,同时,也萌发了对文学的喜爱(这是后话),我知道村上不仅是个作家,还是马拉松跑者,坚持了二十多年,每天早睡早起,坚持写作。跑步坚持了二十多年!牛啊!我便在网上看了他许多的视频资料,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觉得对这个作家,不止是喜欢,而是崇拜,或者无耻点说,简直是爱得要死,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便是在大学期间也曾热血澎湃的跑了五六百公里,完成了几次线上马拉松赛事,和村上比,实在不值一提,但是他确实影响了我。
为了了解他,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当我跑步时,我想说得其实是》这本书,不贵,而且里面有村上的许多照片,我一页页的翻过,许多的地方还加了笔记,这个人确实把跑步融进了他的生命里,和写作一起活下去。
当今的许多少男少女不顾安全隐患,戴上耳机跑步在马路上,仿佛音乐和跑步密不可分,没了音乐跑步便觉得索然无味,可见音乐的力量对于人的影响确实够深,村上春树也喜欢音乐,披头士和沙滩男孩的歌,说实在的我一首也没有听过,但是我似乎发现了一个现象,仿佛作家喜欢音乐的还不少,作家余华有一本书叫做《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里面就讲到音乐对自己的创作之路影响之深。而我却觉得,音乐的歌词本身就是文字,配上美妙的音符便如虎添翼(这个词似乎不太恰当,但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词啦。)一般,给摇摇欲坠的醉汉最后一杯酒,让他安稳地一觉睡到大天亮。
音乐和文字同样给人慰藉。
这本书叫做《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大概看这本书的人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喜欢村上的读者和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第二类:看看村上是怎么写小说的,也想成为作家或者小说家。第三类:当然是批评家或者为研究村上的读者啦,他们估计会一字一句的推敲下去吧!
我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本书,说实话对于写作的那些方法和观点看完之后让我有点失落,其实现在想来他也没说什么方法,只不过和别人不同,自己做自己想做的,把经验说给大家听而已。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前人一直再说的一个道理:文无定法!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而已。
看完这本书,我更在意村上的一些处世方法和想法,我和他太像了,不爱与人争斗,不爱上班,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我又与他比差远了,他超级自律,又敢做敢为,而我还要继续朝九晚五,为生活奔波,把梦想留给业余时间的边边角角。
史铁生戏说:“我的职业是生病”,村上却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同是作家,为什么想法这样悬殊,说这话别人会觉得我很傻,史铁生身患残疾,村上健康又自律,对啊,但是从这个问题的背面同时可以看出,健康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正如村上所言:“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定要和自己的身体为友。”
写到这里,再说一点题外话,一直以来,我觉得村上春树的生活就是我想过的生活,并以此为目标而努力,但同时,我也羡慕村上的爱情,在大学就结婚,出来两人共患难还欠债,最后一同出国,村上负责写作,这个叫洋子的女士则负责做村上的第一个读者,并提出很宝贵的意见,联系出版商出版,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很伟大的女人,而村上的马拉松终点也总会有一个女士和他目光想接,在最近的地方,说声问候,这便是我理解的炙热爱情冷却过后的相濡以沫。
扯得远了,言归正传,以后还是会继续读村上的其他作品,特别是《舞!舞!舞》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光这名字就很好听,剧情一定也不坏吧,即使不好看我也会同书中的其他读者一样,心中默默地喊:村上,加油啊!期待你下一本书。
我的家读后感【篇2】
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著名生活家居品牌无印良品推出的“无印良品的生活方式”系列概念书之一。这本书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如何重新认识和打造“二手房”。以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哈布?林肯所提出的支撑体住宅(support infill)衍生而来的“skeleton(骨架)+infill(内部填充)”的家装概念贯穿全书,是本书的结构主线。本书内容丰富多样,讲述亲和活泼,贴近生活,通过文字、照片、插画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本书的观点。全书整合了五个典型的二手房成功改造案例;十八位各行各业住着二手房的日本人对重装二手房的看法、装修时的体认与经验;两篇日本设计师对二手房设计装修的意见交流;四个关于“skeleton+infill”的拓展练习。这些丰富的层次编排都很好地围绕并体现着无印良品一贯的品牌理念与设计态度:以最节约、最适当的方式实现从心的舒适与快乐,并为地球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切实的生活建议。在如今虚妄化、泡沫化发展的大陆房地产市场,购房与装修成为了都市人最大的生活压力和最普遍的生活话题,而如何跳脱出心中固有的对房子与家的观念,从而真正体会到拥有并亲手打造一个“家”的快乐?也许无印良品会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答案。
家:我的私宅论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作为一个未来不知道能否有个好工作的不靠谱建筑师,我从来就没有期待过在国内可以拥有一个堪得起“良品”二字的私宅。原因很简单,没钱。没宝钞,勿骚包。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的住宅建筑发展历程和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同样是人多地少,同样的建筑寿命比较短。大量的二手房空置,但同时披着大量噱头的新建住宅拔地而起,房子是越来......
家:我的私宅论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本书带你进入艺术家的私密空间,看他们最为重视的家的要素,以及如何用思想,设计,建材,施工来实现。 舒适的家,没有一定之规,只是看你对家的需求。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日本人对木头色彩,质地,纹路的重视。回想起小时候住过的日本人建的房子,都是小二楼,楼顶有大露台,很安全,小孩子冬天在上面堆雪人,还可以请朋友来PAR......
我的家读后感【篇3】
在看席慕蓉的《我的家在高原上》,一时间感慨颇多。席的文字是淡淡的,没有任何的奢华,看得出这样的文字完全来自于内心深处,这样的散文只有在夜色这样沉静时才能读通,这是心灵的相同。完全不同于余秋雨或是安意如的卖弄文采,所以这样的文字是真诚的。
席是内蒙古人,却从小都没有见过那片草原,成年后的她回于那片土地,内心的激动不是文字所能表现的,犹如我站在三叠泉前的忘乎所以,犹如一年前我渴望去泸沽湖追寻梦中的感觉。血源这种东西是难以用岁月阻断的。都德说只要一个国家的语言不丢,这个国家便存在,还有人说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丢失,这个国家便存在。以前认为很对,现在想来恐怕犹有嫌多啊。一个民族不论它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血脉是永远不会变得,那是属于生命与灵魂的,一旦归于那片土地,所有的一切便回来了,甚至无需语言,如婴儿天生便懂母亲的话语一般。真的,那是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民族自豪感。蒙古人很幸福,有那片草原可以遥想;满人们也有东北的黑土地可以畅游;其实对于中国的很多民族来说都有他们的最初的栖息地可以为家,那么身为汉人的我们呢?到底该以何处为家?神州大地吗?还是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我们说到底只是平凡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胸襟以天下为家,那么我们灵魂最后将归于何处?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将搬家习以为常,鄙弃封建的思想让我们丢失了故土的情怀,也许户口本上的祖籍所在地已经难觅熟识的亲友,也许我们压根没有在那居住过,但当我们真的回到那片土地时,我们会以普通旅游者的姿态扫视那片土地吗?像东坡那样到哪爱哪固然好,但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
席说在那遥远的草原已经开始了半牧半耕,并且是耕地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是,这是两个民族间的同化,为的是生存,真的很痛心当草原也变成了耕地,牧民不再是牧民。于是蒙古人关于家乡的回忆又回归于梦里,再也不存于现实。社会真的要把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吗?天下大同固然是好,但人活着该有自己的信仰,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西域的藏民们,真的很怕西部的开发让这种信仰丢失。
我的家读后感【篇4】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我爱我家》,是一个情景剧,当时每天都守在电视前看,当时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视剧很新奇,里面的内容也很贴近生活,这部电视剧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是讲家人邻里各种故事,但是那种融洽的氛围和欢乐的气氛现在一想起来还是能感受到的。
这部电视剧通过剧情故事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展示了一幅平淡生活中依然欢歌笑语的生活画卷。就像电视剧里说:为什么那么多的烦恼与琐碎,却挡不住开怀的笑声,因为我爱我家。
向孩子传递爱,如何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永恒不变的话题。世面上的科普绘本太多了,关于地理的,人文的,天文的,科学的,各种科普层出不穷,科普书也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因为既有趣又有料,但是关于家人的科普你见过吗?就像《我爱我家》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一本关于家人的绘本。
家人是们最熟悉的,但就是因为太熟悉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德国著名童书作家亚历山大•马克思纳和知名插画家安克•库尔联手打造了这本诠释不同家庭的童书《我爱我的家》,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它的内核远比他的名字更复杂。内容上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勾勒了充满美好回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家”。让孩子明白家是什么?什么是家人?更爱自己的家人。
除了我的家,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同的家庭。第一种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除了这样的家庭,世上还有很多各色各样的家庭。米娅的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他们依然爱米娅,米娅拥有2个家庭,什么都西有有双份;彼得的爸爸妈妈分开,又组建了新的家庭,他还拥有了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迈克和丹尼有两个妈妈和两个爸爸。
通过人物故事和小插图,向孩子科普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庭,让孩子清楚每个家庭的不同,虽然与我们不一样,但是这是正常的,让孩子尊重差异,学会接纳和包容,更热爱家人和生活。让孩子明白,这些个不同的家庭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神奇有趣的基因遗传,猜猜你像谁?
书中还讲到血缘和遗传?如果孩子问你什么是遗传?你说: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着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清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就称为遗传。我想孩子会一头雾水或者再也不想问这样复杂的问题了。
但是《我爱我的家》通过小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什么是遗传。有的家庭可能几代人有相同的鼻子,或者一样的发质,或者一样的脚丫,或者一样的声音又或者都有精明的大脑,一样的眼睛等等。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遗传,不怕孩子听不懂。
当孩子听到别人说他某个地方像妈妈或者像爸爸,就会清楚这是遗传啦。我们会吵架,但是我们依然爱彼此。对自己家人很凶,但是对外人很礼貌,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对自己孩子很凶,对别人的孩子很温柔,也会有这样的妈妈。吵架不代表不爱。
有个朋友和老公吵架从来不让孩子看见,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吵架,吵架之后如何面对,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吵架才是应该的。这本书展现了家人会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家人之间会吵架,会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作文正如妈妈总会说:我不要你了。孩子也会说:我不要你做我的妈妈了,这些都是生气时口是心非的话。
当然,世界不是永远充满阳光的,家人之间也不都是美好的。除了和睦的家庭,也会有不和的,有好的也会有坏的,也会有因为怎么争夺财产而反目的,也有对孩子拳脚相向的父母。这些不同的家庭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贴近日常生活的情景描写,用相似的经历教会孩子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读《我爱我的家》,让孩子了解世界上有关家庭、家人的科普,除了我们的样子,世界上还有形形色色的家庭,在这本书里,孩子会了解什么是大家庭、小家庭、单亲家庭、组合家庭、收养家庭、彩虹家庭,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只看到美好的,而是看到多面的,从多面中给孩子正确的三观引导,就读《我爱我的家庭》,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设置了一个互动游戏,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家人,看过这本书,也思考一下关于自己家人。
我的家读后感【篇5】
一本很简单的书,没有什么太可怕的杀人案,也没有让人猜不透的逻辑推理。唯一需要去仔细思考的,就是书中人物的关系。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有一种在玩密室逃脱的感觉。作者的脑洞还是一如既往地大,让人猜不透书里的人物关系。但是读到后半部分,故事的结构就已经显而易见了。虽然我猜到了同样的结局,只是没想到作者会以这样的写作手法结尾。
其实啊,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不管是痛苦的也好,折磨也罢,我们都不想再回去看到那样的自己了。我们下意识的去忘记曾经的事情,导致了所谓的失忆现象,其实不过是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罢了。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有些不能接受事情一但过去了,我们就应该放下它,让它永远的死在回忆里。就像书中的沙也加,她忘记了儿时的回忆,却偏要回去细细寻找。当她完全明白自己的一切后,即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与伤害,她还是坦然的接受了现实,并让自己以后过得更好。
世界还是美好的,不要再追究过去所经历的痛苦。感谢曾经的那些伤害,它让我们长大成人,变得如此强大成功。
别哭了,睁开眼睛吧!过去的不要再想了,明天会更好!
我的家读后感【篇6】
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杂谈。每个章节对应一个话题,村上谈了他对这些话题的想法和看法。正如他所说,是近五六年来对小说写作和作为小说家坚持写小说的状态的一番总结,在工作间隙,分门别类,断断续续、点点滴滴地积攒起来的。
关于写小说的状态。每次写小说都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想写,并不是因为答应了出版社、被催稿的产物,这样的作家真的是幸福,自己沉浸在故事中,不受外界影响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一定相对较高,读者的反馈也一定不会太差。
关于职业发展路线。通常大家都是先从大学毕业,接着就业,隔一段时间,告一段落后再结婚成家,这是世间约定俗成的顺序。而村上先生实际上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毕业离校的。虽然有社会的因素(大学读了八年),但除去这个因素多多少少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没钱没工作结什么婚,哎,生活压力太大了。村上喜欢爵士乐,就自己创业开了一个可以播放爵士乐的小店,虽然也要为生活奔波、还银行贷款,但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也会坚持下去。而在我们看来极其枯燥的小说家这一职业,村上却也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灵感,突然想要表达出来。兴趣真的太重要了,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就感觉如日中天,处处都是机会。www.xd63.cOm
关于文学奖。什么奖都无足轻重,说到底,无非是社会或文坛以一种形式对作品进行追认罢了。文学奖虽然能让特定的作品风光一时,却不能为它注入生命。作家的职责是想如何写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不管什么奖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书的读者更有实质意义。
关于作品的构思和内容。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用第几人称效果更好,怎样安排情节推进,针对哪类或者哪个年龄层的读者来写等等,都是考验作者功力的重点,而所有这些重点都将决定作品的成败。这就需要作家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安排不同的人物性格就要观察不同的人)和思考能力,阅读和分析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用行云流水般的手法创作,不需要“根据脚的大小调整鞋的大小”,作品中的角色会自然而然的告诉你怎么写,就像做梦般,妙笔生花。达到一定的积累和经验,才能创造更多的原创作品。
关于写作支撑与发展。写作真的是一件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尽管不用风吹日晒,但久坐也伤身,长时间的精力集中需要消耗能量,没有健康的体魄是无法支撑的,因此有规律的运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任何人任何职业,都应该有适当的运动)。再者,要读者买单,除了作品本身要出彩,出版公司和代理公司也担任着重要角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懂得交际,才有助于拓宽销量市场和作家的知名度。
我的家读后感【篇7】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很酷。正如村上所表达的,能将自己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对我而言,这本书中的村上春树就像一个有趣的老师一样,坦诚无私的交代了自己从创作之初到自己已六十多岁的心路历程和写作理念,又在后记中客观指出自己的经验并非具有完全的普遍性,惟愿对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实在是一位非常热诚的老师了。可能由于他的名号太过如雷贯耳,此前,一提到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最先涌上我心头的就是“高大上”“超文艺”“陪跑诺奖的男人”,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但贯穿书中的音乐、奇妙氛围与压在心头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仍然未颠覆我的这种印象,直到这次,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实在了下来,成为一个有些羞赧、又有点幽默,非常执着又很有天赋和才华的日本大叔(用他自己的话是有些,然而…哈哈哈)。总之就是,让我多了许多继续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综观全书,“随心”是他创作作品的一大特色。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管那东西是否符合所谓的“主流文学”,是否有丰厚经济回报。想想这真的非常重要,假如为了那些约稿和经济诱惑去写作,那么这个爱好本身就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成了谋生工具,沾染了世俗意味,那可就太惨了。面对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入住别墅的邀请以及随便游历和花费的邀请而不动心,足以看出他对待作品的执着。这也是全书对我最大的启迪,要坚定初心啊!
村上还告诉我:对创作要严肃(诸如坚持原创性、形成自己的、善于观察现实中人的特点、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麻烦反复修改、寻求靠谱的翻译人员翻译等),对结果要淡然(无论怎样,作品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任何褒贬都是常有之事,自己要有保持谦虚和清醒的认知,不被外界左右)。此外,身体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创作本身亦需要强韧的体力。
(*σ´∀`)σ如他后记所期盼的那样,书对读者,最起码是对我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怀有一个小说家梦想,先读读这本书会很有帮助,尽管每个人不尽相同,但确实有些普遍性的东西可以借鉴;而如果仅仅想了解他,读完应该也会会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