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读后感集锦。
寻找优质文章不妨看看“华尔街读后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通过撰写读后感,展现您对书籍的品味和理解。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华尔街读后感【篇1】
华尔街读后感
从昨天到今天上午,我花了一天半时间,一口气通读了你和雪城小玲的大作《绝情华尔街》,229页、20多万字,一页、一字未落,全部读完,现仍沉浸在你们的作品中,连敲键的手指还在颤抖,赶快乘兴完成我对你的承诺――谈点读后感:
首先,我真的要感谢张瑜,是她让我认识了你和雪城小玲两位极有天赋的朋友,把我引入了你们这些当年率先出团深造并在他乡成才的可爱可敬的朋友的圈子,否则我哪有福份细读一位海外不相识的作者作品呢。不仅如此,我原以为你们久居海外,爱国心、报国志已被洋学问所取代,但从作品中得知,你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不仅没有因绝情华尔街而衰减,反而随着对华尔街的深刻认识而越发炽热、滚烫。通过你们,我感受到了当年那些出国潮中的海外赤子们没有沉沦,他们同祖国内地的朋友们一样,在异国他乡、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工作着、奉献着。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作品,唱出了一曲感人的“我爱你,祖国!”我为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而骄傲!
你们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
它第一次从中国留学生的角度,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生活,恰在国人和学者密切关注并寻找金融危机内在原因的时刻,用艺术的方式为国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美国金融危机学”教材。你以你的经验、常识和天赋,将国内经济学教授们难以讲清的虚拟经济的种种乱象,在故事中间,一个个刨析开来、洞悉清楚,成了我这个不懂经济却爱好经济学的读者学习西方经济学最好的辅导读物。我相信,你书中引用的许多资料都不是虚拟的,是完成可以拿来引证的。因此,将你的作品纳入最畅销的经济文学作品,我举双手赞成!你的`作品是文学作品,但于无形中,你可能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至少在经济知识普及方。
在反映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方面,你们的作品也独树一帜,较之其他作品更加深入地反映了深层次的矛盾和生活侧面。“我”所涉足的,是美国、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核心的经济心脏,所经历的事件也是过去几年和当今正在发生的对全球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因此你笔下的人物,不只是在东西方生活异同领域内的局限,而是深入到了矛盾的内部和核心层面。而对此,作者是站在一个有正义感、有先进理论支持的中国留学生的立场上加以分析的,角度新颖而别致,领域深入而前沿,大气而广泛,视角宽广,引发人们对众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联想。这是一种站在更高层次上生活,也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汇报和研究。而目前国内文学届反映这种生活的作品尚不多见。
沈敏特老师在代后记中说,这不是你们的生活自传,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相信,这部作品有很多内容是你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者是你们加你们朋友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我对你们并不了解。通过你们的作品,我了解了你们,了解了你们的生活与情趣,走进了你们情感的深处。你们的学识、情操、理想和追求,通过你们优美而流畅的文字,搏得了我的敬仰。阅读中我常想,在你们那样的环境里,仍然如此这般地坚守着,追求着,不容易啊!向你们致敬!
因时间关系,好的地方不多说了。作为朋友,我也有个建议与你们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原谅:
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结构问题。因为小说讲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结构。如果你还想将这部作品改写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一定请你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我目前正在为同样的问题所困扰――过早地结束了我的中心情节,后边的故事太散而一时又接不上。如果开头那个倒叙能持续下去,一直延续的结尾,最终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中形成高-潮,那么你的作品一定会更加好看。
不好意思,开饭时间已过63分钟了,我先说这些吧。谨供参考。
华尔街读后感【篇2】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书中作者自述的经历,包括对冲基金运作和自创投资网站上市的过程,都十分有意思,也相当具有真实感,特别是自创网站的上市经历以及作者对此的评述,深刻揭示了股票市场的疯狂和欺骗的本质。但作者对自己如何运作对冲基金的讲述却很是奇怪,似乎作者的对冲基金能够成功的原因,一是娶了个好老婆,作者的老婆是个交易女神,具有超凡的交易直觉(以作者的描述来看仅仅是直觉,没有任何理论根据),二是聘了一位好研究主管,对公司有着极敏锐的洞察力。而作者本人则除了发脾气,似乎对基金的运作没有任何贡献。全书没有谈及任何有关投资理念、交易方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作者的自吹自擂,完全一个典型的自大狂。巧合的是,看完这本书后正好在看大卫.史文森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其中有一篇内容以很大的篇幅评述了这个自大狂,基本将其定义为一个狂妄和自我吹嘘的骗子。这种股市骗子,在中国股市也很多,他们具有相同的特点,浅薄无知、极度自大、毫不知耻、言语嚣张、观点武断且激烈,但偏偏却大受追捧……
华尔街读后感【篇3】
《华尔街投资之道》观后感
看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的第六集,银行家们在道琼斯平均指数中努力寻找资本市场的投资法则,但不得不说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系列的投资方法如:技术分析、价值投资都是必要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断,纪录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推断股市。他在1968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时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国股市之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又带着一千万美元重新杀入,十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2亿美元。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视作价值投资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一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盈利,他的深谋远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从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虑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响他投资的因素。
当我们在羡慕巴菲特的财富时,也应该想到残酷的'股市给其他股民带来的伤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资的方法是多样的,巴菲特通过挖掘价值洼地成为“股神”,而华尔街最权威的卖空大师查诺斯则认为寻找价值泡沫,是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提。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在熊市中赚钱。在证券市场借股票卖出,再按保证回报股票拥有者,赚取价格差价带来的利润。同巴菲特相同,查诺斯同样具有专业而理性的判断。毕竟卖空风险大,若没有正确地判断出股市的涨跌,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那损失将是惨重的。
短短四十几分钟的一集纪录片,从道琼斯指数一直讲到1988年的美国熊市。纪录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风险”和“理性”这两个词。“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既然选择冒险那么就必须具备审慎的判断以及巨大的勇气,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盲目的跟风投资只会让你成为别人盈利的基石。所以,在这高深莫测的股票市场中,还是要选择你最了解的投资,最适合你的投资,运用理性让财富翻倍。
华尔街读后感【篇4】
《乱世华尔街》是一部著名的经济犯罪题材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年轻证券经纪人巴德·福克斯如何逐步脱离了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为了金钱和名利而堕落成为一个骗子,最终被揭露并受到惩罚的故事。
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金钱万能、道德沦丧的现象。巴德·福克斯所在的证券公司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吸引客户,同时隐瞒了投资产品的风险和真实状况,让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投机的牺牲品。这种以欺骗为手段获取利润、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
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些细节和人物形象十分引人入胜。比如,巴德·福克斯的导师卡尔森是一个极富热情和影响力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令人印象深刻。而巴德·福克斯自己也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和独特魅力的人物,他在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和金钱利益之间矛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智慧、勇气和决断力。
总而言之,《乱世华尔街》这部电影给我们了很多的启示和反思。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良知,不被金钱所蒙蔽,不断保持对自身的质疑和反思,避免成为道德败坏、真相隐瞒的受害者或加害者。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的现实和存在的问题,更清晰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对于每个人的必要影响。
华尔街读后感【篇5】
圣诞期间,又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华尔街之狼”(Wolf of Wall Street)上映。这部由派拉蒙(Paramount)公司制作,Martin Scorsese导演,著名演员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影片,耗资一亿多美元。在此同时,“华尔街之狼”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的提名,Leonardo DiCaprio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华尔街之狼”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Jordan Belfort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华尔街上的.一名股票经纪。九十年代初,他创立了Stratton Oakmount 公司,以大力推售廉价分币股票(penny stock,在华尔街这类股票被称为“垃圾股”)而大获利润。在Stratton Oakmount 公司鼎盛时期,它有超过一千名的雇员,股票出售总价超过了十亿美元。但是,这种所谓的廉价分币股票完全是一场骗局,它造成了投资者两亿美金的损失。Jordan Belfort于因交易欺诈与洗钱被起诉,在他与联邦调查局(FBI)合作并提供他人犯罪的证据之后,他被轻判,只服刑22个月就出狱。在狱中,他起了写书的念头。出狱后,他的两本回忆录“华尔街之狼”(Wolf of Wall Street)和“抓住华尔街之狼”(Catching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先后出版。电影“华尔街之狼”就是根据Belfort的回忆录改编的。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华尔街的批评不绝于耳。而“华尔街之狼”是自那以后第一部最为真实,深入地挖掘华尔街丑闻,披露华尔街蛀虫的影片。
“华尔街之狼”全片长达3小时,大大超过一般影片的长度。但我在观看过程中,丝毫不觉得影片沉闷,冗长。全片结构紧凑,情节起伏,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灵。
全片对华尔街丑闻的揭露确实是触目惊心的。当Belfort初进华尔街,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年轻股票经纪时,他的老板午间带他到高档餐厅用餐,并告诉他“在这里,成功的关键是毒品,**(hookers)”,并当场在餐厅吸毒。这样的“启蒙教育”令人不寒而栗,而Belfort也是遵循这样的“启蒙教育”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Belfort到廉价分币股票公司任职时,已能将他在以前学到的推销技巧熟练运用,他在电话中口舌如簧,向不知情的顾客推销垃圾股的一幕,连同事都听得目瞪口呆。
当Belfort 自开公司后,立即向雇员面授一套欺骗顾客,鼓动他们买入垃圾股的基本程序。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到,股票经纪那一套信誓旦旦,貌似诚恳的语言,都是骗人的鬼话。Belfort的公司初获成功之后,他与前妻离婚,在将与模特儿结婚前夕,决定举办一个单身汉派对(Bachelor's Party)。他包了一架飞机,飞往拉斯维加斯,机上,除了公司的员工外,还有多名**。不但飞机的钱,连**的钱也是公司支付的。但如果观众细细一想,就会想到这些钱,都是不义之财。机上,公司员工与赤身裸体**胡闹的一幕,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事实上,整部影片,都充斥着给人以强烈刺激的镜头。这其中包括Belfort多次的吸毒镜头,吸毒之后的疯狂,和**鬼混的镜头,让女人全身上下绑满钞票准备将朝钞票带往瑞士的镜头,以及豪华游艇在地中海风浪中沉没的镜头。全剧对豪车,豪宅,豪华游艇,美女,奢侈的生活方式,有许多描写及渲染。
“华尔街之狼”上映后,引起了一阵批评之声。有人认为,影片中没有出现任何受害者,即那些买进廉价分币股票而损失惨重甚至是终身积蓄的投资者,没有展现这骗局给他们带来的苦难,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些受害者绝不会有心情观看这样一部电影。有人还认为,影片不但没有谴责Belfort的丑恶行径,反而将他作为影片的主角,美化和渲染了他的敛财能力和奢侈生活。有人更进一步认为,今日的青少年看这部影片,会崇拜剧中的主角,羡慕他的成功和生活方式。
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能尽然同意。毋庸置疑,全片对豪华奢侈,挥金如土,美女加毒品的生活方式,确有过分渲染之处。但这些描写,毕竟与剧情和人物有关,同时,这也是多数好莱坞大片的共同特点。一部影片,毕竟不是一部明确地告诉观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道德教材。影片,是用艺术的手段和方式来表现真实的生活,让观众自己来作出判断。我觉得,“华尔街之狼”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全片描写了Belfort是怎样从一个尚带几分天真的年轻人,在华尔街的“教育”下,变成一个贪婪,狡诈的金融业蛀虫。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Belfort 初进华尔街,和他的第一个老板吃饭时,还带着几分稚嫩,一点都不懂华尔街的规则。当Belfort应聘廉价分币股票公司,听到出售这种股票的佣金高达50%时,大为惊讶。但是,渐渐地,他学会了华尔街的规则,再加上他巧舌如簧的才能,最终他成为了华尔街的顶级蛀虫。他不但会骗顾客,也会骗员工,还会脸不红,心不跳地和联邦调查局探员周旋。这种演变的进程,令人震惊。这使观众看到了在金钱和欲望的驱使下,在华尔街这样的环境里,从人变为魔鬼是多么容易。我觉得,作为成人观众(顺便说一句,这确实是一部“青少年不宜”的影片),我们能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这一残酷的现实。
当然,有人会认为,在片中,受害者完全未出现,联邦调查局探员的形象也显得单薄,苍白,正义未得到伸张。但是,如果在影片中展现大快人心的场面和结局,反而会消弱影片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Belfort被法院判决赔款受害者1.1亿美元,但他只支付了一千一百万元。在他出狱后,他靠出版两本回忆录又赚了一百七十万(电影版权还能赚钱),但只有一小部分款项用于支付受害者。金融诈骗,隐蔽复杂,查处此类案件,费时费力,取证艰难,往往诈骗者难于得到应有的惩处,受害者最终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20的金融危机,成千上万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华尔街上,只有寥寥几人入狱,而大部分投资者的损失也无法追回。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Leonardo DiCaprio 在影片中的表演颇为出色。我们最早记得的他,是“Titanic”中那个略带青涩的大男孩。而这部影片中,他展现了成熟的演技,把一个金融蛀虫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醉酒和吸毒品后的疯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奖,确实名副其实。
“华尔街之狼”作为一部好莱坞大片,比之其他大片,其最大的特点是它贴近生活,揭露了华尔街隐秘不宣的一面。许多好莱坞大片,包括“指环王”,“哈比人”等,距离当今的现实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尽管这些大片耗费巨资,有精致的情节,宏伟的场景,有卓越的特技造成的令人惊叹的效果,但是,它们难以真正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不知别人如何,就我而言,我甚至不能记住这几部大片的基本情节。我更愿意欣赏“华尔街之狼”这样的影片。
“华尔街之狼”所讲诉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二十年后的今天,华尔街上的金融欺诈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其手段更加多变,装饰更加华丽,隐藏更加深邃,影响更加巨大。和今日的骗局相比,Belfort 当年的骗局只是小巫见大巫。在金钱和欲望的指使下,更多的不法之徒设下种种圈套,骗取投资者的财富。“华尔街之狼”的编剧Terence Winter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指出:“我们没有吸取教训,事情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华尔街上的欺诈,还将正常地继续进行下去(Business as usual)。怎样杜绝华尔街的蛀虫,影片没有提供答案,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现成而容易的答案。但是,影片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揭露了华尔街上这些丑陋的传统,环节和内幕。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就此而言,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