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的读后感集锦4篇。
经过多次筛选心得体会大全编辑精选出了一篇题名为“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的文章,作品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去读。 读后感应当体现出书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色彩,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写的?愿这能够对你的情况有所启发!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篇1
阅读《拿破仑传》时,我为之深深地震撼。不仅是因为這位伟人一生辉煌的功业,同时,也出于对作者那细腻文笔的崇敬。
艾米尔路德维希,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
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侑独钟,对這位伟大的天才倾注了满腔同情,祂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這长达600多页的巨著。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的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令每一茖阅读者,都不经然随着传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
拿破仑的一生,都在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尙还是在政治尙,都侑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尙,拿破仑被人們称为“一代军事伟人”祂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尙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侑许多战役在战争史尙都侑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尙,祂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祂曾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尙,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們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侑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而這些,都不是我所最关心的,因为,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尙的某种特质,或是祂那积极进取的心态;还侑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总而言之,祂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祂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來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祂人生的全程,甚至在祂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乃至死亡,這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悬于苍穹。
但是说底,一切的物质成就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飘然远去。我想,拿破仑之所以至今仍拥侑强大号召力的重要原因,便是祂精神尙的某种特质,换句话说,是祂出众的人格魅力。“一茖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侑庸人的词典里才侑”、“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侑靠自己”、“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侑进无退”。這些都是拿破仑的语录,而祂正是這些话的最好实践者,祂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无私博大的胸怀、永不懈怠的精力、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自信心……叔本华曾将人分成流星、行星、恒星三类,拿破仑一定属于第三类。恒星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它属于全宇宙。那么拿破仑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祂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來的光芒,经久不息,祂属于全人类,属于全世界。
一茖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的,拿破仑全都得了,为了光荣与梦想,就像拿破仑那样,又侑什么可以横亘在祂面前呢?寻着伟人的脚步,我們何惧前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在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又一次现展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比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
或许天妒其才,祂终被囚于圣赫勒拿岛。祂已经倦了,祂完成了祂的任务,祂可以用死來结束祂壮烈的一生了。就這样,一头雄狮倒下了,伴着暴风雨,就像祂來时那般壮美,祂去得凄美,却也动人。但祂的雄魂永远吸引着世人,祂的神秘永远留给后人。
踏着伟人的足迹,我們坚信,我們的人生也必将辉煌!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篇2
情澎湃的想象力与冷静精确的计算是拿破仑性格最主要的特征,也使他成了矛盾中心。前者使他梦回古罗马,以普鲁塔克笔下的英雄人物自比,以凯撒和腓特烈大帝再世自居,使他有胆量以一个科西嘉的普通岛民身份去梦想争霸欧洲,统治世界;后者则使他不至于走向伟大的虚无,不徒有其表,而使他具有实际主义的作风,无细不入,分秒必争。这是一个完美又危险的结合体,两者稍有失衡便会招致灾难。拿破仑一生的成败就是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调衡的写照。
当拿破仑被那无所畏惧的疯狂的想象力所引导时,可什么都干得出来:远征埃及时冒着被英军轻而易举逮住的危险乘快艇回到巴黎;敌我2:1兵力还辉煌大捷的奥斯特里兹战役;敌我3:1兵力还敢转守为攻而非坐等援军的滑铁卢战役;凌晨2点灵感乍现便召开军事会议,7点便整军待发……这样勇气爆棚、一往无惧的将军注定拥有辉煌的功绩,然而也会带来流血的牺牲。而当精确清醒的头脑占上风时,他会专心致志地工作20小时,即使前线传来大败的讯息;他会事无巨细,对军队中大炮、马匹和它们的掌钉、每一条路线、每一个战地进行深入的询问;当人们为其成为第一执政、皇帝而欢呼雀跃时,他只是解嘲地说:“当我上断头台时,人们也会这么欢呼的!”如此勤奋、谨慎的将军,若不成功业,天理难容!每次胜利的战役和成功的外交定是拿破仑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然而,当他一味地被想象力驱逐着去统治世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时,当他一味地被谨慎驾驭当敌军退却没有乘胜追击时,我为之扼腕叹息。伟大与荒谬只相差一步!若是他深谙孔子的“中庸之道”,懂得好好利用性格中的这两样利器的话,会改变他末日英雄的结局吗?历史没有假设,如他所言,是命运驱使他不断追赶。
拿破仑是天生的君主,有种自然的威仪。他以征服者的逻辑,走开拓者之路,甚至敢于叫嚣:“我,只有我代表人民,我即国家,法兰西的伟大来自于我。”骄横自大,不可一世,除了自我之外,仿佛谁都不存在,整个人类都是他所想打垮的博弈对手。然而矛盾又出现了,他竟自称是人间第一号大奴隶!那谁是他的主人呢?他说,是事物的规律。原来如此!我不禁为之可悲起来。以历史的观点看,欧洲发展到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必定会出现“拿破仑”或“王破仑”或“李破仑”这样一个解放民众的自由的先驱。欧洲又不似美国的地理隔绝,一国的共和必然引起周围君主的联盟声讨,加上共和国政权不稳定,想篡权搞阴谋者比比皆是,“共和”实属不易。而为了维护“共和”的果实,再次“帝国”便也成了可悲的趋势。拿破仑说,帝国便是最好的共和国。其个人的野心勃勃当然也为王位之路推波助澜,但欺压人民并非其本意。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深谙“人民是权利之源”的道理。他曾直言不讳:“真正的凯旋,是公众的满意。”要是生在美国,或许他就会是华盛顿,而不会落得个暴君的罪名了。
拿破仑绝对是个矛盾集合体,所有词汇都可以形容他,又没有一个词可以准确形容他。傲慢却谦逊,易怒却宽容,残忍却充满人性,负义却懂得感恩,强大却间歇性地抑郁,幻想偏执却又理性深刻,一个将军曾评价他永远在表演,可不知为何他却使人感到自然和热忱。菲茨杰拉德有句话说的好,最高的智慧莫过于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仍能够发挥作用。这便是他成功的秘诀吧,充分调动了他丰富的性格因素。
如此刚烈似火的将军,按“悲壮”的戏路本应该葬身沙场,而不是活着接受一生中唯一的失败。然而谁会预见这一位身经百战、随时可以战死的人,却在命运垂死之际被流放到小岛6年,沉静了几十年来焦躁的性格?命运对他跋扈的一生,简直画上了怪诞的句号。
看拿破仑的传记是需要勇气的,你会担心他荒唐的决定,过于焦躁的追逐,永不停息地工作,为帝国惴惴不安,为其人心焦不已,看到某个段落感受到他的心力交瘁却百折不挠,众叛亲离却得在瞬间站起,简直有种窒息的压迫感。作为读者,最悲剧莫过于,随着将军一起见证了他扶摇直上的英明荣耀后,在他性格的潜伏处,在周围国家、国内的压力下,在整个时代的洪流中,见微知著地看透了结局。他终将失败,然而读者还得把书一页页地翻过去,残忍地见证他由顶落入衰的整个过程。读者尚且如此,那那个荒野雄狮呢?他曾得到又失去了半个世界。然而他不曾大肆忧伤,或许是因为这一生已经够精彩了吧。就算是悲剧,只要曾有过至高无上的荣誉能万古流芳,就已是他的最高归宿。“我这一生是怎样一部小说啊。”我相信这感叹并不是忧伤的,而是满足的,他宁愿活得雷厉风行,留下遗憾,也不愿做个乖巧人物,给历史留下完美的印象。
拿破仑一世,法兰西最伟大的皇帝,他是天生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鄙视自己的敌人,那群懦弱的敌人,他永远都不过他,他永远都是法兰西的英雄,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永远的拿破仑。波拿马。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篇3
阅读《拿破仑传》时,我为之深深地震撼。不仅是因为@位伟人一生辉煌的功业,同时,也出于对作者那细腻文笔的崇敬。
艾米尔路德维希,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
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侑独钟,对@位伟大的天才倾注了满腔同情,k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长达600多页的巨著。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的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令每一阅读者,都不经然随着传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
拿破仑的一生,都在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都侑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拿破仑被人称为“一代军事伟人”k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侑许多战役在战争史都侑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k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k曾@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侑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而@些,都不是我所最关心的,因为,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的某种特质,或是k那积极进取的心态;还侑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总而言之,k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k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淼墓饷,绚丽而华彩,照亮k人生的全程,甚至在k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乃至死亡,@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悬于苍穹。
但是说底,一切的物质成就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飘然远去。我想,拿破仑之所以至今仍拥侑强大号召力的重要原因,便是k精神的某种特质,换句话说,是k出众的人格魅力。“一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侑庸人的词典里才侑”、“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侑靠自己”、“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侑进无退”。@些都是拿破仑的语录,而k正是@些话的最好实践者,k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无私博大的胸怀、永不懈怠的精力、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自信心……叔本华曾将人分成流星、行星、恒星三类,拿破仑一定属于第三类。恒星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它属于全宇宙。那么拿破仑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k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淼墓饷,经久不息,k属于全人类,属于全世界。
一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的,拿破仑全都得了,为了光荣与梦想,就像拿破仑那样,又侑什么可以横亘在k面前呢?寻着伟人的脚步,我何惧前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在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又一次现展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比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
或许天妒其才,k终被囚于圣赫勒拿岛。k已经倦了,k完成了k的任务,k可以用死斫崾k壮烈的一生了。就@样,一头雄狮倒下了,伴着暴风雨,就像k硎蹦前阕趁溃k去得凄美,却也动人。但k的雄魂永远吸引着世人,k的神秘永远留给后人。
踏着伟人的足迹,我坚信,我的人生也必将辉煌!
拿破仑传的读后感 篇4
1769年8月15日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诞生了一位男婴,伴随着他的成长,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并且在后人口中一代又一代的传诵,不管是因为他的罪恶滔天,还是因为那些“丰功伟绩”,他就是拿破仑。
从书上不难读出,拿破仑小的时候独立性就很强了。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家人离开母亲从故乡出发前往法国。但是少年时代的拿破仑人生没有波澜起伏,直到军校的生活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的他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条件,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我为他这种卧薪尝胆的胆量而叹服。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出人头地,但是又有谁能像拿破仑一样为了眼里的唯一目标登上帝位而不懈的奋斗再奋斗呢?
六年后,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由此看出,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不仅仅要胸怀大志,更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就像现在的我们,无论你制定了多少优良的计划,如果不付出实际行动,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只会随波而逝。
世界上大概有3种人,第一是没有计划,也无行动的慵懒者,他们永远不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因为不是世界放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放弃了自己;第二种便是计划行动只有其一的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的出色能干,只要是这样的漫无目的,他们的人生依旧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最后就是说到做到的人,通常这样的人会被人们记住,像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一样……而拿破仑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是的,这些看似恶劣的特点成为了他征服全欧洲的基石。
就现代来说,有野心的人不甘屈服于别人,拿破仑自己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我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为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如此奋斗的原动力,也是支撑他的铁蹄踏遍全欧洲的勇气。这就好像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呢,自己辛辛苦苦维持的一点尊严,被别人无情的踩了几下,整个人的骨气就没有了,最终命丧黄泉。是不是如果拿破仑没有野心,也就是个混迹于法国酒吧的醉鬼呢?
拿破仑的一生,都是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多次;在政治上,他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和幻想,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都得到了,为了光荣与梦想,像他那样,又有什么可以横亘在他面前呢?”寻着伟人的脚步,我们何惧前行!或许天妒其才,他终被囚于圣赫勒拿岛。我憎恨战争,但我承认拿破仑是真正的伟人,我们要永远铭记他的精神!
延伸阅读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
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我们一边读着作者的作品,一边从中汲取精华。我们不妨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1)
18世纪,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代;18世纪,一个历经变革,改革进步的时代;18世纪,一个英雄辈出,谁与争锋的时代。如同一幅壮丽的诗篇,一卷悠久的文卷,亦或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曲。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而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使我最记忆犹新,钦佩的便是那个驰骋沙场的皇帝——拿破仑。
在读完《拿破仑传记》后,我对拿破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个天赋卓越的军事家,一个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英雄,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君主。
拿破仑10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法国皇家陆军学院。16岁时父亲去世,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头衔。本来生活一切幸福的他,却恰逢18世纪这个法兰西革命的乱世。面对全国的革命浪潮,年纪轻轻的他便率军队,英勇抗战,成为世界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为法国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那些封建帝国主义联盟的侵略,他领导法兰西人民英勇抗战,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以自己作为诱饵,将敌人击败。这要有何等的勇气和魄力,这是多么伟大的英雄。这个矮个子的年轻将军,向世人展现了他的胸围与高大。
待自己的政权稳定之后,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便开始为了利益,发动了一场场的侵略战争。到处南征北战,不断的扩大法兰西的版图,掠夺着他国的利益,给人以一种王者的强势与野心。莱比锡战役后,这个不可一世的霸主被敌人俘虏了,被流放到一座偏僻的小岛,本应以此了却一生的他,却在人民和军队的拥护之下,重新执政。这一切证明了他的领导才能和人民对于他的爱戴。虽然最后任然是兵败滑铁卢,可是他却像我们展示了他的不屈与坚毅。
纵览全书,最触动于我的并非是累累的战果,也不是他那中王者风范,而是他那中深深震撼着他人的品质。这或许是他那积极进取,有着远大理想的心态,或许是那用之不进的无穷的力量,或许那独特的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沧海桑田,历史的尘埃无法抹去这个英雄那璀璨的光芒,无法掩盖他那不懈的精神,无法否认他为法兰西人民和世界做出的种种巨大的贡献。
人无完人,或许他不是一个完全完美的人,他有着自己的私心,有着自己的欲望,甚至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以至于牺牲他人,损害他人的利益。但是他的那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坚毅的性格确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可贵的品质。她们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实在自己的愿望。
《拿破仑传记》一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时代,一代为人,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与进程是多么的不易。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拿破仑一般,有血性,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志向。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2)
拿破仑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优秀的帝王。
今日,我阅读完的《拿破仑传》,让我们在书中回到过去,重现拿破仑大帝的那段传奇的历史!
1769年8月15日,在美丽的科西嘉岛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爸爸和妈妈把期望之火传递给了他们的孩子,并给他取名拿破仑·波拿巴,意思是荒野雄狮。
1768年法国从热亚那购得此岛,当时科西嘉人有反抗情绪,自由解放的活力充满了这位英雄小时的胸膛。
在10岁的时候拿破仑就离开了母亲温暖的环抱,离开小伙伴们欢乐的脸庞,去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在那里他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这些书满足了以后他在战场上、政治上所需的一切营养。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从布里埃纳军校毕业,到巴黎军校学习,2年后,他顺利地经过了毕业考试,提前完成了学业,到拉费尔炮兵团报到,成为皇家炮兵上尉,开始了他一生的军事生涯。
1793年,拿破仑的第一战:围攻土伦开战了。冲啊!冲啊!凭借着拿破仑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们顺利攻下土伦,拿破仑也所以一战成名。
此后,他又打了很多战役,其中比较经典的战役有:马伦戈会战、特拉法尔加海战、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大战等。一次接一次的胜利让他的勇士斗志昂扬,拿破仑也凭借着卓越的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成为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
虽然,拿破仑在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后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并且最终被盟军击败,可是在雄狮死后,受到了全民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那不服输的气质鼓舞了大家!
这位英雄是法兰西永远的骄傲!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3)
拿破仑刚开始一直都没有得到任用,终于有一天,他等到了被赏识的机会,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决的判断力,抓住每一个战机,取得了60是多场战争的胜利。
然而,在胜利的背后,他有一个能克敌制胜的法宝——精彩演讲。他每每都能唤醒低落的士气,唤醒后,筋疲力尽的法军如同一只只毫无束缚的野兽,冲锋在阵前毫无畏惧。比如在意大利战争时,他到达米兰后,对士兵们说:“士兵们,你们像一股湍急的溪流,从亚平宁山脉直冲而下……现在米兰是你们的了……我们是所有民族的朋友,那些布鲁图、西庇阿及其他伟人的后裔尤其是我们的朋友。重建古罗马的朱庇特神殿,在那里竖起英雄们的雕像,唤醒因遭奴役而昏睡了数百年的罗马民族——这就是你们胜利果实,后世将对此惊叹不已!你们给这个欧洲最美丽的国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是你们不朽的荣誉……等你们回到家乡,同胞们会指着你们说:瞧,他参加过解放意大利的战争!”
一个能统率千军万马的人,一般都是演讲高手,他总能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唤起时代的灵魂。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4)
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意大利人拿破仑·波拿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攻下过整个欧洲大陆,击败五次反法同盟,两度成为皇帝,却在第七次与反法同盟的战斗中败北,从此一直被英国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一直到他去世。纵观其一生,他本人清廉节约,却放纵自己的兄弟姐妹尽情挥霍;他自己睿智机敏,却因太过自信,将重权交到了叛徒手上而从没怀疑;他不惧强权,连曾经不可一世的教皇在他面前也是那样谦卑。在他鼎盛时期,整个欧洲的皇帝都是他的亲兄弟。
在拿破仑不到二十岁时,他就很有自己的思想。他的脑袋在那时起就充满了自己对政治、哲学、物理、历史和战斗的思考。背后包抄、迂回前进、快速行军,这些战术战法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然而拿破仑凭借着他那敏锐的大脑做到了,所以才使他在面对那些思想保守的欧洲军团时能够百战百胜。毕加索、凡·高,他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创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派系。如果只知道跟随潮流,跟着大部队走的话,就不会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拿破仑犯得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就是太过自信。这可以说是他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太过自信,他进攻俄国,认为战无不胜的自己一定能够使俄国屈服,结果不仅没有征服俄国,反而丢下了九十万法军士兵的尸体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因为太过自信,他毫无保留地将机密交给了外交大臣塔列朗,认为塔列朗一定不会背叛自己,却从没想过这个塔列朗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竟将这些机密以“卖”的形式卖给了国王的敌人当然,如果没有自信,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经过重重险阻,成为了法国的国王;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力挫群雄,成为称霸欧洲的`霸主……可见,要想把握好“充满自信”和“太过自信”中间的平衡,是多么的困难。
拿破仑用其一生写就的悲剧可谓千年不遇。早年的他想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称霸欧亚,青史留名;晚年的他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想要停止战争,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停也停不了。拿破仑的优点数不胜数,精力旺盛、不甘失败、机敏聪慧、清廉节俭……可惜的是,他的弱点却和他的优点几乎一样显著。读了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后,我认为拿破仑过于复杂,对于他,我并不想评价,也评价不了。但是,如果让我形容他的一生,我会用《圣经·耶利米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今日列你在列国列邦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倾覆,又要建立、栽植。”我认为,拿破仑足以当得上“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个称号。作文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5)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苏轼认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貌似“枯淡”,而中实膏美(《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秦观亦云“陶潜之诗长于冲淡”(《韩愈论》:“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曾曰:“余尝评陶公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引)葛立方《韵语阳秋》:“陶潜、谢I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吴澄《送袁用和赴彭泽教谕诗序》:“其为诗也冲澹,华而不炫,如N里之锦,读者莫知其藏绚丽之美也。”(《吴文正集》卷二十一)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元亮得步兵之澹。”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阮、陶二公,抗迹尘寰,神致冲淡,妙寄笔墨之外。”
陶渊明诗文风格多端,题材丰富,但只有田园诗才能前逾古贤、后难继武,因此,谈论陶渊明作品,就应该立足于田园诗,其它题材的作品,如咏史、读书、行旅、赠答等,虽能丰富陶诗的内涵,却并不能代表陶诗的卓越品质。陶渊明田园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抒情方式平淡自然,其“素淡”的风味,乃剥落繁华所致,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有意为之所能及。之所以会形成此种风貌,应当和他深切膺服老庄美学思想有密切的关联。
老子从其道论出发,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推崇“淡乎其无味”(《老子》第三十五章)的美学境界,所以会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认为浮华绚丽的事物往往使人心智迷乱,被蒙蔽而看不到大道之美。所以老子提倡“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第二十八章)庄子承续老子的哲学思考,也崇尚自然质朴的审美趣味。比如写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未经雕饰的原木是朴,没有染色的白帛为素。朴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原始状态。庄子以朴素为美,正是取它的这种含义、“朴素”即未经雕琢饰染的自然之美。《天运》说:“夫鹊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天鹅自来白,不是因为日日洗澡,乌鸦天生黑,也不是天天日晒的结果,两者都是出于本然,这就是朴,这才是美。因此庄子反对“饰羽而画”(《列御寇》),在天然美丽的羽毛上再涂以华彩,只会破坏朴素的美。“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刻意》)素是不受外界熏陶濡染,保持天然本色,犹如没有染色的白帛。
其实“朴”的观念在《老子》《庄子》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文艺观等诸多方面,在此单纯从美学观上加以考察。“朴”的美学要求就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罢黜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因此老、庄都对矫情做作的语言进行了批评。《老子》第八十一章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王弼注曰:“实在质也”,“本在朴也”。可知老子重视的是质实的内容而不是华美的形式。张松如说老子指明的是:“信实之言多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尚华饰,故不信。”(《老子校读》)质朴的语言往往可传达简洁而准确的内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越简单的形式往往有越丰富的内容,所以老子提倡“朴”,与他尚真、尚自然的思想相一致。庄子也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齐物论》)华丽繁缛的语言只会遮蔽言说的真面目,无足取法。基于这种重内容而轻形式的思想,《庄子》一书进而形成了“忘言”的观点:“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言只是达意的一种工具,故“得意”才是目的,而不必在为达到目的而借助的工具上大作文章。语言都可以完全忘却,摒弃不用,因而对语言进行藻饰、雕琢更是毫无必要。
综上所述,老、庄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文艺观念: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质朴无华,不烦绳削。语言所要表达的是大道之美,是真意,因此语言也要有真实朴素的风格,如果可以领悟到大道的意味的话,甚至言说也成为累赘。
陶渊明无疑认可接受了老庄所阐发的美学趣味,所以古今论陶均不离“素淡”,安盘言陶诗“冲澹深粹,出于自然”(《颐山诗话》);徐骏说它“淡泊渊永,复出流俗,盖其情性然也。”(《诗文轨范》)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写道:“陶渊明真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他是把自己内心所体验到的事象或感受,倾其所有,尽性发露,而无意于玩弄语言文字的技巧,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达的事物,获得了如同生活本身那样的色泽和味道。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等。所有这些描述都带有着生活、自然的原生形态,没有任何艺术雕琢的痕迹,本色本香,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好独特的阅读体验。
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一)诗人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前四句生动地描写了田园夏日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畅适的心境。中间十二句写平静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和焦虑中彻底摆脱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真正意义上的解脱。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所以,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其中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襟怀气度,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使诗的内涵大大增加,整首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不凡意境,百读不厌。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宗白华说:“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陶渊明或许并不排斥审美的加工,而只是加工得舟过水无痕,雁过空无迹。葛洪《冷斋夜话》这样解释陶渊明诗作平淡朴素的风格:“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则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陶诗在平淡自然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单调乏味的平淡,只是寡淡无趣,面目可憎,其妙处高处在于寄至味于平淡,有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平却平得有趣,淡却淡得有味。例如《移居诗》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敝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首诗只是描述了移居南村及其与邻里交往的寻常情景,但其中汩汩流淌着至深至浓的人情。正因为陶诗意味淡而实厚,因此历代诗论家认为,读懂陶诗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况味和生活阅历。黄庭坚《跋渊明诗卷》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一是反复咀嚼,领会其中的蕴涵。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写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人初读,不觉其奇,渐咏则味渐出。”
建安文学为中国文坛带来悲慨苍凉之美;西晋诗人贡献了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则开拓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美的天地。吟咏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如展开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园生活画卷,只觉山清水秀,徐风拂面,但看炊烟袅袅,犹闻飞鸟啼鸣,令人忧烦扫尽,陶然忘机,不禁心醉意迷,心驰神往。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6)
每当我读起这本艾米尔·路德维希写的《拿破仑传》时,就仿佛自己已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我聆听着历史长河的水浪击打岩石的声音,细听着雄鹰划过高空的呼啸、伫立万仞之巅的气魄。他的战争艺术,他的果敢坚毅,他的博学多识,他的传统守旧,他的风流多情,还有他由炮兵少尉荣升至法兰西帝国皇帝直至最后在囚禁地圣赫勒拿岛去世的传奇经历,激起我心中无限的浮想,难以描述。就像歌德所说的:“拿破仑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有如圣约翰的启示录。我们总觉得其中必有更多的,却又说不清是什么。”
拿破仑·波拿巴,1785年10月任炮兵少尉。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加入雅各宾俱乐部,成为参加革命活动的少数军官之一。1783年在土伦会战中立功,获准将衔。1795年因在镇压保王党叛乱时表现果断,晋升少将,并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1796年统兵到意大利作战,以出色的指挥,并依靠当地的反奥、反封建力量,打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1788年率军远征埃及。1799年10月返巴黎,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组成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20某某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称拿破仑一世皇帝。此后20某某年间,他指挥了一系列战争,但逐步丧失进步性,转化为侵略性,他不仅要对付欧洲反法联军的大敌,而且遭到被压迫各国人民的反抗。加上后期军事上的失误,遂由胜利走向挫折和失败。1820某某年被第六次反法联军打败,4月退位后被放逐至巴岛。1820某某年重返巴黎,恢复短期统治,史称“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铁卢会战失败后再次退位,1820某某年死于流放地圣赫勒拿岛。
其实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并非是以上拿破仑的传奇经历,而是他头脑中闪烁的思想和智慧,和似乎已深入骨髓的坚毅性格和非凡气质。天才的性格和智慧的交汇处才守注的焦点。
在军事方面,拿破仑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才能。他继承法国资产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广泛地动员和征集农民当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战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他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在军事思想上存在保守主义(后期)和唯意志论,把军事学术看成是天才的产物和统帅灵感的表现。拿破仑晚年口述的战争回忆和有关军事学术的一些见解,被编为《拿破仑文选》。
于是有人认为拿破仑是只会打仗的匹夫,其实不然。像恺撒,腓特列大帝和拿破仑,都只是凭借战场上的胜利而执掌大权;他们的战役对后世的意义越来越小。如今,法萨卢斯战役、罗斯巴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只在军事院校有其历史意义。上述三位将领要是除了军事指挥才能,别无他长,他们没热身就预赛的经历和马塞纳毫无区别。是政治天才,方使他们卓越超群。政治家才华的最高体现在于:他们影响了世人的命运。如果没有天才的智慧、坚毅的性格,他们真能成为政治家,乃至伟人?
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十分体恤他的士兵。他经常与军官们同住谷仓,与掷弹兵们同坐篝火旁。要想让士兵拥护你,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要时刻体察士兵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他深知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每个士兵的背包里都有一个指挥棒。”看来拿破仑不只停留在关心士兵和平易近人这一层面上,他十分尊重每一个士兵,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说到体恤士兵,我们不得不提到广大民众。作为大革命中的领袖式人物,拿破仑对人民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它十分关注民众对他的看法和拥护程度,民众中一次小小的骚动都能引起他的注意;另一方面他认为大多数民众是愚昧无知的,应由那些少数有才能的人来统治和管理国家。拿破仑极其在意民众,因为他们能推翻统治者(路易十八已被砍头),但他又鄙视瞧不起这些他认为愚昧的人。当然,对于这种想法拿破仑从不轻易表露,偶有一次对他的亲信提起时,令对方大吃一惊。在拿破仑之前只有贵族王室掌管国家,他们拥有封号、地位、财富,除了最重要的才能。而那些拥有才能和激情的热血青年虽然挣扎地向上爬,最终也只能像《红与黑》中的于连那样被残酷的现实所吞噬;在他之后,只要你骁勇善战经历无数战争的洗礼,就能成为元帅将军,只要你圆滑机智,博学多识,就能成为参议员和大臣——无论地位的高低。拿破仑本人出生在科西嘉一个没落贵族,无钱无势的他在巴黎上学时受到巴黎贵族的嘲笑,谁知他通过努力奋斗最终统治了这个曾嘲笑过他的帝国。在早期,拿破仑的象征着自由和平等,他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自由思想传播到所到之处。
正是由于自身经历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在早期统治中拿破仑“唯贤是举”,这个清点衣服如清点士兵般精明的人在军中只擢升有功者,从未委任过任何窝囊废——即使某人系高官之子侄辈,只有有才华的人才能提升,这激起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激情,他们纷纷追随拿破仑,因此,他的身边有许多有为青年,他霉成了新帝国的新动力。
“贤”,并非意味着忠诚。狡猾毒辣的塔列朗和富歇对拿破仑并不忠诚,但他依然把他们留在身边。为什么呢?虽然这两人对他构成一定威胁,但他们是了解主子的想法的(或许他们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聪明人的身边应是比他更聪明的人,傻子身边才是比他更傻的人。也许拿破仑是出于这种考虑。
理想在拿破仑的人生画卷中添加了无限色彩,在它的人生交响乐中添加了跳跃的音符。拿破仑曾在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道:“我宁为鸡头,不为牛尾”,此时的他才十四五岁,但他心中已经点燃了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当征战欧洲时,老同学布里昂恭维他, 这位总司令轻蔑地笑道:“你别恭维我了,布里昂!如果我今天死去,十个世纪后关于我的记载,在世界史上都不会占到半页的篇幅!”英名永远浮现在他眼前,新规划的幻景永远召唤他,他不知疲倦地驰骋于他伟大功业之路上。他追寻的不是流星的转瞬即逝,他要做黑夜星空中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其光芒不仅要照耀现在,更要照耀到未来。
拿破仑在追逐理想的路途中感受人生的意义,虽然它只有短短40年,但他像太阳一样辉煌。
从一个科嘉西岛上的没落贵族,到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多么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是什么使他成功?是他的智慧和坚毅。要想成功就要努力拼搏,没人能帮你。迅猛的狂澜要自己掀起,万仞之巅要自己攀登,千里之行要自己去走,智慧和毅力是实现理想的关键,不要因为愚昧者的意识占上风而气馁,不要因为无资本无权力而放弃,凭智慧和毅力你能在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能拥有世界。像拿破仑那样用实力开创未来,将愚昧者和金钱权力抛在身后。我们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正竖家需要的,这给大学生创造了无限机遇。就像资产阶级大革命为拿破仑创造了环境。既然有机遇我们就要用实力去抓住他。
像拿破仑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始终拥有远大的理想,只要理想之火不熄灭,前途就不会毫无希望。因为理想是船舵,指明前进的方向;它是船桨,提供前进的动力。不要吝啬那点时间,让我霉造自己的梦想,让思想驰骋在梦想的草原上,让思想翱翔在梦想的天空中,让思想游弋于梦想的海洋中。理想是鸟儿,她需要飞翔,别囚禁她。
像那拿破仑那样怀着充满激情的理想去奋斗,用自己的才能让你的人生更辉煌。如果我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会再次拿起这本书。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篇7)
拿破仑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贫穷家庭,拿破仑自小醉心于学习。他既聪明又勤奋,性格又比较孤僻,我行我素。因此当他在法国的少年军校读书时,受到其它贵族子弟的欺压与排斥。但个性倔强的拿破仑并没有理会这些事,依然继续其学习生活,以望将来能当个出色的军人。
他当上炮兵上尉时,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这个矮小的将军。但具有真才实学的拿破仑当然不会理会这小小的藐视,在战场中不慌不忙的指挥作战,勇敢的走在--的最前头,指挥炮兵们发炮的准确位置,灵活地调动兵力。所以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法国都能取得胜利。当时法国正值革命时期,而拿破仑又在外屡立战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视为救国英雄。
拿破仑当上第一执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为了法国的和平着想;但他当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荣耀为中心,最后慢慢踏上灭亡之途。
其实我觉得拿破仑最值得人欣赏的是他那好学不倦的精神和其独到的远见。他既能在远方预测法国或欧洲各国的局势将会如何,亦能在短时间内把整个--的布阵全面的重新的调配。这样惊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惊。若不是他时常都留意着欧洲的政治动向,他又怎能这么准确地预测政局的发展呢?
而在行军布阵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学习,用心地研究各类的行军书籍,他又怎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去应付战场上所突发事件?当然除了以上的条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这样的军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领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计的。这点是我们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因为自拿破仑在土伦之战得胜后,战争的场面就不断出现,不是法国内乱,就是对外的征战,年复一年。打仗对于拿破仑来说就像影子般永远地跟随着他。或许我不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不会明白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因为经常作战、活在紧张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吗?所以在于我来说,我会比较喜欢平淡而安稳的生活。其实如果人的一生只着重名与利,虽然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但要是失去了身边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和事,这又值得吗?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汇总
你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吗?我们读了作者的作品以后,其实对于故事的情节是很感兴趣的。为了巩固自己获得的知识,我们应该写下来,记录进自己的读后感里面,感谢查阅栏目小编为你推荐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1)
拿破仑这个名字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关于拿破仑这个人可以说是有很多争议的。他一生中战功赫赫,在法国革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之后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公然称帝。后来在滑铁卢遭遇惨败,最后被流放。
拿破仑的出生地在意大利半岛的西面,有一个形状如鸡蛋的海岛,名为科西嘉岛。该岛山峦起伏、丛林密布。岛上住着一个顽强好斗的民族。1768年5月15日,科西嘉岛被秘密卖给法国。从此法国军队占领了科西嘉岛。岛上军民一度进行了艰苦的反法斗争。
而拿破仑的父亲因为抵不过法国人的进攻,顺从了法国人的统治,加入了法国籍。拿破仑的名字是为了纪念1767年牺牲的叔叔,拿破仑的意思是“荒野雄狮”。在他的家族中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老二拿破仑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他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这也使他生性好斗,脾气暴躁。1779年10岁的拿破仑在法国学习法语,后来又去法国东部一所军事学校学习。
在军校的生活不快乐,他被同学嘲笑,在学校里他和同学打了几架。同学都知道他是不好惹的。在学校里他与人说话几乎总是没有好口气的样子。他既不让人接近也不讨人喜欢。他孤独一个人,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任何朋友。唯一的慰藉是工作和学习。
1784年,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军校,他和四位同学被推荐进了巴黎军官学校。1785年他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不断阅读,贪婪的获取知识,1789年法国终于爆发了革命,他很快成为了法国革命思想的狂热信徒,他相信革命后一定会让科西嘉人民与他们共享平等和自由。
在后来的战争中拿破仑表现出他出色的军事能力,一次次在战争中获得了提升,最后成为法国最高领袖。尽管后来下场并不好,但是拿破仑这个名字必将永载史册。
读完《拿破仑传》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我们也要多多和别人交流,不要向拿破仑那样沉默寡言。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2)
拿破仑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贫穷家庭,拿破仑自小醉心于学习。他既聪明又勤奋,性格又比较孤僻,我行我素。因此当他在法国的少年军校读书时,受到其它贵族子弟的欺压与排斥。但个性倔强的拿破仑并没有理会这些事,依然继续其学习生活,以望将来能当个出色的军人。
他当上炮兵上尉时,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这个矮小的将军。但具有真才实学的拿破仑当然不会理会这小小的藐视,在战场中不慌不忙的指挥作战,勇敢的走在--的最前头,指挥炮兵们发炮的准确位置,灵活地调动兵力。所以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法国都能取得胜利。当时法国正值革命时期,而拿破仑又在外屡立战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视为救国英雄。
拿破仑当上第一执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为了法国的和平着想;但他当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荣耀为中心,最后慢慢踏上灭亡之途。
其实我觉得拿破仑最值得人欣赏的是他那好学不倦的精神和其独到的远见。他既能在远方预测法国或欧洲各国的局势将会如何,亦能在短时间内把整个--的布阵全面的重新的调配。这样惊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惊。若不是他时常都留意着欧洲的政治动向,他又怎能这么准确地预测政局的发展呢?
而在行军布阵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学习,用心地研究各类的行军书籍,他又怎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去应付战场上所突发事件?当然除了以上的条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这样的军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领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计的。这点是我们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因为自拿破仑在土伦之战得胜后,战争的场面就不断出现,不是法国内乱,就是对外的征战,年复一年。打仗对于拿破仑来说就像影子般永远地跟随着他。或许我不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不会明白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因为经常作战、活在紧张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吗?所以在于我来说,我会比较喜欢平淡而安稳的生活。其实如果人的一生只着重名与利,虽然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但要是失去了身边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和事,这又值得吗?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3)
“以明晰的理智探索历史,潜心思索半个世纪。渺小之物转瞬即逝,唯沧海桑田历久弥新。” ——歌德
古往今来,欧洲大地孕育着无数的杰出伟岸的天才,他们向往那把寒光四射的将军指挥刀,向往那匹满腹斗志的骑士千里马,甚至向往那代表无上权利的皇帝桂冠。当凯撒抛下战刀,当查理丢下权杖,当浩瀚的罗马湮灭进历史的洪流,当机器的轰鸣奏唱着工业崛起的乐章,那个精悍的英雄,那个骑着马的皇帝,拿着整个欧洲的地图向世界躬身,绅士的说着:“欢迎来到广阔的法兰西。”
拿破仑的一生,都只在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这位史诗般的人物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方面,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甚至超过了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所指挥的战役的总和。当然,其中也不乏那些至今都为人们所传诵的战术经典。有关这些战役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也仍然被作为教材,书写于国家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之中。在政治方面的他,也绝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那本作为法典基础的《拿破仑法典》更是他成就之中最闪耀的明星。正如他自我总结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然而,最能震慑人心的,却是他在精神上的折射出的某种特质:积极进取的心态,永不懈怠的精力,非凡的想象力。正是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无与伦比论的才能,他迅速在法国崭露头角,以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驰骋欧洲战场二十多年,多次战胜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使法国领土一度扩及到整个欧洲大陆,欧洲各国无不“谈拿破仑而色变”。即使后来四面楚歌,被放逐到厄尔巴,他也一样重整旗鼓,率兵渡海,一路兵不血刃,再登皇位。即便是百日的王朝,人们也不禁为他的气魄所震撼。“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欧洲的天平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些豪言壮语里透露着他的非凡;而人们却乐于被这些豪言壮语所误导,将拿破仑解读成一个狂妄的浪漫主义者。事实上,他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而这缘于他有能力将空想,梦想,豪言壮语变成现实。
他是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甚至在他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乃至死亡,这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悬于苍穹。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4)
拿破仑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优秀的帝王。
今日,我阅读完的《拿破仑传》,让我们在书中回到过去,重现拿破仑大帝的那段传奇的历史!
1769年8月15日,在美丽的科西嘉岛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爸爸和妈妈把期望之火传递给了他们的孩子,并给他取名拿破仑·波拿巴,意思是荒野雄狮。
1768年法国从热亚那购得此岛,当时科西嘉人有反抗情绪,自由解放的活力充满了这位英雄小时的胸膛。
在10岁的时候拿破仑就离开了母亲温暖的环抱,离开小伙伴们欢乐的脸庞,去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在那里他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这些书满足了以后他在战场上、政治上所需的一切营养。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从布里埃纳军校毕业,到巴黎军校学习,2年后,他顺利地经过了毕业考试,提前完成了学业,到拉费尔炮兵团报到,成为皇家炮兵上尉,开始了他一生的军事生涯。
1793年,拿破仑的第一战:围攻土伦开战了。冲啊!冲啊!凭借着拿破仑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们顺利攻下土伦,拿破仑也所以一战成名。
此后,他又打了很多战役,其中比较经典的战役有:马伦戈会战、特拉法尔加海战、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大战等。一次接一次的胜利让他的勇士斗志昂扬,拿破仑也凭借着卓越的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成为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
虽然,拿破仑在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后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并且最终被盟军击败,可是在雄狮死后,受到了全民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那不服输的气质鼓舞了大家!
这位英雄是法兰西永远的骄傲!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5)
这几天,我读了《拿破仑传》,感触颇深。
拿破仑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是一位卓越有军事家,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拿破仑有如此的成就,与他年少时的苦难经历息息相关。拿破仑年少时,曾落魄他乡,被当地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处处受排挤,事事遭冷遇。可这一切拿破仑都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挺了过来。没有玩伴,他就与书为友;没有对手,他就一人苦练。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使拿破仑从小就有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征服欲。他后来称霸欧洲大陆的雄心和野心可能正源于此。
开始,拿破仑利用他的军事才能,进行的是保家为国的正义之战,很快取得了人民的信任,为各民族夺回了他们的家园。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可一个法国满足不了拿破仑日益膨胀的野心,他又发动了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最终导致兵败滑铁卢。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剑鞘属于法国,剑刃属于我自己。”欲望一定要有,不然人类就不会进步。只是欲望不能没有止境,否则就会像拿破仑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拿破仑知难而上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这样一个个困难就会被我们克服。
关于拿破仑传的读后感模板(篇6)
当星河光尘在无尽浩瀚中飘散,是的,我望见你了,在文曲星与武曲星以及那满天星宿之间,你,傲然屹立,你用你那澄澈得不能再澄澈却黯淡而海纳万物的眼,轻蔑看着,看着曾属于你的帝国……
初始·傲
十八世纪后半叶,你带着那份雄图大略与满腔豪情,踏上这片即将属于你的领地。很显然,你很聪明,薄薄眼睑下,那双逼视过无数掌权者的深不可测的蓝眼,轻蔑地看向一望无垠的黑暗。
命运本多舛,父亲早逝,这架早已晃荡不安的马车,失去了拉车的头马,只能凭借那如莹莹微光般的余力与那瘦瘦的母马竭尽心力地带动数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与一辆沉重得吱呀作响的马车,缓步向前。
你虽家到落没,但仍身为贵族,带着意大利的贵族血脉进入法兰西的一所学校。瘦弱而孤僻,连法语都说不上几句的你在众人的无情耻笑中,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气,稚嫩地挥舞着那柄刚下发的剑,将他人逐出自己的领地。
自那时,你的傲骨已深埋心中,犹如铜墙铁壁。可悲的是,只有在文豪与学术名匠之间,你才卸下“傲”的面具,成为虔诚学者。因此,你如孤高寡人,不入尘世,直至,你入沙场。
无闻·忍
命运的唆使下,生活将你拽离了你所沉迷的学术,而把你扔在了沙场上。
开始,你是无名小卒,无数阶级压制与欺侮,你却愈挫愈勇,像一棵松树,身在激流拍击之处。但是,就在这千锤万凿下,你却磨砺出了无限毅力,如今的你,厚积薄发,只待顺境一时,即如鱼跃龙门,但,不是现在,你只有在黯淡马灯深研战术,在月光下高歌以解忧愁,在万丈陡崖大吼“君子之仇,十年不晚”,你无闻,像在山壁上的巨大宝石,如今只是蒙着半层沙土,只待清风几许,你必惊艳世人。
扬名·豪
风来了,你终于出世!
你被任命为一名守城的炮兵部署,毫无悬念的大获成功。随后,统领军队的机会越来越多,于是,你如一代新星,以近乎百战百胜的完美战绩扬名于法国人民之耳。
后来,你更加自信,你有自己的合作者,(却永远称不上朋友或伙伴),你发动两次政变,并且,在第二次的“雾月政变”中驱逐了自己的弟弟,但得到了法国第一执政人的地位,并且推翻波旁王朝,一举成为法国皇帝,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首败·负
可是,你的屡战屡胜却使你自负至极点,你自然地将自己在马上、陆上的作战经验加用于海上,使你失去对海面的进一步控制,致使英国成了你在欧洲唯一一块绊脚石。你被绊倒,为何怨恨的是那块石头,而不反省自己,那样,当你爬起,大可将那石头丢开十万八
千里,你却不然,以为自己无法做到的,别人也绝对做不到。
你在沙场上是个天才,而对待自己的家庭却像一个无能的白痴。当你的血亲像一群永不知耻的丑陋的豺狼,你只有用无尽的财宝满足他们永远饥饿的胃口,你的母亲只能无奈地看着她愚昧的子女。
面对自己的妻子,约瑟芬,你明知她已不再爱你,当她亲吻你的额角,只是想触碰你头上的王冠,她拥抱你,只想感受丝绸的轻柔……
你,别再催眠了,你只是个残酷现实下的可怜人!
流放·淡
终于,你输了。你被放逐,似乎终于从那珠宝的闪烁与沙场的血腥中醒来,可是法国人民仍呼唤你的名字,于是,你醉得更沉了,有时你仍感受与世隔绝的平淡,可是,你不甘平凡,你仍心系战场,你仍愿做一世君王。
是的,这短暂的放逐如一点浓墨,如果它滴在一杯水中,或许它能有所作为,可惜,它滴在汪洋之上。
再起·威
于是,你又回来了,带着法国人民的期望,你又回来了。
这次,你来得声势浩荡,仿佛要一血前耻,威慑四方。
你如一只雄狮,毛发耸立,斗志昂扬。欲立汝再起之威。
再起?不错,就是再起。再起的人很多,中国就有很多了:谢安的闻名遐耳的东山再起,再来就是七擒孟获。
可是,他们再起成功,与你不同,你带着仍是狂妄的心重上战场,而他们早已放下傲气,卷土重来。
于是……
滑铁卢·醒
当你带着你的数万雄兵,雄立滑铁卢墙下。你,却不听那文武百官苦谏,或许你在哪短暂的放逐后生疏了你的大脑,可是你的自负,却使你不听逆耳忠言,那时你已被金钱与国土的血腥红色所蒙蔽,虽然你看得见世界,但却只有红色与黑色,红色,乃顺者,你赞赏,黑色,乃逆者,你痛斥,你的自负,使你兵败如山倒,就此困顿。
当你被套上那至死都未摘下的镣铐,你恍然惊醒。贪婪会想魔鬼般,逐渐蚕食了你的心。
你欢喜,你悲恸,你痴狂……
当这三种情感从心中流出,你那被铜锈所掩埋的心,终于又长出了一双眼睛,它们在流泪!那泪水,洗去了铅华,你才猛地发现,在你向往金钱,向往名利的心中,它从一块臻于完美的金子已腐朽为一块废铁!你悔恨!你绝望!你……惋惜……
你笑了,笑得那样痴狂,月光照在你的脸上,啊!你发现你早已枯竭得不再流泪的眼又留下了一点晶莹,皎洁的月光,温柔地触摸着你俊俏的脸庞。你笑得愈加放肆,皓月当空,你,却囚禁狱中。可是,那笑声却显得悲寂、空灵。往日压抑了几十年的愁苦,却乎是散了,可是,你那伟大战功也慢慢瓦解,退回了本初的样子。你不难过,你似乎一夜间老了,慢慢变化成了一个平静长者,与世无争。你才发现,自己在战场纷扬在脑后的金发已花白了。泪水,也只能从那曲折的沟壑上流淌。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近四十几年的年少轻狂,多么可笑,你才发现自己只落得个曲终人散,无人回首过望,你才发现其实自己都在为那群无情、贪婪的所谓血肉同胞而拼死奋斗,你才发现自己享受的不是王权富贵,不是佳音典美,只是迷惘痴顿人,只是回首暮年,白发狱中醉……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可以像歌德,像莎士比亚,开创自己的天地,你才发现你是个天才般的疯子,你才发现你是个疯子般的天才…
或许你才发现,其实最初你一无所有,你也曾富足,却又被贪婪引入深渊,由此一意孤行……
或许你才发现,你本可称霸欧洲,你却自负而终,或许你才发现,你或许还可以再起,可放不下的不是尊严,而是脸面……
你才发现,自负伴你一生,它先帮了你,又害了你……
你才发现……
曲终·悟
最终,你结束在了一个小岛上,尽管开始也在一个岛上,尽管你开始贫穷,最终衣食无忧,可是,你还是不甘啊!
你曾经说:中国是头未曾睡醒的雄狮。可是,你未曾想到你能判断他人命运,自己最终又是天涯沦落人。
你混沌五十载,直至暮年。
18xx的末春了,当你一念惊觉,你方醒悟,可是,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太晚了,在你内心的无尽悲恸中,你去了,你带走了一世英明,只留下自负以警世人。
是的,或许,曲到终,人方散,茶色微凉,旦角困倦仍反乾坤,雄狮方醒,以警世人!
当思为何因故,方知——最大宿敌乃是己身!
拿破仑读后感(集锦11篇)
闲暇时间能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使我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一下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是怎么写成的?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拿破仑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破仑读后感 篇1
“不想当军官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
1769年8月5日,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上一个婴儿呱呱落地,这婴儿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叱咤风云,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抖的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10岁的时候被送进一所军校,这所学校中的纨绔子弟们都嘲笑他,但又因为他有极强的意志力,贵族子弟们给他起了个“斯巴达汉子”的绰号。这让拿破仑一直没有忘记受到的此等欺辱,在这里他初次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毕业后,他以少尉的身份被分配到了炮兵营。在1792年8月10日,法国君主体系被人们推翻,拿破仑十分鄙视路易十六,他说:“如果我是路易十六,我就骑上马背,一面让步一面狠抽几鞭子,胜利还是我的。”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依靠大革命崛起,并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从此以后,他参加了60多次战役,他还曾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许多国家成为他的战败国,签订过许多条令。他甚至曾远征埃及,妄想着称霸世界。但是他的优势兵力在俄罗斯就被彻底消灭了。在俄罗斯,法军60万大军大败而归,“皇帝”只得自己驾着雪橇回来。
拿破仑的战争终究打破了欧洲的权利均衡,第六次反法同盟终于在莱比锡平原上演,法军大败,昔日的皇帝不得不被流放到厄尔瓜岛上,但拿破仑却不死心。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逃回法国,形成了著名的“百日王朝”,但战争很快结束了这个王朝。
最终,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圣赫勒岛上,结束了生命。
细品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拿破仑身上有一种很强的爱国精神,他在流放的时间里想给他的儿子写一个座右铭:一切只为了法国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嘴里还念叨着:“法兰西……军队……冲锋……”
他不像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子,他一切只为了国家,我们或许真应该学习一下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追求“韩流”,听MJ(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却没把那些真正的英雄当成偶像,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还在意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拿破仑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他死后尽管形象曾大起大落过,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作为一个伟人的存在。今天作为生长在党的阳光下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生存本领。以爱国为己任,以强国为奋斗目标,这才是我们的精彩人生。
拿破仑读后感 篇2
尊重他人读《拿破仑尊重的人》有感
尊重是一种美德;尊重是一种修养;尊重更是做人的基础。这是我读《拿破仑尊重的人》悟出的道理,拿破仑做到了尊重他人,你们呢?
拿破仑年轻时,到郊外去打猎,突然,他听到了一阵阵呼喊声,原来,在一条不宽的小河里,有一个男人正在奋力挣扎。拿破仑拿起猎枪,让男人自己游上来,否则就将他一枪毙死,男子一看情势不妙,连忙游上了岸。还有一次,拿破仑以当上了皇帝,一天,当他在路上走时,一群身负重物的士兵拦住了他的去路。宫廷女卫士长连忙让他们给皇帝让道,拿破仑却阻止住了,自己给士兵让了一条路。
现在,假如我们身陷一个不利的位置,那么就请丢掉幻想,自己拯救自己吧!现在,假如我们没能最终到达彼岸,但只要我们努力了,拿破仑也会尊重我们。
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拿破仑读后感 篇3
如果,一只公猫敢叫拿破仑,那它一定不同凡响。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公猫拿破仑》的书,它是一位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瓦卢舍克写的一本带有神奇与幻想色彩的书籍。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一只公猫敢叫拿破仑,那它一定不一般吧。不过,也确实如此。拿破仑那只公猫居然敢带着一只小猪、一只母牛、一只小鸡、一条小狗,家室主任一家会飞的老风车,飞越城市上空,经历了许多惊险的事和有趣的事,终于成功的解救了被人类拿去做实验的黑羊马克斯和许许多多人类用高科技克隆出来的可爱动物
读完了这本书,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体会到了公猫拿破仑的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它的确是一只不简单的猫。可是,实验之岛的人们令我十分气愤,他们拿动物们做实验,真是不应该,动物们其实变得并不可爱了,就快要疯掉了,求求人们,放过这些可怜的动物吧,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啊!
拿破仑读后感 篇4
人生来平等,但有人成功,有人却只能失败,为什么?靠的就是那坚忍不拔的意志,还有坚定的信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确如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信赖自己,信赖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想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如此。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在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这些都是拿破仑的语录,而他自己,又是这些最好的实践者。不错,他的自信,他的想象力,还有一切一切,都成就了他的未来。成功并不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在付诸最大的努力,就会成为世界的强者,生命的强者。
拿破仑拥有那么多 家 的头衔,可他不是宗教家,也不是一个医学家,他没有预知他的死亡,是他最大的不幸。故事发展到中间的时候,他的缺点基本都暴露出来了,作者也不是那么极力的吹捧了(当然我并不知道,作者不自始至终的吹捧。
当然书的后记说了一些恭维本书作者的话,我倒是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恭维如此喜好恭维的人对这些译者并无好处,如果真是想由此让更多人来买这本书的话,那必定是一种愚弄消费者 看书的人总会分个好坏出来)。到这时我对拿破仑的看法有比较大的改变了 因为以前不了解他。我对他的敬重只于两个原因:其一,他可以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少有失败;其二,他是人民选出来的皇帝。
我以前就是这样认识这个伟人的,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皇帝却是他自己通过一系列手段而完成的,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本身就是个倒退思想,法国革命的果实被他毁于一旦。他仍然是一个贪欲及自私的人,他更多的希望得到政治利益,做了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皇帝,我倒是觉得没有他要不了的政治利益了。
出于他跟约瑟芬离婚有个较为和情的借口(以减轻舆论压力),他竟然可以要求他的弟弟吕西安跟他的爱妻离婚,当然这个皇帝出于政治原因一直对这出婚姻都不承认,因为婚姻没有政治收益。拿破仑雄才大略被这些私欲玷污了。到此为止我仍能感到他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或许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可是他却不能成为一个独裁者。
从人格上讲拿破仑比不上成吉思汗!当然历史都是人写的,我也不必非要在历史或者实际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偶像,但是我可以虚拟一个偶像,假设他拥有所有伟人的优点,而趋于完美。不过从来没有想过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好。
拿破仑读后感 篇5
拿破仑,本来就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名字,让人联想到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将军。但是却有一只公猫叫上了“拿破仑”,而也就是这只来自马戏团的公猫,他真得带领着他的朋友:小母猪玛蒂尔德、母牛丽莎、小母鸡艾尔韦拉、小狗弗里德和他自己――拿破仑驾驶着一个会飞的老风车去救黑羊马可斯的故事。这个故事描述了他们经历的一些惊惊乍乍、充满温情的险事和趣事,虽然惊险不断,但是无论遇到什么险事,他们都开动脑筋,用大家的智慧克服困难,所有危险总能在最后化险为夷。
书中的五个朋友一直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艰险,五个人就有五份力量,虽然你会觉得一两个人的力量很微不足道,而且还会显得十分弱小,但是我个人却认为: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是动物还是我们人,不要总想凭个人力量就能完成一件事,也许事情会完成的很好,但是不能更完美吗?所以,要团结,哪怕只有两个人的力量,但只要齐心,总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吧?
拿破仑读后感 篇6
拿破仑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贫穷家庭,拿破仑自小醉心于学习。他既聪明又勤奋,性格又比较孤僻,我行我素。因此当他在法国的少年军校读书时,受到其它贵族子弟的欺压与排斥。但个性倔强的拿破仑并没有理会这些事,依然继续其学习生活,以望将来能当个出色的军人。
他当上炮兵上尉时,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这个矮小的将军。但具有真才实学的拿破仑当然不会理会这小小的藐视,在战场中不慌不忙的指挥作战,勇敢的走在--的最前头,指挥炮兵们发炮的准确位置,灵活地调动兵力。所以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法国都能取得胜利。当时法国正值革命时期,而拿破仑又在外屡立战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视为救国英雄。
拿破仑当上第一执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为了法国的和平着想;但他当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荣耀为中心,最后慢慢踏上灭亡之途。
其实我觉得拿破仑最值得人欣赏的是他那好学不倦的精神和其独到的远见。他既能在远方预测法国或欧洲各国的局势将会如何,亦能在短时间内把整个--的布阵全面的重新的调配。这样惊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惊。若不是他时常都留意着欧洲的政治动向,他又怎能这么准确地预测政局的发展呢?
而在行军布阵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学习,用心地研究各类的行军书籍,他又怎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去应付战场上所突发事件?当然除了以上的条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这样的军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领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计的。这点是我们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这本书时,我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因为自拿破仑在土伦之战得胜后,战争的场面就不断出现,不是法国内乱,就是对外的征战,年复一年。打仗对于拿破仑来说就像影子般永远地跟随着他。或许我不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不会明白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因为经常作战、活在紧张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吗?所以在于我来说,我会比较喜欢平淡而安稳的生活。其实如果人的一生只着重名与利,虽然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但要是失去了身边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和事,这又值得吗?
拿破仑读后感 篇7
当星河光尘在无尽浩瀚中飘散,是的,我望见你了,在文曲星与武曲星以及那满天星宿之间,你,傲然屹立,你用你那澄澈得不能再澄澈却黯淡而海纳万物的眼,轻蔑看着,看着曾属于你的帝国……
初始·傲
十八世纪后半叶,你带着那份雄图大略与满腔豪情,踏上这片即将属于你的领地。很显然,你很聪明,薄薄眼睑下,那双逼视过无数掌权者的深不可测的蓝眼,轻蔑地看向一望无垠的黑暗。
命运本多舛,父亲早逝,这架早已晃荡不安的马车,失去了拉车的头马,只能凭借那如莹莹微光般的余力与那瘦瘦的母马竭尽心力地带动数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与一辆沉重得吱呀作响的马车,缓步向前。
你虽家到落没,但仍身为贵族,带着意大利的贵族血脉进入法兰西的一所学校。瘦弱而孤僻,连法语都说不上几句的你在众人的无情耻笑中,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气,稚嫩地挥舞着那柄刚下发的剑,将他人逐出自己的领地。
自那时,你的傲骨已深埋心中,犹如铜墙铁壁。可悲的是,只有在文豪与学术名匠之间,你才卸下“傲”的面具,成为虔诚学者。因此,你如孤高寡人,不入尘世,直至,你入沙场。
无闻·忍
命运的唆使下,生活将你拽离了你所沉迷的学术,而把你扔在了沙场上。
开始,你是无名小卒,无数阶级压制与欺侮,你却愈挫愈勇,像一棵松树,身在激流拍击之处。但是,就在这千锤万凿下,你却磨砺出了无限毅力,如今的你,厚积薄发,只待顺境一时,即如鱼跃龙门,但,不是现在,你只有在黯淡马灯深研战术,在月光下高歌以解忧愁,在万丈陡崖大吼“君子之仇,十年不晚”,你无闻,像在山壁上的巨大宝石,如今只是蒙着半层沙土,只待清风几许,你必惊艳世人。
扬名·豪
风来了,你终于出世!
你被任命为一名守城的炮兵部署,毫无悬念的大获成功。随后,统领军队的机会越来越多,于是,你如一代新星,以近乎百战百胜的完美战绩扬名于法国人民之耳。
后来,你更加自信,你有自己的合作者,(却永远称不上朋友或伙伴),你发动两次政变,并且,在第二次的“雾月政变”中驱逐了自己的弟弟,但得到了法国第一执政人的地位,并且推翻波旁王朝,一举成为法国皇帝,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首败·负
可是,你的屡战屡胜却使你自负至极点,你自然地将自己在马上、陆上的作战经验加用于海上,使你失去对海面的进一步控制,致使英国成了你在欧洲唯一一块绊脚石。你被绊倒,为何怨恨的是那块石头,而不反省自己,那样,当你爬起,大可将那石头丢开十万八
千里,你却不然,以为自己无法做到的,别人也绝对做不到。
你在沙场上是个天才,而对待自己的家庭却像一个无能的白痴。当你的血亲像一群永不知耻的丑陋的豺狼,你只有用无尽的财宝满足他们永远饥饿的胃口,你的母亲只能无奈地看着她愚昧的子女。
面对自己的妻子,约瑟芬,你明知她已不再爱你,当她亲吻你的额角,只是想触碰你头上的王冠,她拥抱你,只想感受丝绸的轻柔……
你,别再催眠了,你只是个残酷现实下的可怜人!
流放·淡
终于,你输了。你被放逐,似乎终于从那珠宝的闪烁与沙场的血腥中醒来,可是法国人民仍呼唤你的名字,于是,你醉得更沉了,有时你仍感受与世隔绝的平淡,可是,你不甘平凡,你仍心系战场,你仍愿做一世君王。
是的,这短暂的放逐如一点浓墨,如果它滴在一杯水中,或许它能有所作为,可惜,它滴在汪洋之上。
再起·威
于是,你又回来了,带着法国人民的期望,你又回来了。
这次,你来得声势浩荡,仿佛要一血前耻,威慑四方。
你如一只雄狮,毛发耸立,斗志昂扬。欲立汝再起之威。
再起?不错,就是再起。再起的人很多,中国就有很多了:谢安的闻名遐耳的东山再起,再来就是七擒孟获。
可是,他们再起成功,与你不同,你带着仍是狂妄的心重上战场,而他们早已放下傲气,卷土重来。
于是……
滑铁卢·醒
当你带着你的数万雄兵,雄立滑铁卢墙下。你,却不听那文武百官苦谏,或许你在哪短暂的放逐后生疏了你的大脑,可是你的自负,却使你不听逆耳忠言,那时你已被金钱与国土的血腥红色所蒙蔽,虽然你看得见世界,但却只有红色与黑色,红色,乃顺者,你赞赏,黑色,乃逆者,你痛斥,你的自负,使你兵败如山倒,就此困顿。
当你被套上那至死都未摘下的镣铐,你恍然惊醒。贪婪会想魔鬼般,逐渐蚕食了你的心。
你欢喜,你悲恸,你痴狂……
当这三种情感从心中流出,你那被铜锈所掩埋的心,终于又长出了一双眼睛,它们在流泪!那泪水,洗去了铅华,你才猛地发现,在你向往金钱,向往名利的心中,它从一块臻于完美的金子已腐朽为一块废铁!你悔恨!你绝望!你……惋惜……
你笑了,笑得那样痴狂,月光照在你的脸上,啊!你发现你早已枯竭得不再流泪的眼又留下了一点晶莹,皎洁的月光,温柔地触摸着你俊俏的脸庞。你笑得愈加放肆,皓月当空,你,却囚禁狱中。可是,那笑声却显得悲寂、空灵。往日压抑了几十年的愁苦,却乎是散了,可是,你那伟大战功也慢慢瓦解,退回了本初的样子。你不难过,你似乎一夜间老了,慢慢变化成了一个平静长者,与世无争。你才发现,自己在战场纷扬在脑后的金发已花白了。泪水,也只能从那曲折的沟壑上流淌。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近四十几年的年少轻狂,多么可笑,你才发现自己只落得个曲终人散,无人回首过望,你才发现其实自己都在为那群无情、贪婪的所谓血肉同胞而拼死奋斗,你才发现自己享受的不是王权富贵,不是佳音典美,只是迷惘痴顿人,只是回首暮年,白发狱中醉……
或许你才发现自己可以像歌德,像莎士比亚,开创自己的天地,你才发现你是个天才般的疯子,你才发现你是个疯子般的天才…
或许你才发现,其实最初你一无所有,你也曾富足,却又被贪婪引入深渊,由此一意孤行……
或许你才发现,你本可称霸欧洲,你却自负而终,或许你才发现,你或许还可以再起,可放不下的不是尊严,而是脸面……
你才发现,自负伴你一生,它先帮了你,又害了你……
你才发现……
曲终·悟
最终,你结束在了一个小岛上,尽管开始也在一个岛上,尽管你开始贫穷,最终衣食无忧,可是,你还是不甘啊!
你曾经说:中国是头未曾睡醒的雄狮。可是,你未曾想到你能判断他人命运,自己最终又是天涯沦落人。
你混沌五十载,直至暮年。
18xx的末春了,当你一念惊觉,你方醒悟,可是,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太晚了,在你内心的无尽悲恸中,你去了,你带走了一世英明,只留下自负以警世人。
是的,或许,曲到终,人方散,茶色微凉,旦角困倦仍反乾坤,雄狮方醒,以警世人!
当思为何因故,方知——最大宿敌乃是己身!
拿破仑读后感 篇8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拿破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传奇,什么是奇迹。在拿破仑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胜利,同样,他也遭受了太多的失败,但他从没有自暴自弃,他的内心对自己有一种永恒的自信,认定自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创造一番伟业,他说到做到了。
公元1769年8月5日,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拿破仑出世了,他从小就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他就作为指挥官指挥他们去战斗玩耍。拿破仑9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33岁成为法国王国最高权利的执掌者。
从拿破仑的历程来看,他经历了好几次人生目标的修改。他一开始只想让科西嘉独立,但改革三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又逐渐转变为法国命运的拯救者。如果拿破仑一直为科西嘉的独立而奋斗,也许科西嘉会多出一位优秀的独立战士,但法国却会永远失去一个伟大的统帅。因此,为了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树立远大理想之外,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步伐是可以改变的,唯有向着理想前进的信念是始终不变的。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要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时,这也是拿破仑一生自强不息的写照。在读《拿破仑传》的时候,我觉得拿破仑的思想最为超前,伟大,在那一个王权至上的时代,他认识到了人民的重要性,人民才是立国之本,还有他那征服欧洲,征战东方的野心,都令我敬佩不已。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天道酬勤”的真正意义,认识到信念的重要性,要有一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不挠精神,我相信,在我不断完善和提高中,未来一定会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辉煌。
拿破仑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拿破仑的故事》,拿破仑的英勇表现和聪明机智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了拿破仑的主要生平大事,其中,他当过许多职位,如平名百姓,帝国雄鹰,威猛黄帝,但是最后还是被不断攻打法国的反法联盟彻底乱了阵脚。悲惨地被赶下了台。
合上这本《拿破仑的故事》后,我脑袋里在思考二个问题:拿破仑这位英才,为什么只活了52岁?天妒英才呀!为什么这位善于打仗的,威猛不羁的人才,却被自己打败过的国家又打败了呢?从这本书我知道了拿破仑也不是慈善主义者,他有时也会像日本军官一样,杀人、抢劫、放火简直可以说无恶不作。
但是拿破仑这样做也非常无奈,为了对得起将才这个称谓,为了要扩大法国的边疆,为了使别国瞧得起法国,他才不断出兵,不断攻打俄国、普鲁士、英国的。
天才正如拿破仑所说:天才就像流星,终将要为照亮自己的时代而燃尽本身!
拿破仑读后感 篇10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苏轼认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貌似“枯淡”,而中实膏美(《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秦观亦云“陶潜之诗长于冲淡”(《韩愈论》:“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曾曰:“余尝评陶公诗造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引)葛立方《韵语阳秋》:“陶潜、谢I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吴澄《送袁用和赴彭泽教谕诗序》:“其为诗也冲澹,华而不炫,如N里之锦,读者莫知其藏绚丽之美也。”(《吴文正集》卷二十一)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元亮得步兵之澹。”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阮、陶二公,抗迹尘寰,神致冲淡,妙寄笔墨之外。”
陶渊明诗文风格多端,题材丰富,但只有田园诗才能前逾古贤、后难继武,因此,谈论陶渊明作品,就应该立足于田园诗,其它题材的作品,如咏史、读书、行旅、赠答等,虽能丰富陶诗的内涵,却并不能代表陶诗的卓越品质。陶渊明田园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抒情方式平淡自然,其“素淡”的风味,乃剥落繁华所致,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有意为之所能及。之所以会形成此种风貌,应当和他深切膺服老庄美学思想有密切的关联。
老子从其道论出发,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推崇“淡乎其无味”(《老子》第三十五章)的美学境界,所以会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认为浮华绚丽的事物往往使人心智迷乱,被蒙蔽而看不到大道之美。所以老子提倡“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第二十八章)庄子承续老子的哲学思考,也崇尚自然质朴的审美趣味。比如写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未经雕饰的原木是朴,没有染色的白帛为素。朴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原始状态。庄子以朴素为美,正是取它的这种含义、“朴素”即未经雕琢饰染的自然之美。《天运》说:“夫鹊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天鹅自来白,不是因为日日洗澡,乌鸦天生黑,也不是天天日晒的结果,两者都是出于本然,这就是朴,这才是美。因此庄子反对“饰羽而画”(《列御寇》),在天然美丽的羽毛上再涂以华彩,只会破坏朴素的美。“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刻意》)素是不受外界熏陶濡染,保持天然本色,犹如没有染色的白帛。
其实“朴”的观念在《老子》《庄子》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文艺观等诸多方面,在此单纯从美学观上加以考察。“朴”的美学要求就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罢黜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因此老、庄都对矫情做作的语言进行了批评。《老子》第八十一章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王弼注曰:“实在质也”,“本在朴也”。可知老子重视的是质实的内容而不是华美的形式。张松如说老子指明的是:“信实之言多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尚华饰,故不信。”(《老子校读》)质朴的语言往往可传达简洁而准确的内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越简单的形式往往有越丰富的内容,所以老子提倡“朴”,与他尚真、尚自然的思想相一致。庄子也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齐物论》)华丽繁缛的语言只会遮蔽言说的真面目,无足取法。基于这种重内容而轻形式的思想,《庄子》一书进而形成了“忘言”的观点:“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言只是达意的一种工具,故“得意”才是目的,而不必在为达到目的而借助的工具上大作文章。语言都可以完全忘却,摒弃不用,因而对语言进行藻饰、雕琢更是毫无必要。
综上所述,老、庄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文艺观念: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质朴无华,不烦绳削。语言所要表达的是大道之美,是真意,因此语言也要有真实朴素的风格,如果可以领悟到大道的意味的话,甚至言说也成为累赘。
陶渊明无疑认可接受了老庄所阐发的美学趣味,所以古今论陶均不离“素淡”,安盘言陶诗“冲澹深粹,出于自然”(《颐山诗话》);徐骏说它“淡泊渊永,复出流俗,盖其情性然也。”(《诗文轨范》)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写道:“陶渊明真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也,此其所以不可及。”他是把自己内心所体验到的事象或感受,倾其所有,尽性发露,而无意于玩弄语言文字的技巧,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达的事物,获得了如同生活本身那样的色泽和味道。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等。所有这些描述都带有着生活、自然的原生形态,没有任何艺术雕琢的痕迹,本色本香,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好独特的阅读体验。
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一)诗人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前四句生动地描写了田园夏日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畅适的心境。中间十二句写平静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和焦虑中彻底摆脱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真正意义上的解脱。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所以,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其中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襟怀气度,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使诗的内涵大大增加,整首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不凡意境,百读不厌。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宗白华说:“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陶渊明或许并不排斥审美的加工,而只是加工得舟过水无痕,雁过空无迹。葛洪《冷斋夜话》这样解释陶渊明诗作平淡朴素的风格:“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则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陶诗在平淡自然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单调乏味的平淡,只是寡淡无趣,面目可憎,其妙处高处在于寄至味于平淡,有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平却平得有趣,淡却淡得有味。例如《移居诗》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敝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首诗只是描述了移居南村及其与邻里交往的寻常情景,但其中汩汩流淌着至深至浓的人情。正因为陶诗意味淡而实厚,因此历代诗论家认为,读懂陶诗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况味和生活阅历。黄庭坚《跋渊明诗卷》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一是反复咀嚼,领会其中的蕴涵。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写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人初读,不觉其奇,渐咏则味渐出。”
建安文学为中国文坛带来悲慨苍凉之美;西晋诗人贡献了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则开拓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美的天地。吟咏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如展开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园生活画卷,只觉山清水秀,徐风拂面,但看炊烟袅袅,犹闻飞鸟啼鸣,令人忧烦扫尽,陶然忘机,不禁心醉意迷,心驰神往。
拿破仑读后感 篇11
近来难得有时间阅读,我用了9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510多页的拿破仑传。
因为拿破仑的一生给了我很多现在生活的反照。所以我在这里记录下读后感。他的少年是苦难的,唯一让他心欣慰的我觉得是他的父亲用他那没落的贵族身份送到了法国的贵族学校。在学校期间,他阅读大量的历史和文学,。这对他能够几次穿过阿尔卑斯山取得一次双一次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位没落的意大利贵族在开始并没有像不断经历失败,但是他在这些失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觉得这些宝贵经验为他后面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在法国不断的革命中,他逐渐的提升着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终于他等到了他人生中的机会,他带领法军穿过阿尔卑斯山最终征服了他的故国–意大利,巩固了他的第一将军的地位。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通过雾月政变,达到了他第一执政目的,后来更是大权独揽,自然而然成了皇帝——这也是他走向失败的开始。我觉得他一定没有读过东方的书籍,并不懂得晚称王的道理。
他为他的梦想而奋斗终身,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土地,但在最终远征俄国的时候,名誉丧失殆尽。我总结他征讨俄国失败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俄国的国服过于空旷;第二、远征补给过困难,再加上对敌人的数量过高的估计,所以他率领的队军过多,导致补给艰难,就算这样他还是打到了莫斯科;第三、天气太冷,国土空旷,坚壁清野,所以他们的远征的时间就长了。到了冬天,法军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回到法国后,他的骄傲使他犯下了重大的错误。拿破仑不承认失败,不能够沉下心来做足功课。这就像是一个站在高处的人,习惯了往下发话一样,我觉得还是那个皇位害了他。就这样,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居然是他妹夫的背叛。他的妹妹听信英国人的挑唆导致了她哥哥最后的失败。因为这件事情,拿破仑的母亲一生都没有原谅他的妹妹,后来拿破仑没落他的妹妹也下了台。她在向他的母亲求助的时候,她的母亲说她身上的每一分钱都将属于她的儿子,而不属于她。想想真是可悲呀!人们总是为眼前的利益而失去理智,如你稍稍冷静想一下,你的皇帝哥哥不在,那么你的地位又何在呢?很明显她不懂得唇齿存亡的道理。人们总是期望外面的认可,而忘记了身边的支持。就这样没有了支持,很快拿破仑就被赶下了台。
在厄尔巴岛的生活,我认为是他最幸福的101天。他的母亲也是这么认为的,母亲一直陪伴着他。他在岛上重整他的卫队,改革岛上的教育,还有阵地的部署。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灵魂,这样的灵魂来无法逃避他的命运。他在法国的内乱中看到了希望,他再一次带领他的卫队从意大利的小岛通过阿尔卑斯山来到了法国。由于他在法军中的地位和当时的外面战争的时局,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到了巴黎,重新坐上了王座。可是时间太仓促了,再加上外忧而内患,使他不得不孤注一掷。多年争战,他的战术已经被对手熟知,终因寡不敌众二次下台。
人生往往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而命运的安排往往是在你那匆匆几秒的决定。如果他不是上了英国的军舰,如果他去了美国,可能他还有机会再来一次“滑铁卢”。这位伟人的命运就是这么的无奈,他被英国人软禁于圣赫勒拿岛上6年。6年的光阴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长了,是最煎熬的。其实他有机会逃跑,可他确选择了“命运”,而命运确并未再次眷顾这位英雄。岛上恶劣的天气使他的肝胃都很不好,很快他就到生命的最后。他把大部的遗产留给了他的儿子,把陪伴他6年的银灯送给了他的母亲。英雄常气短,老泪常怀巾。
拿破仑一生的爱恨情愁让我问感同身受。在命运的道口你该向东还是向西其实不会有人告诉你答案。如果拿破仑在厄尔巴岛上多呆一呆,多和亲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时光,他的幸福何只101天呢?他听从身心深处的召唤去了他应去的地方,如果再等等,国外的势力进来。让法国的情况更糟糕一些他再回去重整山河,会不会再次成功呢?而没有“滑铁卢”呢?当然,历史没有办法假设。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伐城。很显然他懂得伐交,但是他并没有审时度势。势这个东西有高有低,高时不利的事情都会向上,而低时有利的事情也会下。等待总是漫长的,而必要的等待可能真的是必须的,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就像道德经上说: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说得出来,又怎么能说是激动的共鸣和反照呢?
[推荐读后感] 《拿破仑传》读后感篇一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拿破仑传》读后感篇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艾米尔路德维希,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谈,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
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有独钟,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倾注了满腔同情,他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这部长达600多页的巨著。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得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令每一个阅读者,都不经然随着传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
诚然,拿破仑的一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其中有许多战役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杀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而这些,都不是我所最关心的,因为,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上的某种特质,或是他那积极进取的心态;还有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而今天,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又一次展现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到比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吗?
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
就用伏尔泰的歌剧《.》中的台词,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吧!
人生来平等,世人命运却各异
无关门第,唯业绩所使
众神钟爱一类人
从不依赖先辈余荫
这样的人我才选作领袖
人间只有他,堪当此任
……
[读后感分享] 拿破仑传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后感分享] 拿破仑传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今天读了一段拿破仑的传记,不长,只有几页。好像我上大学那时曾借过一本比较全的拿破仑的传记,不过时间隔得长了,也有点记不起了。从历史上学到一点关于拿破仑的介绍,就一直对他有种好像是崇拜,然后又陆续听了一些他的名言,故事等,越发对这个人敬仰起来。拿破仑出身于科西嘉,借法国大革命之机,走上了历史舞台,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推行拿破仑法典,同欧洲封建势力组成的反法联盟进行了数次战斗,并成功地打退了前五次反法联盟。虽然最终因为进攻俄国失败,以及后来的滑铁卢一战大败,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我心中他始终是一位英雄,一位不屈的奋斗者。
我们好像一直有传统,以成败论英雄,比如我们会去讨论为什么刘邦比项羽强,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未能如愿一统天下,为什么只记得金牌获奖者,为什么把目光只盯在成功者身上。说实话,就是拿破仑自己最后在回顾自己一生时也说:“人们不会记得我取得了多少战争的胜利,一场滑铁卢就足以让人们改变对我的看法,人们只会在乎最终的结果,不会关注过程。”
不过,英雄毕竟是英雄,哪怕最终失败,但是人们还是会记得他,记得一篇报道,在比利时滑铁卢还立着拿破仑的铜像,在自已的国土上为一个战败的敌人立像,世上还会再有第二人吗?“失败反而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仑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更为高大。”雨果的话说得很精僻。
拿破仑虽有其残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将军、真正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虽然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可是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气概以及他的影响远远地压倒了他的对手,从而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想起了他的奋斗的一生,想起了他勤奋的一生,想起了他光辉的一生,努力吧,以英雄为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开拓一片自己的天空,岁月的长河中写下无悔的一页,拼搏的足迹里流下汗水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