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
我们如何下手写高质量的作品的读后感?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从中收获很多。 以思考记录的形式,打磨完善自己的阅读习惯,关于“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我们有什么可以了解的呢。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1】
11115011032邓权华11软件一级
老师的职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好的工作,他们都是一些只会死读书的人,在最后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去当老师的。可能有很多人的误解了老师的神圣吧。但今天不是职业的神圣。
而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书中有提到,老师也要学会生存,让老师也崛起了,让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书中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书中说:“从今以后,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他自己,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如何控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他自己。
”p180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面对的是21世纪网络时代,思维活跃的孩子,他们的学习途径多了,知识面也广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只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满足于当前,那么迟早会被孩子们所疏远,会被社会所淘汰。对新知师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知识,使自己尽快具备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同时,自己还要注意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目前,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诠释,由于受不同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尝试和实践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策略也不尽相同。如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中心”,其目的在于青少年药物滥用、暴力、艾滋病的防治。台湾学校生活教育的实施是全面的,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
国内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起步较晚,家长、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比较淡薄,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生存需求,造成幼儿生存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国内幼儿园在抗挫教育,生存教育方面的研究可能居多,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我们要在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幼儿园开展的活动,系统地尝试和实践幼儿园生命教育启蒙活动,帮助孩子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进而对于培养孩子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现在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有效和创造性的活动上:相互影响、讨论、鼓励、理解和鼓励。
”p108的确,在现在的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先生,我们要给幼儿创设探索的机会,成为孩子们的合作者、鼓励着和欣赏者,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索性的直接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集体示范讲解一步步教幼儿学习剪纸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了活动的过程价值,注重了活动的过程体验,实现了孩子更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材料、事物进行“对话”,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也在无形之间,使幼儿在情感、社会性、认识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整合发展。
教师要善于挖掘每项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安排丰富的学习情境,为儿童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让孩子们操作物品,探索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社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与环境中的对象、事件和人进行互动,从而慢慢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宣传。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儿童的**行为。当孩子们在做探索工作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他们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
当他把小人剪碎后,他会尝试很多办法,看范例、把小人画到纸中间、在不同边缘画等,当他尝试这些方法之后就可以断定:要画在折起来的一面小人才会完整。教师只有关注孩子的“非常时刻”,能真正的分析孩子的行为,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
当孩子有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发挥教师的作用。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不是说就是要我们放任自流,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门要注重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言行,对每一个幼儿产生的分支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与支持。当孩子们的操作出现重复操作时、摆弄进展不下去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点拨或材料的提示给孩子继续探索的信心和方向。
要知道,虽然我们在追随孩子进行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主,但是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推动,只有方式与结果一致时,探索才更有价值。
《学会生存》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在教育中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2】
——反思创新教育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贾永春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订教育策略参考所用而作的一份报告。全书主要有3个部分,九章,再加上一序两后记组成。本文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入手,着重分析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主要趋势,提出实现教育创新的策略和途径,最后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道路,最后探讨了教育领育的国际合作。
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水平高,实践性强。这本书指出教育应该延伸到一个人的一生。教育不仅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也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以社会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实现为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富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创新观念的更新、创新精神的弘扬、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素养的形成。其实质,正如江泽民所说:“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很难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
2008年上海几大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陆续结束后,当记者问及彭诚教授最想收的学生是什么样时,彭教授对记者说:“有人文关怀;有自己的思考,尤其不照本宣科。符合这两条足以让我激动,但极少遇到。
”为什么教授们面对刚从应试教育体系脱颖而出的中学生,却是满意的少。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高中生缺乏自己的视角。创新教育提出多年。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因素。
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中指出,教育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实现其潜能,解放其创造力。并要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这本书对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的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我将用书中的语言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
江苏省画院曾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日本孩子的画从题材、画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画面根本看不出孩子自己的风格,教过的痕迹特别重。
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总是用来早教学生正确的方法,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免走弯路,顶多学生只是模仿。在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而不是根据学生的使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创造性的使用。由于对最能体现教育成果——考试成绩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忽略了自认为教育中并不重要的探索过程,而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中获得直觉与洞察力的激发,以及从排除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
“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将预设的教材转化成生成的教材,从侧重教的“教材”转化成学生学的“教材”。
2、“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是他的个性,而创造力的培养又与个性密切相关。创新是人们获得新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首要思想和行动。它的本质是新的、独特的和不同的。可以说,缺少个性也就难以发挥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短处。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渠道去认识和了解学生,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发展性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进步,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3、“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绝不能忽视合作精神的培养。
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具有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优势。近年来,他们也开始重视合作精神的教育。阿波罗13号飞船解体后返回地球,被视为美国和作精神教育的典范。我国的教育界也在改变教育理念。譬如:
近两年来,一些数学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改变了个人竞赛的形式,增加了团体竞赛的形式。在这种团队合作活动中,暴露出当代学生在理解自我、理解他人、分工协作等方面的明显缺陷。首先,他们不知道如何合作。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更不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无法实现互补合作。第二,学生经常表现出自己的成就,并责怪同学的错误。
学生参与合作活动时不知道如何合作的原因,也与他们很少参与合作活动有关。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大多数都是独自作战。绝大多数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成绩,学生所经历的是个体的竞争。
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要多创造和设计一些与人合作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要对合作进行指导,确保在合作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全体成员的协调合作,同时对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进行大肆的宣传,使学生产生对团队合作的憧憬。
4、“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听课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老师热衷于安排小组讨论和其他热点、嘈杂的课堂活动,这似乎给了学生创造活动的空间,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在乎在课堂上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以权威的姿态,顺利地安排着所有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听不到这些声音,有些只是老师要求的标准答案。
“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这需要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这是一种深入教师内心世界的人文情怀。民主和宽容不是表面的东西,而是积极倾听、真诚理解、平等对话。
5、“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
在2008年上海几大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曾问过一个在学校里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他担任了一年的人权委员会主席,“你觉得人权是什么?”他答不出来。教授坦言:
“我不是非要一个多么高明的答案,而是想,既然担任这样的职务,难道不应搞清楚它的职责和功能?这样长的时间,就没积累点自己的想法?为活动而活动,为实践而实践,这不是形式主义吗?
”人最终会回到社会上生活,在我们以课本为世界的教育面前,社会实践显得苍白无力。而创新需要将学生的视野从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到广阔的“生活世界”。当然,这不仅需要学校努力建立与社会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政府部门、各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社会的支持,提供相应的实践学习机会。
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命运。教育必须有一种远见。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如果我们心中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会在日常工作中做得更好,更符合世界的变化,更适应人类的发展。创新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我们要走很长的路。。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3】
姓名: 陈芳
学号:51140400019
专业:外语学院英语系
【摘要】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来解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着重讨论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需要与要求的关系以及教育动机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与教育、教育需求与要求、教育动力、教育改革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被认为对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编写的一份报告,目的在于迎接和应对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于教育提出的挑战。这份报告是国际教育委员会学者经过一年多对世界教育形势、观点和改革的研究后撰写的。从回顾教育的发展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国际合作问题。
这本书着眼于世界教育,是关于教育宏观性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但是作为一个中国新入职的西部地区的高中英语老师,我也从这些宏观的普遍性的东西中学习和感悟到了关于自己职业的一些微观的知识。这份读书报告我将着重阐述读完此书后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和理论,若有不恰当的观点,恳请老师们海涵和指点。
报告中提到如果我们透过时间从总体上看教育活动的演变,我们就立刻看到,教育是随着经济的进展而进展的,从而也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演进而演进的,然而要在复杂而相互制约的各种因素中找出各自的愿意却并非易事。例如,在农业社会,教育最关心的事专业技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可见,经济的发展,即生产力,是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对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需求又是对教育的需求。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由于人口和经济因素,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教育也有了要求。一方面,经济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人们渴望接受教育,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刚刚解决的话题。
但是事实上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需要和要求这二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均衡,有些领域需要大于要求而有些领域要求大于需要。例如,就中国而言,大学教育,即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比必要的更高。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读大学能找份好工作能为家庭争光,越来越多的学生想方设法的挤入大学,导致大学生数量急剧攀升,每年的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成为很多学校非常头疼的问题。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需要日趋饱和。而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需要的。中国的职业教育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数量不足,这方面的人才差距很大。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努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改革,使得需要和要求二者日渐平衡,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这份报告的第二部分---未来这个篇章提到了差距这个问题,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学者们依然是放眼全球,从宏观的角度以经济作为影响教育的主要原因来分析这个问题的。本报告主要通过比较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来分析问题。我认为这种差距可以放在中国,特别是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起作用。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一致也必然会引起教育发展的不一致,同时教育水平的不一致又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这样恶性循环,是的差距会进一步增大。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可能产生冲突。报告还指出,单靠经济发展就足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报告中,国际教育委员会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非常切合实际。第一,如果我们同意,必须消除资源和资源利用之间的不平等状态,那么教育发展便应在为经济进展制定的政策中发挥其空前的作用。第二,如果社会的不平等阻碍着明天社会的前进,教育策略就必须做出坚定地努力,更广泛地传播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区域性的差别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阻碍着世界的发展,那么唯一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竭尽全力的教育条件较差的人们,教育农村地区和条件较差的国家的人民。第四,如果国家显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的政策和一个有关发展的共同哲学,那么当教育发展是建立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面这种共同利益的考虑又反过来有助于制定国家政策时,这样的教育进展将是更有效的。
从这四点建议,。就这个问题而言,除了大力发展经济薄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国家财政投入。作为四川省一名普通高中外语教师,我有几点意见要表达。
众所周知,我省高考对于英语的考核将有所调整,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虽然还没发正式刊文,但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对于改革,我们新老师向来是乐于接受的,但是对于其中的一项有可能改革我个人是觉得不妥的,那就是英语的考核成绩以会考的形式算在高中的总分里并且分数有可能下降,从某总意义上来说,英语退出高考。虽然教育部门和一些专家极力解释这项措施并不是让英语退出高考而是以另一种更加灵活的形式来考核,但是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理解的就是英语不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不参与高考了。
当然,我知道相关部门制定这个政策的目的是更好的体现教育公平和为学生减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认为这项改革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首先,就教育公平而言,如果英语以会考的形式参与高考,那么学校和学生很可能就会在高一一开始就突击英语,然后在会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之后便置之不理,将所有的时间花在其余各科,最后在进入大学时英语水平自然就下降了。我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在高考面前,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学校都非常功利。
但是,这个时候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社会环境和家长的想法,这些地区的学生依然会认为英语很重要,继而继续学习,这样进入到大学甚至是这两部分学生的差距又拉大了,这种差距对于学生的大学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对那些相对不发达地区学生的一种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时代。掌握好英语符合社会发展。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好处。因此。
我个人反对这种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做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平衡教育资源。所有学生都站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是实现教育真正公平的途径。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4】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生存.要把着眼点从教育转向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借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所有潜力和才能,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于是终身学***人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终身学***念和浓厚的学***,掌握科学的学***,形成自主创新性学***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潮流中生存.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强调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注重教师教的研究,忽视学生开拓创新和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忽视学生学***究,还不乏存在,结果导致学生学***下降,学***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长此以往,致使学生***奉命而学、模仿而作,***因循守旧,重复别人的思想,缺乏独立思考、探索精神、创造才能.
我校领导倡导引进、发出、努力学习、经常沟通的多管齐下,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个性、创造性被束缚,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也就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现象.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也将试着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实行不举手随兴发言制度.学生想发言就直接站起来发言,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让他们来做小老师,点评补充学生的发言,反驳不正确的观点.
这样的课堂,有时就像个自由超市争先抢购自己中意的产品以致于到收关阶段,教师总要说:己发过言的同学请发扬谦让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发言的乐趣.这种活跃的发言气氛,感染和激发起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总能很欣喜的看到那些以前从不不举手的同学,也踊跃地加入到抢购者的行列.
自主创新性学***我们做创新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利于学生创新学***学方法.在教学中,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新的天地一展才华.
读了这本书,我渐渐明白,在教育中,应该尊重欣赏,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活动空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心理自由和安全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
在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突破常规,人格自由舒展,思维活跃激荡,创新学***自由迸发.我们教师以后在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时,必须从考虑各档次的学生出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各自的基础上去参与获取知识,培养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学***严和价值.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满足学生学***就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从而造就一个个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5】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感慨良深。通过研读,我重新认识了教育体系,重新正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学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充分重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它指出:“现在,世界教育的发展正趋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现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为一个不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接着,书中着重从理论上论证“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报告认为,心理学研究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它,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
从而证明教育对人的完善是何等重要。因此,“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
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一个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无限变为现实的历史,这种转变正是以教育为中介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性对社会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对教育的人务。这一要求和任务并不比现在更加紧迫和必要。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报告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其核心是学会生存。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人才。人们不再能够一劳永逸地孜孜不倦地获取知识,而是需要终身学习来建立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人永远不会成为**,他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学习的过程。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他的不完全性。事实上,他必须从环境中学习大自然和本能没有给予他的东西。
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现在,世界教育的发展正趋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现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为一个不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成为**,他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学习的过程。
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部潜能的过程。
生存是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生存的质量吗。
我们作为从事一线教师,应该明确这样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生存,这也是本报告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也许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教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太肤浅了。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教学生更好地生存是我们的责任。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现在我们已经在感慨:
哪一行的饭都不好吃。因此,未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思考的更多一些、更全面一些。
树立终身学***念。在我们的头脑里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还要影响学生。
“学无止境”在当今的形势下,显得尤为的重要。教材不断更新,对培养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
教会学生学***法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重视方法教学。我想让我的学生们能学到更多“捕鱼”的方法,“捕”到更多的“鱼”。
我们常说教育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与世俱进。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更先进,更适合我们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给了我们答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在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世界教育的形势、观点和改革的调研后写成的。
从内容上看,该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国际合作问题。
书中精辟地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在这四个支柱中,核心是学会生存。
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认为,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人才。人们不再能够一劳永逸地孜孜不倦地获取知识,而是需要终身学习来建立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对孩子的爱。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推动世界走向文明幸福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未来的生存技能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影响。
自古以来,尊师重教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共同认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地位也一直领受神圣和崇高。正因为这样,教师的威严自古就让学生感到“不可亲近”。不过,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尊师重教仍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弘扬,但教师的地位和神圣感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更好地开展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自主**和实践能力,即“学会生存”。比如,面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首先要从心里接受他们的差异,认同他们的学***能力,放大他们的优势,从内心接受他们,喜欢他们,冷静思考他们目前的状况,找到问题所在,想办法一点一点帮他们把基础补上,把能力提高。发自内心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可以感动学生。它能使教师耐心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内心的爱也能让学生感到无比兴奋,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知识充满渴望。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她们用无私的爱心,用真诚的心,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他们成长得更好,更健康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一些老师经常抱怨学生管理难、叛逆、不听话。事实上,也许他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他能不能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们听话、懂事?
有些老师依仗传统权力,在班上非常严肃,高调强调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对学生施加很强的约束力和压制力,规定他们这样不好做,那样不能做。其实,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是充满幻想和冲动的,越是禁止和反复强调的东西,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这样,“他们又违纪了”,又要进行处理了。我们发现,也是所谓的凶的老师,学生越不听她的话,越是和她对着干,越不怕她。
反过来,对于讲道理、真诚关爱,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她们没有很高昂的声调,不用过激的手段,而是冷静地对待出现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和学生一起**问题的所在、严重性及解决的的途径,并时刻督促学生改进,和他们一起成长。学生也会高调宣称我们喜欢某某老师,于是学科总是得到学生的充分重视,学生从这门学科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很多学生回校告诉老师,中学阶段对难忘的老师,总是教给他们最多知识的老师,总是让他们受益很大的老师。相信,体现在行动上的关爱,会对学生影响深远,会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对学生的关爱是持续的是时刻留意的;对于落后的学生,我们的耐心往往和他们的进步是成正比的,而期望值往往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关爱。其实,学生的成长总是比较缓慢的,对知识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越是在紧张和压力之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多停留在表面,没有时间和空间去体会知识的精髓和实质,于是可能造成学过的知识很快遗忘,会做的题目不久又变成陌生了。
面对这种结果,我们老师应该冷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更应该将“关爱进行到底”。关爱是时刻的,是持续的,是全面的,更是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坚持和拥有的。只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关爱,真诚的关爱,学生就能更快地成长,就能够冲破极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是用教育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关爱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我们应该从学习技能开始。要学好基本技能,应该从学***文化到掌握应用开始。
我们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我们所能做的,是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老师从内心热爱学生,在行动上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指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奉献,学会为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学会生存》揭示了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先于经济。
教育,这个伴随着人类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多少年来一直被当做“软科学”而屈待。其实,人类社会的哪一次进步与教育无关呢?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使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
而时代却已向人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如埃米莉迪更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鸟重新回到她的剿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我们就是要把教育出这样的一批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我们要知道付出的人生才没有虚度。只要你对别人给予了帮助,那就表明你没有虚度你这一生。正如: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重要的不是你所学到的,而是你所传授的,重要的是你的每一次正直,怜悯,勇敢和牺牲使人充实,让人强大,或者能够激励人,让他们以你为榜样。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多少人感到这是永恒的损失。重要的不是谁在怀恋你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怀念你。
相信你得到了这些重要你便没有虚度这一生。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会人人都有这思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6】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同时教会我们怎样去做到7个尊重和4个赞赏:
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③尊重被孤立的学生;
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⑤尊重有严重缺点的学生;
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⑦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做到4个赞赏:
① 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特长;
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时代变迁的压力下,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已迫在眉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儿童死亡。
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在国内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
如何冷静地面对危险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21世纪教育口号:
“学会生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不管孩子处理问题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即使是最次的,对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和失败中,他们才能吸取教训,总结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篇7】
在1970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授权当时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各会员国在教育策略时参考,《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下简称《学会生存》)就是这个委员会所写的报告,写成于1972年。本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
无论何时重读该书,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整本书,充满了对教育世界的希盼和期待。正如作者富尔指出:
“与其说是一个完备渊博的研究,还不如说是那些出身不同、背景各异的人们作出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在完全独立的和客观的情况之下,对处于这个变化世界中的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求总的答复”。
首先是被该书的撰写者的认真态度所感动,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从1971年3月开始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举行了6次会议,对23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5年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研究了70多篇有关世界教育的形势和改革的论文,历经1年多才写成。因此该书内容丰富,涉猎的面很广,几乎触及了教育制度方面的一切重大问题,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高度负责的研究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新一代教育研究者学习——多做研究,慢下结论,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要有独立思考。
其次,该书的内容和方法值得学习,观点有理有据,结构清晰。《学会生存》一书分为4个部分,共9章。其中包括:
前言;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第二部分:未来;第三部分:
向学习化社会前进。该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了教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世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要求革新教育体系,扩大选拔人才的范围,使教学内容个性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实行分权制的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平等等;提出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设想,强调终身教育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提倡所有的人都要终身不断的学习。
此外,该书的结论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富尔提出“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他的目的”,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这种思想并付诸实现,在促进了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分析后,书中在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的第一章“教育问题”中,提出了当代(指19世纪70年代)的特征,“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即“教育先行”的观点。
这为各国政府制定国计民生政策、造福子孙后代提供了基础,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在第二章“进步与极限”中,根据现实,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学校体系能否符合全世界对教育的要求?
我们是否能够供给学校所需要的巨大资源?简言之,教育是否有可能继续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和目前的发展速度前进?”作者认为:
“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强烈地激起了教育上的扩张。”和目前的状况相似的是,“从经济和就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五类人给人类带来了特别严重的问题。。其他三类人……其中有一类是青年人,这些人已经在相当高的阶段上成功地完成了正规学习,但他们的训练却不适应经济上的需要;还有一类是**,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他们过去所受的专业训练已不符合当前技术发展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尽管教育经费不断增加,而事实上却在培育着越来越多不合用的人。”
“教育对社会经济体系来说是从属的关系,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就不可能起反作用了,即使它不在整个复杂的结构上起作用,它至少也可以在这个或那个特殊方面起作用。对教育施加压力的目的是更新教育的结构和内容,为社会的变革做出一些直接贡献。”由此,我们认为:
教育必须适度超前,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教育内容受到批评,因为它不符合个人的需要,因为它阻碍了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或者因为它和当前的问题脱了节。教育方法受到批评,因为它们忽视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是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也没有充分的对思想和态度的训练作出指导。”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以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有效和创造性的活动上:相互影响、讨论、鼓励、理解和鼓励。
”三十年前的这些话言犹在耳,当我们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有更多的感慨?早在30年前,就有这样一个思考和改革的方向。这就让我想起了吕型伟老师说过的话:
“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谈创新,要出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要研究新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现实。”教育研究工作,需以教育理论为先导,结合教育改革实践来感悟教育研究的真谛,去尝试可能有用的各种方法,然后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教育研究的方法性结识结构或体系。力争“以我的语言,讲我的故事,诉我的体悟”,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行动去研究。
富尔认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生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
……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未来是多变的,但是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有这样的信念和行动。因此,《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既有时代价值,更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