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集锦(11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书读的越多,我们才能成为灵魂丰富的人,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1
放暑假前,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阅读《孙子兵法》一书。以前,我读过拼音版的《孙子兵法》。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知识,但拼音版的内容比较简单,对于我们男生来说好奇心不大。正好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少年版的《孙子兵法》。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看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孙子能在古代战争时期写出这么好的兵法书籍。
这本书分13个部分,有始计,作战,谋功,军形等。每个部分都有原文,翻译,战例。使我们看着更易懂,更有趣。而且每篇都那么精妙绝伦。主要写了一些历史战役,将帅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样的战略取胜的。首先孙子从战略术上,概括了九种不同作战地区的基本特点,论证了它们对官兵心理状态的影响。接着,孙子推崇战略出击,提倡深入敌国进行作战,认为这样做具有使士兵听从指挥,努力作战,就地解决部队休养,士兵勇敢无畏等优点。然后,孙子结合战略突袭行动的特点,重视保持军队的团结一致等。
“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不愧为《孙子兵法》之最,短短7个字使我领悟到了学习的真正法宝。如果你正在读书学习,别人来找你玩,你会怎么做?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玩。这样就不是“致人而不致于人”了。那么,怎样才算“致人而不致于人”呢?比如说你和朋友已经玩了很长时间,再玩就是疯玩、浪费时间了。这时,你就可以静心去看书;当朋友没有了玩伴,他还会玩吗?也只能回来学习了。这表面看是朋友受益,其实更是自己受益——不仅适量小玩休息了大脑,还做到了及时学习,不浪费时间。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肯动脑筋、抓紧时间、遵守纪律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让我受益匪浅。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2
在《小王子》中,我学会了一种责任,叫做“驯养”。当狐狸向小王子描述它的心声时说:“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你有一头金色的头发,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可是最后,小王子还是离开了狐狸,他说:“那你还是什么也没得到吧……”“不,至少我还拥有麦子的颜色……”
我们在得到的同时都会失去,可是当我们同一些事物“建立某种关系”后,得到与失去都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无论结局是喜是悲,至少我们还拥有麦子的颜色。
从小王子的话里我们能感知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表面性与真实性,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表面的事情而忽略了内在的意义。小王子牢记了狐狸的话“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于是他说:“正因为有一朵我们看不见的花儿,星星才显得如此美丽。”“沙漠美丽,因为沙漠的某处隐藏着一口井。”啊,小王子的内心真是很丰富的。很多事物,因为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才显得神秘。其实得到这些又是那么的简单,只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
在这篇文章里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也有太多令人寻味的意思。或许我没读懂,或许因为年龄限制我读不懂。请读一读《小王子》,你将发现生活不再苦闷、无趣,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得抛开世俗的眼光,保持一份童稚的纯真。没有人永远停留在童年,可是我们可以永远保持一份纯真的童心。然而文章里的意思肯定不止这些,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3
一.读后感一
创造性的涌流
什么是愉悦?
1. 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当我们处于当前状态时,我们总是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
2. 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知道我们做的有多好。
3. 在挑战和技巧之间有一种平衡。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我们的能力和行动机会(挑战和困难)是天衣无缝的。
4. 行动和意识相融合。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行动上。
5. 摒除杂念。我们只意识到与眼下有关的事情。
6. 根本不担心失败。
7. 自我意识消失。
8. 时间感被歪曲。
9. 行动具有自身的目的。
在创造中达到涌流
1. 目标明确
2. 知道自己干得有多好
3. 平衡挑战和技巧
4. 行动和意识相结合
5. 避免打扰
6. 忘记自我、时间和周围环境
7. 把创造性体验为自身目的。真正让科学家兴奋的是发现的乐趣,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用简单而美丽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关系的乐趣。
因此,让他们感到有价值的不是一个神秘的、不可言喻的外部目标,而是科学活动本身。关键在于追求,而不是所得。
提高个人的创造性
获得创造的能量
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智力能量而言,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可能在于,他们能为处理创新问题留出多少注意力。
自由使用脑力的另一个限制是过于关注自私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所看到的、所想的或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就不会把任何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一个人很富有,很有名,却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获得更多的金钱和名声上,他也很难创造性的生活。
为了释放创造力,我们需要让一些注意力避开基因和文化基因放在我们心中的目标,相反,我们需要用他们去探索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任何目的地。
好奇和兴趣
更具创造性生活的第一步是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也就是专注于事物。好奇的对象不必是有用的、有吸引力的或珍贵的;只要它令人费解,就值得注意。
试着每天都感到惊奇。
试着做到每天都让至少一个人吃惊。
写下每天让你惊喜的事情,以及你如何让别人惊喜。大多数有创造力的人都会保留日记、笔记或实验记录,使他们的经历更加具体和可持续。一种最能丰富你生活的方法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经历逃走,这样最值得纪念,最有趣的、最重要的事件就不会几个小时后就忘得无影无踪。
如果有东西激起了兴趣的火花,盯着他。(一个观点,一首歌,一束花)探索世界的奥秘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尽可能多地理解它,我们才能知道世界上哪个地方最适合我们,或者我们的潜力。
在日差生活中培养涌流的状态
如果我们学会在休眠状态下使用创造能量,使其产生自身的内在能量,以保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我们不仅可以避免抑郁,还可以增强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复杂能力。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再次欣赏好奇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发出对新经验和新知识的渴望呢?
早餐醒来的时候带着一个要追求的特殊目标。每天都有一些有意义的事值得起床去干。
如果你把事情干好,它就会变得令人开心。对自己所做的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注意自己行动的后果、调整我们的技巧去适应一定环境里行动的机会、集中心思于手头的工作不开小差—这些简单的规则就能把不愉快的体验与令人开心的体验相区别。
为了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你需要增加它的复杂性。
***力量
负责自己的工作日程。我们越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事情,我们就越能释放出更多创造能量。(何时最适合自己吃饭、睡觉、工作等等)
挤出进行反思和放松的时间。不停的忙碌并不是好事,对每天、每周、每年的时间进行安排,估量一下自己的生活,审视一下自己完成了什么,还有什么尚待完成,这些都很重要。
最好的放松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做,通常那是做一些和你平常的工作非常不同的事情。
安排你的空间。查看自己对生活环境的选择,社区,居家环境。
找生活中喜欢的和憎恨的东西。了解你自己,你如何度过你的生活(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和你的感受。
开始做你喜欢做的事,少做你讨厌的事。
保持创造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安排时间和空间以及改进自己有利活动的技巧来抵御生存的折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日程来保护自己的时间避免分散心思、安排好自己的环境来帮助自己集中心思、取出消耗你心理能量的无意义的杂事、把因此而省下来的精力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上去。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令人满意的体验,那么你就很容易有创造力。
内在品质
改变个性意味着学会新的注意模式。要看不一样的东西、要按照不同的方式去看他们;要学会思考新的思想,对我们的体验要有新的感觉。
培养你缺少的品质。先认出自己最显著的特性,然后开始试试它的对立面。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体验这个世界,你将极大地丰富你的生活。
经常从开放转到封闭。创造性的人最重要的两重性也许在就在于,一方面很开放、善于接受新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注意力集中,进取心十足。
力图达到综合性。它有很多不同的部分,而且同时还是一个整合得很好的系统,不同的部分一起运作的很顺畅。
运用创造性的能量
有创造性的人并不认定自己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也不认为别人理解那些事。他们对不言而喻的事情进行质询-不是因为矛盾,而是因为他们先于别人看出已被接受的解释具有缺点。
寻找问题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很重要,因为它帮我们关注那些会影响我们的体验而且否则就不被注意的问题。建议:
找到一种方法把感动你的东西表达出来。你在生活中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你的工作、你的伴侣、你所在社区的情况或地球上的情况。较轻的担忧可能出自一些暂时的威胁:
老板的怒容、孩子生病、你买的**跌价。上述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但除非你找到一个词把它说出来,否则你就不知道是什么在使你烦恼。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问题,把模糊不安变成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
从尽可能多的角度看问题。
找出问题的影响。有创造性的人会试验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一直到他们已经确信找到最佳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需要不断的试验和修正。你越能长久地保持多种选择,解决方案就越可能具有独创性和恰当性。
eg.有创造性地画家会在绘画时改变他们的技巧。如果你很注意解决办法的过程,如果你对反馈很敏感,因此当新的信息出现时可以改变进程,那么这种灵活性就回起作用。
发散性思维
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
得出尽可能不同的想法。 (观点的对立面)
试着想出不可能的主意。练习:从报纸上随意找出一段话,看看自己能否找到独特的、令人难忘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想法。
选择一个特定的专业
如果说创造性就在于改变一个特定的专业,那么个人的创造性就在于改变个人生活的领域。
尽可能多试几个领域很重要。先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然后移情到相关事情上去。最终你应该能够找到一个或更多个适合你兴趣的领域,一件货更多你喜欢干并且能扩展你生活的事情。
2.读后感二
我们的基因构成98%与黑猩猩相同,但语言、价值观、艺术表达、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对技术的研究让我们与众不同,它们都是个体创造力的结果。这种创造力受到认可和奖励,并通过学***传递。如果没有创造力,还真的很难区分人类和黑猩猩。
” ——题记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总想为那些改变世界、推动人类进步的牛人们总结出一些共同点,以供自己和后来人借鉴、模仿。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伟人大凡性格各异、背景不同,他们的成功轨迹无法遵循,也不好复制。如果说他们真有些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就是一位潜心于研究创造力的心理学家。他关注创造力大师们“灵感一现”的心理机制和社会环境,也关注这些大师们富有创造力的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生活品质。事实上后者在米哈里看来可能更为重要。
米哈里的这本《创造力》,主要内容取材于作者和学生在芝加哥大学对91名富有创造力的卓越人士进行的录像访谈,然后提炼、整理、加工而成。
这本书虽然是讲创造力,但主体内容不是关于器物层面的小创意小发明,也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脑力激发类书籍——试图提出一套激发创意的万能公式。作者所关注的,是能够在人类文化的某个领域引起巨大变革的那种创造力。
米哈里出生于意大利,父母是匈牙利人。他年轻时曾亲历二战,战后满目疮痍的社会和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下决心从事心理学研究,目的就是要提升人类福祉。然而战争只是一方面原因,他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驱力。
米哈里是一位原创性很高的学者。他是“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研究创造力的大师,曾被马丁·塞利格曼评价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
在《创造力》这本书中,米哈里开篇就从进化生物学的高度点出了创造力的本质。我们知道,生物的演化是由于基因的突变、遗传,配合自然选择机制,将有利的突变保留下来,从而导致的。文化领域中的模因也是同样的道理。
语言、观念、法律、科学,各种文化因子相互碰撞,如果此时某些富有创造力的人优化了现有的观念系统或提出了新颖的文化观念因子,这些观点改变了人类之间、人与自然的互动规则,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它们就会代代传递下去。生物的进化可以用基因解释,文化的进化则可以用模因来解释。有创造力的人改变的正是模因。
提到创造力,普通人会想到什么?你或许会想到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大喊“尤里卡”,想到牛顿被苹果砸中而提出万有引力,想到爱因斯坦以及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被聚光灯包围时的样子。实际上,关于创造力,这些都不是常态。
“创造力源自多个创意源头的协同效应”,大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不存在英雄主义式的单打独斗的神话。
伟大的创造力成果通常也不是灵机一动得来的,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缓慢的、甚至是持续一生的进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来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尽管现在一些成功学强调运气和机遇的重要性,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就算机会出现了你也识别不出来。
还有就是那些富有创意的人,他们其实与人们头脑中预想的样子并不一致,米哈里做过访谈后发现,他们大多是拥有复杂的、包含着大量矛盾对立个性的人。他们可以恣意随性,也可以严苛自律;他们既有着丰沛的想象力,同时又能扎根于现实;他们聪明又天真,谦逊而又骄傲。如果说他们真有什么一致性的东西,那便是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巨大的**欲望。
最好的例子是史蒂夫·乔布斯,在《史蒂夫·乔布斯传》里,艾萨克森写道,乔布斯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展现出”性格中的多面性“,”敏感又偶尔迟钝,易怒而又超然“。乔布斯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被校方两次遣送回家,他回忆起自己这段经历时说:“我遭遇的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另一种权威,而且我不喜欢它。
它们几乎都要**我了。差一点儿它们就把我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赶走了。”也正因为乔布斯丰沛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将创意严丝合缝执行起来的行动力,所以他才能用自己的产品颠覆七大产业,改变这世界。
在外人看来,最令人惊奇的或许不是他们有着极端对立的性格,而是这些性格能够在他们身上很好地被调和到一起却不引起冲突。
米哈里在书里力图还原关于创造力的真实情况。创造力事实上**于领域、学界和个人三个因素之间的互动。“领域”即创造力能够发挥作用的对象域,通常是包含特定符号规则的文化领域,比如数学、物理、艺术等等;“学界”由该领域中被认可的、能证实创新的专家组成;“个人”不用多说,就是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某个人。
由这三个因素可推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最起码得具备这么几种能力:
1能够接触到领域(真的没有巴布亚人能对核物理做出贡献?);
2拥有深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出新(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前提是你要对该领域的知识烂熟于心);
3能够得到学界的支持,并且自己有很强的判断力,能直觉出什么会得到学界的赏识和认可。
有太多半吊子民科提出过很新奇的想法,但碍于专业知识不够,这些想法只能停留在臆想层次,进一步对其进行严格检验的话,只能被淘汰掉,这就说明他们在上述的第二点上是不足的。也有很多人,严重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创造力成果,从而没能及时获得学界及时而公正的评判,他们在上述第三点上栽了跟头。
总之创造力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任何单一条件都不足以导致创意的生成。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不会立马变成一位能够改变世界的创造力大师,但是深入了解书中那些牛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肯定会对你思维***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所助益。事实上这也正是希斯赞特米哈伊从事这项研究的本意之一,作者提出的“心流”理论在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中同样能够得到印证。
那些牛人们在从事创造力活动时,常常能够沉浸在“心流”之中:事情进展顺利,几乎毫不费力,像自动发生一样,而意识却高度集中。当工作结束,他们从这种状态中出来的时候,又会体验到巨大的愉悦和满足。
所以在作者看来,富有创造力的人生,实在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
3.读后感三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there is only one success to be able to spend your life in you own favorite way)。但是,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书给出的答案我理解应该是——始终富有创造力的人也许更有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是“心流(flow)”理念的提出者,他的其余两本书我都写过评。心流体验简单地说就是让你感觉很好的体验,未必是在你喜欢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只要在公司就会有这种体验。
本书是作者采访几十位超过65岁,在其领域获得公认成就者就“怎么让你如此有创造力”等相关问题的采访实录,加上之后的总结,整体架构很好,有可读性。并不是所有人的都愿意接受,比如当年还在世的德鲁克,这位大师的意思大概是我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部分得益于从来不接受类似采访。当然,接受采访的是大多数,因此才会有本书的各种精彩。
各有各的好吧。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创造的过程、创新者的生活轨迹、特定领域的创造力、实践你的创造力。书值得反复读,我只说下自己最大的感受——始终保持好奇心与兴趣,发现属于自己的心流体验状态。
每天都要找出令自己感觉有意思的事。某件事激发了兴趣的火花时,一定要紧紧跟上它。如果某件事你能做得好,那么它早晚会变得有兴。
加强复杂性是保持乐趣的诀窍。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能让自己产生心流体验的事。
多问下自己,如果一切重来,你还愿意做这个吗?还是你会选择别的。不同的答案会产生不同的创造力,而且此问题的答案也是创造力的**。
既不为钱也不是为什么地做一些事情,只为自己喜欢——这就是种很好的状态,很可能产生心流体验。
举个心流的例子吧。作者一次采访在家庭放羊、挤牛奶的老奶奶。老奶奶城里有很多孩子,但是仍然愿意住在山上,每天做这些事情。
当被问到如果有足够的钱,你会做什么?老人的回答耐人寻味:“还是干这个!
”另外,就我个人看来,老人也未必缺钱。
2015年底,有个朋友刚好问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什么都不缺,你会做什么?”我回答:“看看书,见见朋友,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4.读后感四
1. (178页)“富有创造力的人提到最多的是好奇心,其次是专注力。如果没有这种品质,他们便无法坚持艰苦的工作。
从很多方面看,好奇心和专注力就像阴阳两面。为了实现创新,人们需要两者的结合。首先需要对外在刺激保持开放的态度,其次要保持内在的关注。
第一个是玩乐性质的,第二个是严肃认真的。”
2. .(86页)“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一再强调学***知识,熟知符号信息以及学科基本程序的重要性”“除非你先彻底了解某个领域的运作方式,否则便无法改变它。
那意味着你必须掌握数学工具,学***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知识发展的最新状况。”“古老的意大利谚语:学***,然后把他搁置一旁。
”类似的观点之前已经出现在第二章的“深入这个系统模型”一节中,在获得进一步理解之前,你需要首先建立你的数据库。这也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3. .(292页)这一页的页首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的自述,我觉得挺有意思。
”在某种层面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我只是来这里暂作访问。我也具有人类的外形,与各个物种保持紧密的情感依恋。我赋予了自己人的形体,但我还具有许许多多的别的样子。
把所有这些都整合为一体对我来说很容易。这听起来很轻率,但它正是我的精神修行。“有些难理解。
作者做了这样的解释”为了客**待人类境况,一个人必须能够从一定距离之外来看待自己。为了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向过去的传统妥协,这个人必须努力获得这种客观性。与此同时,这个人还必须保持‘与物种的情感依恋’。
“更难懂的是这个经济学家后面继续说的这番话:”禅宗佛教所说的‘执迷-超脱’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连续体。你应该始终处于两者兼有的状态。
其中存在着阳与阴的连续体,用西方的逻辑是无法理解它的,因为我们只有‘要么/或者’,然而,这其实是‘都/和’的逻辑,它表示在执迷于超脱之间,在长远观点,无限观点与具体观点之间存在着持续不断地舞蹈,它们是一个连续体。“
4. (199页)作者这一页中有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原文摘录如下:“每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人生投入到社会所设定的方案中。
他们关注其他人关注的事情,体验其他人体验的事情。他们进入学校,学***学***识,从事能够得到的工作,根据当地的***婚生子。他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做。
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是墨守成规的,如果我们不能指望水管工,老师,医生各司其职,那么我们还可能拥有稳定,可以**的生活吗?与此同时,只有少数人不按常理出牌时,文化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研究的这些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制定出了他们的规则,将运气与专注结合在一起,直到他们能够形成一种‘生命主题’,这个主题既能表达他们的独到见解,又能使他们得以谋生。
”我觉得这段话,作者把创造力何以能够产生和相关社会作用等都一并说清了。我很喜欢作者用的“生命主题”这个词,给人一种很形象的感受。
5. (121页)这是专门讲述”心流“理论与创造力关系的章节。作者是”心流理论”之父,而心流理论的提出不单在心理学界,对很多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心流与创造力和幸福生活直接相关,但是要想产生心流肯定不是放松,舒服的窝在沙发里可以产生的。对多数人面对挑战更喜欢舒适的事实,作者从基因角度给了我们分析和答案:人类保存能量的欲望非常强大,这个来自我们祖先传承给我们的基因,如果我们的祖先不善于保存好自己的能量,也许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个问题。
但是我们的头脑中同样存在着另外一套命令,就是生产创造力的要求,我们的基因中同样要求我们“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能量”。两者仿佛是一种矛盾,相互对立。我想我们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就像作者在前文中说的,承认并体验这对立面,并且让内心享受之间的平衡。
作者说,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学会从必须做的事情总获得尽可能多的心流体验,要想产生心流体验,作者给出了其重要因素和产生条件,但是就我的理解,抛开目的性,去做一件事,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做,这句话是关键。本章最后一小节“用心流促进快乐的进化”,我觉得作者的讲述不是特别清晰,我理解他的意思,但是我觉得塞利格曼在其《真实的幸福》抓住现在的幸福那一章节中讲的更加通俗易懂。要想获得满意的生活虽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你首先需要放弃容易得到的感官愉悦感受,去追求“比较费力”的满意,去做一些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的到即时的反馈,深深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
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说的是十分清楚是不是?
6. (101页)作者发现所有富有创造力的人工作都有一个特点是它永远做不完,全神贯注于极度困难的任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好玩且令人兴奋的探险。作者说,在他访问的91位杰出人士中其中有很多人出身卑微,通过努力奋斗进入了可以使他们不断探索自己兴趣的行业。
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享受创造的过程。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4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周汝昌也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红楼梦》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研读了一下《红楼梦》,才理解了为什么有那多人钟情于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红学”。
就思想内容来说,《红楼梦》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同样的很高的造诣,前几天在网上看过有法国人这样的评论说,《红楼梦》的作者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仅限于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也曾为过他们的爱情而叹息,可惜。现在重读一遍,就像品尝浓郁的茶一样,觉得爱情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元素罢了
《红楼梦》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为背景,并且以贾府家事利益和宝玉的一生为主题,通过对这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的讲述,揭露并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会,并暗示着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
《红楼梦》第一章就讲了一个神话,在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到最后石头变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宝玉,我们不知道,只觉得充满着神话的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颇引人入胜。
开头曲《枉凝眉》中这样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曹雪芹运用了诗歌,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手法,诠释了这样一部笑着含泪的悲剧,
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_,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5
这个世界,我该怎么和你谈谈?
——读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有感
年末,终于有时间去读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想来,这还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
韩寒,生于1982年,是我认为最好的年龄。视野开阔,经验恰到好处,理解思考,还有一颗没有被世俗世界完全蒙蔽的心,也有被现实磨砺后的成熟与无奈。就像做菜一样,少一分会生,多一分会老。
或许只有这个年纪的人才能写出这种作品。
这本书描述了青春、爱情和理想。我读到了反抗,无助和悲剧。娜娜得艾滋病去世、丁丁哥哥死在北方、10号和刘莹莹一起死于车祸、1988的创造者被枪毙、孟孟落入风尘后也失踪了、路先生带着那个“全世界的孩子”踏上新的旅程。。。。。。灰暗与悲哀贯穿全书,而我透过这灰暗与悲哀却看到了一种激励!
大学学生会主席丁丁擅长运动和唱歌。他教孩子们唱歌,帮助他们找回他临时弟弟赢得的弹珠。他是这本**中的英雄。他对当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感到不满。他说他会去北方与世界对话,但实是上,他会去参加一场无法形容的战争。
最后,也死于那场**。
这本书写到:这么多年来,是我脚下的流沙把我裹得四处游荡,没有把我淹没。它只是不时提醒我,你别无选择,否则你会被风吹走。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我毅然往上一挣扎,其实也没有费力。我离开流沙,看了看脚下。操,我不是植物。我是动物。这些孙子已经骗了我20多年了。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要去**了。
我回头看着流沙说:“我们走吧。不要告诉其他植物他们是动物。
有人告诉我,既来之则安之、要懂得知足常乐。但我认为,这荒诞的社会,总是需要些人来与之抗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管对与错,不管是与非,我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总是不错的。不至于让别人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确实,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需要很大的代价,但一切都值得。
孟孟一开始就说:“我是来当明星的。我不是为了名誉,我不是为了利润,这是我的价值。他要称为中国内地唯一姓孟女星。拍摄之初,孟孟还忍受着剧组的不公平待遇,对未来成名的日子充满期待。
可是最后还是被金钱所俘获,她沦入烟花柳巷,成为妓女里的头牌。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现实的世界**太多,容易迷乱我们的心性,想要的太多,导致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我经常反省自己,想做什么,想实现什么,应该怎么做。我只想不断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我想,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不要自己承受。
理想**中的妓女娜娜身无分文,但也选择勇敢的将孩子生下,因为这是她众多理想之一,她甚至规划着将孩子送到“朝鲜”去留学。她一直强调,我们需要从理发店升级到桑拿中心,这样收入才更稳定、更安全。她想从底层的小姐做到上层一点的小姐,并时刻规划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妓女尚有理想,那我们呢?其实我们都有愿望、有理想,谁心里还没有几个想去的地方、几个想见的人或者几件想做的事情。仅仅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很多人放弃了。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逃避,只能挺起胸膛面对,也许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也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哪怕自己很渺小,也要尽全力去撞一下现实的高墙。
我同路先生一样,我生命里面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天生佩服他们,我也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韩寒说,他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个这个世界交谈,交谈是是一门艺术,有的人与之交谈甚欢、有来有往,于是他们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成功者;有的人则谈得很不开心,于是他们要么过得穷困潦倒、要么郁郁寡欢;有的人甚至已经失去了交谈的兴趣,于是他们逐渐变得麻木不仁、浑浑噩噩混着日子。
一、 1991年出生的我,心中有海,眼中有星。我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和这个世界去谈谈。
那你们呢?
2020年1月17日晚
附:摘录:
一。不同于那些喜欢快歌的学生,我更深刻。我喜欢那盘磁带上的慢歌。我认为他们不会爱上一个人,所以他们喜欢快歌。当他们爱上一个人时,他们会喜欢慢歌,因为你需要知道他们在唱什么,是否适合你的心情。
2、原来板上钉钉的事也能改变。我们选演员的时候经常这样,不到开机谁都觉得自己会滚蛋。开机了还觉得自己会被改戏,杀青了还觉得自己的戏份会被删掉,一直到播出了才能踏实。
我们这个行业都特别没有安全感。
3、“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四。我总是发现,当我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当我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行动,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扭曲,然后我不敢行动。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钦佩他们的天性,希望他们的血液温暖我的身体。
5、我说,从她的那句话起,我谈恋爱的时候就一直在演戏,但我发现每次和我配戏的人都不对,我演哥哥的时候,对方说,你知道么,你太成熟了,我喜欢像我弟弟那样的,在一起轻松。然后遇上下一个,我就演弟弟,结果一演,演过了,演成了儿子,她又说,你知道么,你就像我儿子,你别装可爱,快把你的舌头收回去,我没有安全感,我需要人照顾,我要一个像我爸爸那样的,然后遇上一下个,我就演爸爸,结果人家说,你知道么,我不喜欢中年男人那种性格的人,但我也不喜欢幼稚的,我要像我哥哥那样的。我就崩溃了,你说这些人,一会儿要我装哥哥,一会儿要我装弟弟,一会儿要我装老爹,而我其实就一直在装孙子。
娜娜说,“你也有问题。你们不可能都这么想。你可以做你自己。
6。我再也不会带头挖我的心肺了。每次,我发现我喝醉了,瓶子还没打开。
7、刘茵茵问我,什么事情是天大的事情。老实说,我不知道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记得我们刚开始交流的事候,刘茵茵问我你所有的同学都在踢足球。你为什么不去。我说,见你是比天大的事情。
我想,天大地大,莫过于此。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6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害怕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究会成为一名成功者,一名英雄”。这是著名作家笛福说的话。
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鲁滨逊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的船。第一次出海,船就在南美洲的一个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鲁滨逊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开始他有点绝望,可他想到了爸爸的呼唤,妈妈的祈祷,便坚强的活了下来。之后鲁滨逊在这岛上打造生活用品,并养了一只鹦鹉和他说话,又找了一块肥沃的地方种米,以维持生活。到后来他救下了一个人,那人为了感激他便做了鲁滨逊的奴隶,鲁滨逊给他起名“星期五”。之后,“星期五”和鲁滨逊同甘共苦终于离开了荒岛。
这本书教导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绝望,应向希望看,这样才容易获得成功。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的自行车侧面的辅助轮坏了了,我恳求爸爸再帮我买一个,爸爸却斩钉截铁地说:“你都已经九岁了,还不会骑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难道你不怕被人笑话吗?明天我教你骑双轮的自行车。”第二天中午,爸爸带我来到附近的广场练习骑没有辅助轮自行车。第一次我上去还没到两秒钟就摔了下来,第二次骑了0。5米就摔了下来,摔得手掌直流血,我灰了心。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便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 。听了这句话,我感觉一股力量涌上心头。在休息时间,爸爸跟我说了骑双轮自行车的要点。终于,在第十二次的时候,我终于学会骑双轮自行车了!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可真大呀,我爱《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7
【作者】张彦春
本书汇集了16位教育家的教育智慧。这些教育工作者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典范。他们是魏书生、李吉林、李镇西、顾泠沅、张思明、张化万、刘彭芝、康岫岩、龚正行、李烈、刘京海、李希贵、唐盛昌、杨一青、廖文胜、杨瑞清等。
它由16篇组成,每一篇包括传播报告、访谈记录、有意义的话语和教育家的代表性文章。全面展现了中国当代教育家教育教学的智慧和成长历程。本书由《现代教育报》总编辑张彦春先生、《现代教育报》记者朱寅年先生主编。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校长阅读。
魏书生篇
记录魏书生:规矩在不令则行
选择平静,走上讲台
选**主,学生“当家”
选择法治,做“二线”局长
对话快乐书生
“最要紧的还是做人”
一个老师先要把自强不息、乐观进取放在第一位。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管理和教育。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人生观、苦乐观等。第三才谈到自己怎样教书。
如何引导学生做人?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使使最坏的人,心中也有做人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帮助学生们兴奋起来,激发他们的良好愿望。我引导学生阅读好人和伟人的传记,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并在情感上受到影响。
最要紧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把自己向真、向善的想法用行动展现出来。例如,做一分钟家务,为班上做一些事情,为别人做一些真正的事情。从小养成做事不嫌其小的习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
“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工作、学***乐的事情”
文选漫谈边教学边研究
看多家之言坚持写日记坚持写文章
魏书生隽语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
学生要“学中求乐,苦中求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让他们写日记,写《谈学***受》之
一、之二、之三……直到之一百。为什么?这是第一要紧的事。一旦学***享受,还怕他不学习吗?
工作“六不”:不搞运动,不掀高潮;不唱高调,不弄新花样;不喊新口号,不玩弄新概念。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我的。我不能改变后进生。是后进生帮我教后进生。我总是与学生商量着怎么学,怎么教。
人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内心思想要管理好。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你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
反之,让狭隘当宰相,让懦弱当将军,让懒惰当大臣,让昏庸当君王,那就完蛋。我常说,更多的人才不是被社会毁掉的,而是被自己埋葬的。
元帅当不成的时候,得好好当士兵。
无论学生自己能做什么,你的老师都不应该代替。如果你替代了,你这是剥夺人家的权利,压抑人家的才能,助长人家的依赖思想。
当你把学生看作天使时,你每天都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学生看作恶魔时,你每天都生活在地狱。
教育是什么?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
李吉林篇
记录矢志小教弄潮课改
李吉林的学生不怕考
在情境中教和学
情境课程三部曲
生活,教会了我们
对话教师的乐趣
文选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
美感性原则的提出
为什么要倡导美感性原则
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更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2。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作准备,更是为了实现今天得幸福生活
四。美具有许多教育功能(激发智力、表达语言、培养情感、培养道德)。)
如何体现教学的美感性
1、显现美的教学内容
2、选择美的教学手段
3、运用美的教学语言
4、表现美的教师仪态
李吉林隽语
塑造孩子,头等重要的是教其学做人。学会做人是终生的事,但奠基是从小养成的。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
我为孩子们的成功、进步和健康成长感到高兴和高兴。
我常常觉得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不断得到人世间最纯真的情和爱的熏陶,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
改革探索,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儿。
李镇西篇
记录从“爱心”到“民主”的班主任
一本**推他上了讲台 《青春万岁》
“爱心源于学生给予的爱”
“小爱”——“大爱”——“民主”
班级管理:“法治”代替“人治”
“语文老师应该是文学爱好者”
“生活语文”
“他常常异想天开”——带学生家访;与友谊班通信;性教育,着装问题;给学生写信;让学生上台讲课
对话 “我只想我能够做哪些”
教育学生,心要蹲下来
首先,教育者应该有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技能。“一个老师道德要富有爱心,应该给学生平等的学***。”
第二,多和孩子接触。
第三,才是技艺。
我教学生第一要善良,有爱心。但善良又不等于鲁莽,善良也不等于愚昧。第二要正直,要有是非之心,不能说只是老好人。
但正直并不意味着鲁莽。他想看这个场合,但要机智。那么,怎么才能有机智呢?那就需要有文化。
所以我对学生说,人生有四点:第一,要善良,第二,要诚实,第三,要机智,第四,要有文化。
做不忘普通教师的校长
真正去爱学生
文选做最好的教师
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他人比,而是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我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我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李镇西隽语
现在的教育多了些技术,少了些情感。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找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我们不能通过形式主义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搞“万人签名告别游戏厅”之类,因为它培养了学生的双重人格。
我们的活动不能**化,而应该充满童趣。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孩子在做梦的年龄应该被允许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班50多个孩子都在憧憬50多个未来,但我们经常用一个未来去问学生,这很残酷。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
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爱老师。关键是教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
爱只能在爱中去培养。爱不等于教育,只有民主的内涵是完整的。**的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爱。
班级建设应成为学生民主启蒙的重要手段。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和学生一起成长。
宁可暂时被学生欺骗,也不冤枉学生。
作为老师,一定要记住,不要总以为优秀生就都是你教出来的。名师不仅要依靠教优秀学生成为名师,还要学习后进生。后进生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老师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但从心底爱一个坏学生才是真爱。每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科研对象。和后进生打交道,老师的进步非常大。
什么叫课题?遇到的问题就叫课题。用一个有思想的头脑来进行日常的日常工作是最好的科学研究。
转化后进生的五个原则是:1。建立感情。自信的;3。减少需求。允许重复;5。集体帮助。
一些年轻教师问如何赢得学生的威信。我的答案是:1。在课堂上做得好。别耽搁了。
反思自己,读书写作,老师才能成长。教书、读书、写书、思考,这是老师每天都应该作的。
顾泠沅篇
记录顾泠沅:寻找教育的中间地带
受益于三位名师(苏步青、刘福年、吕型伟)
苏步青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
一句是:做学问要巧用“零头布”。时间是一块布,但生活常常把它撕成碎片。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
二句是:做学问要通透明白,不能一知半解。
中美教育比较后的感悟
“在中美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本土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教学主要存在几种弊端:一是单一讲授的上课方式,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班级规模大,一般超过40人,多的是50人以上;三是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造成教师、学生负担沉重。有的学者甚至把中国的教学特点描述为“一个受尊敬的长者传输知识给处于服从地位的年少者。
”教育改革中的“行动教育”
顾泠沅将“行动教育”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支撑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承接这三个阶段,有两轮专业牵头的合作反思:
一是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二是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行动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模式又由三个要素组成:课例,它是行动的载体;合作平台,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主要有课例讨论、情境设计、行为反思;动作过程,整个流程包含了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其间有两轮反思与调整。这样经过流程的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实践的行为要有理性的介入,没有理性就没有理想。”
青原惟信说人生旅途的三个拐弯:首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对话再造教师学***
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离开了生命之源的研究,哪怕能比较出四方形的凝重,或者圆形的包容,甚至更为华丽而实则平庸的表述,终究还会陷入空洞。在当今社会,涌动着一股人称“浮躁、浮夸、浮华”的潜流。
其间,研究者的价值取向也渐趋多元,有的为谋生,有的为应付,有的为名誉,、利益或地位,在滚滚红尘中,只要求之有道,那都是正当的。但如果加进一点爱,教育研究所必需的奉献才能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而教师所做研究中的创造才能成为一种职业的欢乐和内在需求。爱意能滋生奉献,爱意能萌发创造。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
爱与团队。个人奋斗的年代已经过去,因此团队成为一道时代的新年轮。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8
读书笔记摘要及感悟
1、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2、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刻画了鲁滨逊这一人物。他四次出海,最后一次时所乘商船触礁沉没,只有他一个人幸存,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近30年漫长而艰辛的孤岛生涯。他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在荒岛上建设自己的家园。后来,他救了一位被手下控制的船长,共同夺回了大船,终于返回故土。
3、第四章:母亲的关心;
4、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5、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之路的权利,开心也罢,悲伤也罢,带者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上路,慢慢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6、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7、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8、我们今天所爱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们所害怕的,甚至会吓的胆战心惊。
9、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10、母亲的关心: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11、这篇小说讲述了英国人鲁滨逊出海冒险,因船只失事流落孤岛,不得不孤独求生的故事。
12、“狂人”的第一则日记就吸引了我。虽然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话。但这平凡与普通,却又与众不同,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胜。
1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这个人他不会放弃生存的希望,用一切可能的东西,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同时他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他让别人万万都想不到在一座荒岛上创造了自己的家园,成为岛上的主人。
14、每章内容:
15、第二章: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16、一个地方不可能存在两样东西,我的孩子,在你种下玫瑰的地方,刺蓟草就不能生长。
17、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18、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19、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2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1、第一章:傅雷的爱子情深;
22、要求人家做的,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权威首先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23、《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一篇。
24、赏析:心睛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因此快乐的日子里,身边的一切似乎都是赏心悦目的,泥土中、洞穴里…似乎都开着美丽的花儿。
25、春天就是阳光照在雨水上,雨水落在阳光上。
26、这部影片主要写了1931年主人公——潘冬子,为了消灭——胡汉三,与他展开了激烈、惊险的斗争,最后当上红军的一件事。
27、因为,我发现,一年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大雨如注。
28、感想:读过样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英雄的传奇生涯后,我深深的被一个英雄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灵魂震撼着。那么从此刻起,我应当坚强、勇敢,以进取向上的心态向对完美生活。
29、第三章:傅雷的嘱咐;
30、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态非常重要,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心态所困扰,变得意志消沉、郁郁寡欢,如果有了好的心态,整个世界都是快乐的花园。
读书笔记摘要及感悟
31、他,弃医从文,被誉为“的鲁迅。其诸多文学作品激发着当代的年轻人。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狂人日记》。
32、傅雷的嘱咐: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33、《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有一个情节使我非常感动,就是潘冬子的爸爸——潘行义,在和日本人作斗争时,中了子弹,必须尽快取子弹,但麻药只剩下了一瓶,他坚持不用麻药,但他在取子弹时,没有哼一声。我想要是换成了我早就鬼哭狼嚎了,所以不得不为潘冬子的爸爸的那种坚强意志而佩服。
34、我也不大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感到自己的嘴太拙。我不知道怎么迎合他的心思,怎么跟他走得更近些。泪水的国度是多么神秘啊!
35、《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摘抄:
36、品茶如同品人生,虽然我还小,不懂得如何品茶,也谈不上人生。但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像品茶那样,带些苦涩、甘甜,不完美却完整,让自己心满意足。
37、第五章:傅雷爱子心切。
38、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39、《小王子》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40、《鲁滨逊漂流记》感悟
41、玫瑰和狐狸都是爱着小王子的,但是他们的爱一个青涩,一个成熟,一个故作姿态,一个包容,狐狸告诉他,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最后小王子还是选择让蛇送他回到最初的星球,他也重新找到了爱情的定义。
42、狂人日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
43、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44、阅读感悟:
45、摘抄:1.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的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4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他的遭遇,但可以有他那种户外探险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的乐观向上、百折不回的精神,锐意进取、坚强不屈的品质。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坚强的面对挑战,才能战胜它。
47、在那快乐的日子里,每一寸泥土上,每一处洞穴中,每一个角落里,都藏着花朵。
48、赏析:美丽的春天是靠生机勃勃的万物交融造就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分享,才能创造更好的成果。
49、如果你用正确的方法看,你会看到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花园。
50、这是作者对孩子的深深期望。“”这是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反抗和新一代的担忧。在此,他一次次的呐喊“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呐喊,那更是一个中国的希望!更让我体会到一颗赤子之心在跳动,在黑暗中发出光彩夺目的亮光,在不安与焦急中交错着,感叹那个时代的浮华与苍凉,同时也为有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大师而倍感骄傲、自豪。
51、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52、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53、赏析:这句话含有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做人做事,不可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收获,要学会抓重点,懂得取舍,这样才能做到最好。
54、《狂人日记》以日记形式记述了“我”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逐渐走向绝望。真实逼真的言语,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用平白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一个没有人性,人吃人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心惶惶,大家都恐慌哪一天自己会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思想麻木,盲目地随波逐流,不分是非黑白,与黑暗同流合污,没有人站出来拯救世人,哪怕是一句呐喊……
55、傅雷爱子心切: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9
概括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好段:跌死鬼、虎伤鬼、科场鬼,……而一进门口所看见的长而白的东西就是他。我虽然也曾瞻仰过一回这“阴司间”,但那时胆子小,没有看明白。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相传樊江东岳庙的“阴司间”的构造,本来是极其特别的':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活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后来吓死了一个人,钉实了,所以在我幼小的时候,这就已不能动。
2.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
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凡有进去烧香的人们,必须摩一摩他的脊梁,据说可以摆脱了晦气;我小时也曾摩过这脊梁来,然而晦气似乎终于没有脱,——也许那时不摩,现在的晦气还要重罢,这一节也还是没有研究出。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大概这意思传到中国之后,人们便将他具体化了。这实在是我们中国人的创作。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10
今天下午,我坐在书房里,全神贯注地看着一本让我思绪万千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故事讲述了四个人物,嗅嗅,匆匆,唧唧,哼哼。他们在面对从有吃不尽的奶酪,到毫无奶酪,从安逸到逆境时,作出的决定和判断。人性是多面的。我们也许会像嗅嗅,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也许会像匆匆,迅速开始行动;也许会像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又也许会像唧唧,当他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我在想,我会像书中的哪个人物呢?我不像嗅嗅,也不像匆匆,因为我做事,有时还不够当机立断。也许我会更像唧唧,当意识到只有改变才能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时,我会去试着改变,因为我不愿意让我活在逆境中。很多人,包括我,在某些时候,都很像哼哼,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因为害怕,而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前进。每个人都希望有安全感,他们怕改变会带来麻烦,对自己不利。可是,如果像哼哼一样不去改变,只会使事情更糟。
人生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一样,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作者写出了我们多面的人性,写出了我们人生旅途最真实的写照。想完这一切,我抬起头,仰望窗外蔚蓝的天空,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那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事情变得更好呢?
摘要式读书笔记范文 篇11
最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有很多感想,所以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别开玩笑说我落后于时代,因为我经常落后于时代潮流,所以我现在读这本书。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进入正题。
一、听懂领导的话。很重要!因为在丞相的问题上,刘伯温没有听懂朱元璋的问题,所以不再被重用。在王子的问题上,谢缙听懂了朱棣的话,所以他被极大地利用了。可见听懂领导的话是很重要的。
二、在强大的、强势的人,在历史面前,只能是渺小的。朱元璋想通过废掉丞相使大权集于一身,不想历史辩证法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内阁的权力远远超越丞相,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皇权。
比如大名鼎鼎的万历首辅张居正。
三、能当皇帝的,处个别外,绝大多数都不傻。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不工作。如若不然,丰臣秀吉可能在那时就把朝鲜给吞并了。
4、 正义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不管现实有多黑暗,最终都会战胜黑暗(但时间很长)!杨涟因弹劾魏忠贤而下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但是写下的血书却被有良知的狱卒留了下来。
最终杨涟虽迫害致死,但魏忠贤也不得善终。
5、 政治复杂,人心险恶,江湖深不可测,与朝廷交融不易。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佩服那些活跃在大明政坛的名人。危机公关的每一种手段都是精彩绝伦的。比如徐阶与严嵩的斗争堪称典范。
所以我在想自己从政的那个理想是不是该改改了。
六、不能简单的把今之高考等同于古之科举制。古代科举制度选拔的是治国之才。今天的高考选拔的是大学生,这根本不是一个年级。不要片面的认识一个问题。
八股文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写好的。276年,连中三元只有两个人(黄观和商福)。而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也是通过考科举,写八股文,得以登上大明的历史舞台。
七、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因为坚持信仰,会让你坚持方向。因为坚持方向,你会不断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因为信仰和理想,杨涟在狱中被百般若折磨,从未屈服。因为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袁崇焕一人独守辽东。虽然最后被凌迟处死(3453刀),但“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八、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元亡明兴,因为人民。明亡清兴,因为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因为人民。新中国的成立,依旧是因为人民!
9、 历史总是留给人们遗憾,因为他没有如果,但历史依然精彩。因为历史不需要如果!我们在读史时常常感叹,如果当时谁
谁谁怎么怎么样,历史就可能被改写。但正如我之前所说,任何人在历史面前总是渺小的。虽然他偶尔会和你开个玩笑,让你看到希望。
但希望终究会破灭。因为历史就像是一本书,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写书的那个“人”已经安排好剧情,为了丰富情节,他会增加一些佐料。但终究会回到正轨。
十、对待历史,我们没必要和一些问题较真。比如建文帝的下落。不管他是死是活,终就成为过去。
即使他死了,历史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退缩而变得不那么令人兴奋。再说历史也不想我们死磕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历史的作用,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读历史——历史,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过去,却启迪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不是说它不对,而是我们不需要这样做。我们喜欢历史,我们喜欢的是他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历史现象。你要明白史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
所以史官一定会曲笔,不同的只是程度罢了。既然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的第一幕,为什么不向前看呢?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你总不想让那个写历史的“人”把你忘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