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观后感 > 导航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2-28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精选9篇。

人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下看同一部影片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写一篇观后感能最直接的记录我们观看作品时的心情,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影片中主角的心境和经历。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观后感显得不那么肤浅呢?心得体会大全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1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XD63.coM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比较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比较好的自己。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2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诗词与歌曲、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竟然这么好听,朗朗上口,又让人耳目一新。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有一位小姐姐和她的警察爸爸上台咏唱的那首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以前我背诵过,但是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还是另有一番感觉,尤其是那个警察叔叔的故事更让我潸然泪下。

那位叔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虽然他的胃被切除了,但是他仍然坚持工作,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他说他坚信那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这首诗就这样藏进了我的心里。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也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做诗中说的那棵小松,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凌云木,像那位警察叔叔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3

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闯进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总想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熬夜追剧。直到看了《经典咏流传》才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起诗词,多数人都会想起小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背诵的一首首古诗。可是,当时的我们也仅仅是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意境。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的形式,用现代歌曲来演绎诗词的意境,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时间谱写《新学堂歌》,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激荡回旋,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如精灵般敲打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现场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时,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敬佩和感动。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为她鼓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龚琳娜和其爱人老罗也让我心生敬意。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凭着对编钟的热爱,去探索、去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但是,他们因为热爱为音乐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赞叹!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4

说实话,打开电视搜寻这档节目,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本没有太大的期待,可当那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时,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澈嘹亮的歌声伴着吉他声缓缓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温的午后,因燥热而躁动的心,一下子宁静了。只留下美丽的音符与诗词的古韵在客厅里微微荡漾,漾进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灵。

当梁俊老师走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时候,他的光芒便被亿万观众所知。梁俊老师,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与快乐,他想将诗融入歌曲,将经典与流行融为一体。但是他不会谱曲,他只能将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诗词歌曲。曲谱很简单,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者他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无数个黄昏,梁老师抱着一把木吉他,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他的周围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一起在唱诗词。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神往,仿佛这诗词里孕育了无数的力量……

朴实的孩子,普通的梁老师,他们不就像这苔一样吗?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却生命极强。很多好看的花草,需要阳光给到环境和营养,才能绽放出美丽,而苔花总是生长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无人鼓励,更无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默默地,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以自信的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绿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颜色!

300年前的诗,穿越而来谱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勇气,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唱得是生命的勇气。是啊,每一个生命如同花朵一样,不分高低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只要花开,都一样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苔花一样,不惧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5

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虽然远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东西,我们,真的不能丢!假使,我们丢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假使,我们抛弃了礼智信,那么,现代的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绵延?我们的下一代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与不屈又从哪里传承?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6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7

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闯进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总想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熬夜追剧。直到看了《经典咏流传》才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起诗词,多数人都会想起小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背诵的一首首古诗。可是,当时的我们也仅仅是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意境。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的形式,用现代歌曲来演绎诗词的意境,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时间谱写《新学堂歌》,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激荡回旋,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如精灵般敲打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现场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时,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敬佩和感动。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为她鼓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龚琳娜和其爱人老罗也让我心生敬意。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凭着对编钟的热爱,去探索、去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但是,他们因为热爱为音乐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赞叹!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8

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配合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听着这首曲子,你会觉得生命之伟大与不易,你会感叹,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样,你会不自觉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阳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一次吟唱,让人们记得了山村最朴实的老师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找到宁静与原始的纯真!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你听,“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尚雯婕携巾帼英雄木兰款款而来。民族大鼓、唢呐、古筝古琴再加上“小花木兰们”河南豫剧的腔调,摇滚的编排方法,让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碰撞。从来没觉得一首流传几千年的诗词,可以与现代音乐结合成这样的腔调。尚雯婕独特的嗓音,让人刹那间在传统想象中国乐的思维空间展现出了别样的英雄范儿。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花木兰”,她奔赴沙场时的果敢,她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荣归故里后尽显的少女的温婉!一个东方女孩儿与东方女英雄的气质在重新被演绎后浑然天成。

《三字经》《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音乐里流淌的豪放、旷达、婉约、深沉、凄美、忧伤——这些诗词包含的诸般情感和思想,感动每一个多情的灵魂!我们在感叹之余也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诗经》伊始,经《楚辞》,历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是缠绵相依的。丰富的音乐性,平仄的节奏,完美的写意,幽深的情境,可谓丝丝入乐,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的理解,使诗词有了更动人、更喜悦的生命力!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让我们再次领悟了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让我们再次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虽然远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东西,我们,真的不能丢!假使,我们丢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假使,我们抛弃了礼智信,那么,现代的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绵延?我们的下一代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我们民族的伟大坚强与不屈又从哪里传承?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用无限的可能去亲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绎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听诵李清照,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听听华夏文明的`纯真,那么,传统文化再次绚烂于中华大地,将不再是梦!

2022《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9

昨晚我观看了央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不禁热血沸腾,为之点赞。

这档节目是央视20xx年推出的创新节目之一,以“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宗旨,邀请众多知名的明星和素人前来传唱,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中华文化就用它丰富的底蕴和深厚的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衍生出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而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则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流传至今。

可如何才能让经典与时尚融合?如何才能让新时代的人们继续传承那些带有文化烙印的诗词?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命题。

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他找到了两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时代性”。

过彤认为如果想让大家接受那些晦涩难懂或默默无闻的诗词,节目组就需要选择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代表作。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从中体会到诗词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一般人们不愿意学习看似与自己无关或无用的知识。但一旦有人告诉你,现在有些知识被赋予了具体的指向和意义,变得与自己息息相关,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乐意去学习和关注它。

那为什么节目组最终会选择公众人物担当传唱人呢?原因就是过彤说的第二把钥匙——“时尚性”。

因为明星本身就是时尚的载体和符号,他们用流行的元素去包装经典,让朴素的诗词得以创新,让静止的汉字幻化成音符在耳边萦绕,可以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和听觉享受,那么传播的效果肯定不错。

正如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的那样:“我们用最流行和最易于传播的方式,让那些传世经典再度叩响当代人们的心灵。节目的立意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立足当下,再造流行。”

昨晚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亭亭山上松,

瑟瑟古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作为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孙杨,一个90后大男孩,在水中劈波斩浪,为国争光,由他来传唱这首诗再合适不过。

孙杨自从在北京20xx年奥运会上被国人熟知后,一直都没有停歇,接二连三地在各项重要赛事中斩获金牌,赢得荣誉。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咬牙训练,不敢怠慢,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

意志如磐石,品德似青松,孙杨堪称90后的完美表率。男儿当自强,为自己强,为家人强,更为国家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在这些有血有肉的年轻人的带领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世间传颂和流传,经久不息。

回顾央视近两年推出的综艺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制作精良,文化氛围深厚,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而且我也能感受到优质的节目对人们的影响。自从我的家人关注这些节目后,他们在空闲时间也开始研读唐诗宋词,重新回味其中的精髓和乐趣。

诗词的传承,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我们的身上,肩负着祖辈的寄托和神圣的使命。时代在历史的潮流中迂回前行,经典在文化的推动下历久弥新。

最后,让我们向经典致敬!

猜你喜欢

  • 2022感动人物观后感体会1000字(通用9篇) 在实践后我们会产生自己对于事情独有的见解,为了更好的分享心得,就需要写篇心得体会。如果能够形成写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们后期的生活和工作是有良性指导的。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心得体会大全的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2022感动人物观后感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 2022年《又见敦煌》观后感(经典版)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22年《又见敦煌》观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到敦煌给我的...
  • 2022春晚观后感精选 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提高我们个人的品位,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心中总会有颇多感触,这时候可以用写一篇观后感把这些道理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时需要围绕感受最深的点来写,将其当作全文的议论中心。写好作品的观后感有哪些诀窍呢?以下由心得体会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的《2022春晚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 课堂同心溺水观后感(精选9篇)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同心溺水观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的温馨的家庭,然而...
  • 《料理鼠王》观后感的范文精选9篇 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射,我们能从中感悟到许多心得,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对作品进行一个总结。因为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总结和思考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如何写出标准合格的作品的观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心得体会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料理鼠王》观后感的范文,请在阅读后,...
  • 天下父母观后感800字(精选9篇) 当我们看到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时,观看作品时总会因一些感触颇多的情节而心有所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来总结作品吧。观后感可以让自己能更投入的沉浸在影片中所营造的世界。要想写好作品的观后感要抓住哪些精髓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天下父母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