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心得体会大全 > 心得范文 > 导航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3-11-27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2000字。

在阅读了作品后,感到身临其境,如一幅画,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我们如果文字把感想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的主要议题是与“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紧密相关的,如果您认为本网页有用请将其加入收藏夹!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1

开学四天了,每天备课,上课,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各种情绪。每日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觉的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课堂中,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也许这种自我反思在自己的范围内太封闭,但是我还要向老教师们去学习优秀的经验。我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李老师在书中说“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是啊,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爱好,和不同的精彩人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对于“放手”这个词的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师要把握大的方向,并给予指导。

俗话说:“多读书心中有主,多写笔下就生花。”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选择一种合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和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长时间的事情,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2

《面向个体的教育》记录了李希贵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感悟和思考,

2010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全面实施走班上课,他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有效对接。全校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他们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学科进行上课。在不断的选择与调整之中,孩子们渐渐生长出了责任性和使命感。

学校里每天中午有个活动叫“校长有约,共进午餐”。餐费是学生自费的,李校长说,有时他也会把学生应付的餐费一起付了。这个活动中,李校长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他和学生一起探讨:诸如晚睡时间应该提前还是拖后。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后,最后形成了一个开放式、选择性的解决方案。学校确定三个晚睡时间,让有着不同习惯和需求的学生自由选择。选择不同晚睡时间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寝室、不同的楼层或者区域。这样就满足了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又避免了相互干扰。学校还提出允许每个学生每周有一次申请晚睡一定时间的制度,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校长在听取学生的真知灼见后,采纳了许多管理建议:在学生公寓大厅安放了手机充电装置,并在每一楼层设立了专门的吹风间,以方便学生……我想,因为校长能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亲近他们,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才有了这些创新的做法。罗斯福有句话值得品味:他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就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可喜的是,“十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时刻把孩子放在第一,珍视每个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在网站上开发了若干个互动平台,校长的手机号码公布给全校学生,他们把班级、学校各类活动的策划权交给学生,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资源配置方案设计及设备设置招标也让学生参与其中,甚至由学生来亲自主持,每月一次的校务会议中必有一项学生的议题并由相关的学生参与讨论、审定……学生成了学校里真正的主人。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你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会越来越多。我想,只有学校里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真正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了,校园里才能生长出学生的许多想法来!

谈到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许多制度、考核、评估。是的,很多学校里因为有一系列所谓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切好像显得秩序井然。但是,在这样严格、规范的管理之中,学生、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逊·韦尔奇创造了许多商业奇迹,那个时候的通用电气已经是有几十万员工,业务遍及几十个国家、市场超越58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当有人好奇地问他,面对如此纷繁复杂、遍布全球的管理重任,如何分配自己的管理时间时,韦尔奇却异常轻松地说,在通用,他只当教练,他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对经理人的培训上了。韦尔奇简单的回答背后,透视着对人的高度关注。

北京十一学校里,李校长高举“学生第一”的大旗。为了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他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学校实施走班制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班不存在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老师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学科教室,上课、备课、辅导学生,教室已经成为他们的主阵地,而办公室里则鲜见他们的踪影,班主任成为了主任导师。和其他几位担任导师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教育团队,分别负责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

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第一,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管理,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请欣赏十一学校富有特色的活动之一——“开学典礼”。如何改变传统的开学典礼形式,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不仅仅是形体上的参与,更有情感上的参与,学校设计了“开学护照”,让师生在30分钟的开学典礼上,相互交流,签名留念,且有签名教师与学生行“拥抱礼”,师生情在拥抱之中变得更加醇厚。此外,开学典礼上,还有校长的“鞠躬礼”。这个鞠躬礼既有拜谢,也有感谢,更有敬重。

活动之二——“击掌礼”:2011年4月,经过十一学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会,学校选择了一种“形式”——命名为“击掌礼”。校长上台与当选的学生一一击掌,其中包含着祝贺之礼,信任之情和期待之意。另外,学校每年6月要举行泼水节。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放松。在师生的智慧里,诞生了泼水节开幕式上的“洗礼”:由校长向全体参与的学生泼一盆消除大家的疲劳、烦恼的“智慧之水”,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事情。形式往往承载着内容,显现出巨大的能量。由此,校长的一盆水里,居然有了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摒弃同伴间的前嫌,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的丰富内涵。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3

——每个个体都是天才

刚刚过去的一学期,我几乎每天上课、备课,忙忙碌碌。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各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今年寒假,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德语教师,我知道语言学习无非是听、说、读、写,听、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读、写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学期,我负责igcse2和初三的德语课程。根据ig班学生的个性特点,该班也应于初三不同,稍加调整。希望下面的教学方法能为我新学期的德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笔者认为,在面对个别教育时,教师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教师在课前安排或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每个人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个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好处,第一,从传统的“摁着牛头吃草”变位“半散养式的牛主动吃草”,吃草是牛的本能,越是逼迫,牛越是不愿意听话,相反,你走开后牛自己便会吃起草来,教育也是一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第二,这种课堂教学法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提问,教师的逐一答疑解惑,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做到一起面对同一个教师,教师站在讲台讲解对着不同的脸、不同的个性组成的班级讲解同一个知识点,此时,每个学生个体的吸收能力并不一样,领悟能力也不一样,甚至开朗的学生愿意多说,内向一点的学生或许就少了一些机会,而教师并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发现所有学生的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针对个体,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跟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学***的问题,收集重要的注意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方法更有针对性,更做到了因材施教,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个性化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学习,对ig班的小语种教师也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如何将个性化课堂应用于小语种教学?我想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忽视当前我校ig班德语课程课时不够的问题,假定我们一周有五课时,其中综合德语课两节,听力课一节,口语课一节,写作课一节,剩下的阅读课安排在某一天的晚自习。

无论是德语综合课还是听、说、写、读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精通教材,找到好的信息。教师要提前熟悉整套教材,不仅要了解教材的目标,还要了解教材的优缺点,因为每一套教材都有其优缺点。另外,教师应该精通几种教材各自的利弊,抓住当前教材的优点,有针对性地查找每节课的补充资料。

二是教师要做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安排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对学生水平的期望。ig班的学生存在对于小语种课程学***度不够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所有初中年龄段学生共有的学***度不够的问题,所以,教师更应该将预***做得精致有趣,将预***布置得切实可行。在这里,有几个可以借鉴的方法:

1.让学生针对预***识提出至少3个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他们认为的值得重点讲解的问题。2.

对于口语课,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学习,例如,每个小组需要使用会前的关键表达来写一段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三。对于听力课,教师应提前一周安排预习,防止学生因为没有听力设备而没有预习,因为学生可以提前一周利用周末时间听预习。

4.对于写作课,教师则可以分发一些与所写文体有关的补充读物,或者有重点表达或重点知识点的补充材料,也可以分发一些有趣的**国情补充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周给出网络连接等资料,各种可以提高学生学***的资料都可以,这时要注意网络资料的可获得性,预***的可行性。第三步师利用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要说、有内容要讲、有问题要问,**收集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或逐一指导。

对于重要的共性问题,全班进行讲解,对于个别学生不理解的简单问题,进行个别解答,因材施教。在第三步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小语种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表达,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公开表达,所以这里还要注意教师要少讲,这里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几个具体的方法:1.

当须要教师解时时,教师应尽量只说每句话的开头,其余内容应提示学生集体回答,停顿或语调变化,以保持学生思维下降。2。对于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决定是扔给其他学生还是花几分钟讨论或思考,但不一定要回答。

学***的本能,牙牙学语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本能的好奇心,更何况我们的初中生,之所以会有学生不愿意学习,出现抵触情绪,接收效果差,都是因为教师没有用对方法,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潜教育”,是一种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式教育”,不是老师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充当桥梁,而是学生直接面对知识、获取知识,老师作为一个局外者、引导者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和能力。德语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对于陌生的东西学生会存在为难情绪,此时更需要针对性的有趣课堂,用这种新鲜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想去学***解。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成长的独特之路,我以为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每一位教师”,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面向教师个体的教育。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4

寒假里,终于能有时间静心拜读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由于时间仓促,读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很是遗憾。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发现美丽,静待花开》

1、教育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拜读李希贵老师《面向个体的教育》后,我不禁思索教育是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个体。教育孩子也要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教育是信任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更是发现的艺术。没有发现,因材施教、彰显特长便无从谈起。

1、发现那棵树

校园只不过是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淘汰那些出生平等的孩子,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允许我们只欣赏松树和桦树。因此,如何创造新的校园生态,让百花齐放,让龟兔各显风采,找到每棵树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成为校园面临的重大挑战。

发现那棵树,就是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孩子的缺点,要懂得发现他的优点,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发现那棵树,就是要尊重孩子。儿童处于成长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矛盾最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们的抱怨,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他们的心理需求。

不要因为孩子的话毫无意义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就走了,这会给孩子很大的挫伤。

发现那棵树,就是要鼓励孩子。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

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一个孩子,总想展现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其他人更强烈。

2、发现课程的独特价值

3、发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切不可用一个脑袋想出的东西填塞那么多脑袋,一位管理者也万不可习惯于把别人的脑袋执意地当做自己思想的跑马场p>

4、发现阅读的力量

二、用一颗从容的心,静待花开

在翻阅此书时,“学会等待”几个字走进了我的视野里。

作为教师,可能有一个通病,总有些时候会不自觉地要拿自己班级的孩子去和别的班级的孩子进行对比,比较完之后再得出一个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的结论。我们希望他们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但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倒退。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的诸多期许都加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

但别忘了他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一切进步和成就都有自己的时间和规律。

记得我原来带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小昊天,新学期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不知道闯了多少次祸,欺负了多少小朋友,大家提起他都只有摇头叹息,连家长们都知道班级里有这么一个“惹祸精”,我也一度很是头疼,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实在上火了还会大声训斥他。这样的方法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让他变本加厉。

后来,有一次,我忍不住把他拉到了教室的最前面。名字是:让他带领全班,为他们树立榜样。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让他开始慢慢改变。

排队时,他积极主动站在第一个为后面的孩子领头,出操时走得特别有精神,我不禁诧异于他的改变。为了鼓励他,我接受了这件事并表扬了他。他脸上的骄傲立刻打动了我。其实,孩子的快乐和骄傲是那么简单,只需要你的肯定。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也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情况,但很明显这些情况已经开始改变。

可能是我将目光放在他身上的时间长了,我发现了他身上越来越多的优点。比如:他特别有小组荣誉感,为了让自己的小组拿到“最佳小组”,他上课时开始努力控制自己认真听讲,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后来,我又发现他书写时态度很认真,为此我还把他写的字拿到讲台前给其他小朋友做展示,他的笑脸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揠苗助长反而会坏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来,等待生命的缓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突然想起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多种角色,角色不同,固然体验不同,收获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同样,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的种子,但每个人的花期都不一样。

有些花一开始就开得很灿烂。有些花需要很长的等待。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看着他们长大,陪他们沐浴在阳光和雨中,这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快乐地度过一生。”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成长!!!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5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工作之余,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每天上课、备课,忙忙碌碌的,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各方面还有所欠缺,也许自己的学***面太封闭,但还是凭着自己认真的心态去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收获更多。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成长的独特之路,我以为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每一位教师”,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面向教师个体的教育。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很好读。“好读”有三层意思:一是,每篇的篇幅不长,基本控制在两页,让读者在阅读时无压力地轻松读完一篇;二是李希贵校长的文笔朴实近人,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太高深的理论,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其表达方式很适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阅读和效仿;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会使人不由得反观自己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并产生了新的思考。

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感叹着书中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实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赏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取消班主任”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学校狂欢节”“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学生为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真正贯彻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老实说,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了一点教育意识,尝到了一些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扰校园的“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渐去渐远,平等的师生关系无须呼唤便出来,学生的真实与真实的学生让我们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教育的尴尬与教育的挑战,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见肘,因此在这样一个智慧奔涌、个性夺目的校园里,必须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过渡。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包括组织结构调整在内的学校组织改革。

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我看来,“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

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

怎样教?”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穷尽一生去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和行动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决定着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未来。这一切,我们都在进行中。虽然在很多时候和很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有信心,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为本的教育生态系统。

因材施教的命运已经从过去的教师之手转移到了学生之手。在选择下,孩子们逐渐成长起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选择下,他们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我相信他们最终会成功的。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是长时间的事情,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6

明水小学2015-2016学年(一)

1《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

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积累、社区参与,其中教师起着教学和实践的作用。很多教师知道学习的规律,有个性地成长,个体是不同的,知道学习的规律,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个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儿童成长的心理和生理知识。

长期以来,我们喜欢从教学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根据教学进度来确定学习。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教师应该是欣赏着,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当然,应该接近的远不止那些被忽视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师的窗口,拉上一片郁郁葱葱的西山;打开校门,与学生一起步入高铁时代;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里。只有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广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7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虽然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多,但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严重不均衡,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教育。李希贵校长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正如冬日中的暖阳,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温暖。

一、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教师需要有智慧去发现和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我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当我教一个班的学生,如果他们身体不好,我会反思我的教学方法,对吗?这样的学习方式适合他们吗?怎样去改变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喜欢?

目前,我认为大多数学生采用视频课程结合示范教学的方式来讲授实践知识是比较合适的。分根表五笔教学也能解决学生怕背根表的问题,但我对普通高中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仍感到困意。很多人都很奇怪:你不是每年都在教普高班吗?

而且普高班只有三几个学生,像带研究生一样,为什么备课还是这么累?为什么累?因为普通高中班的学生每年都是混班,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喜欢的学习方法也不同,所以我每年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研究如何进行教学。

比如,尽量在ppt中添加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让他们觉得有趣,但效果不好。尝试设计一个学习指南,让学生先读书、先学习。做完作业后,我再谈一次。这样一来,学生可能很容易理解所学,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记忆规律,将每一章的知识要点设计成由浅到深的一系列选择题,并制作互动式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我觉得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有提高,要求他们抄写多项选择题的材料进行记忆。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制作适合学生的课件、资源、练习等,分析每个作业后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设计下一个练习。

这样,为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每学期的时间不够。

二、教育需要放手

放手,才能面向个体;放手,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放手,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放手,才会发现教育的奇迹;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今年中职三年级是何老师通过视频辅导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班之一。今年我接手了这个班的教育工作。令我吃惊的是,学生们的学习速度甚至比我还快。他们应该花三个星期完成一项工作。结果,一些学生在一周半左右就完成了。幸运的是,我也有进一步完善的计划,从看视频到自己创作,从而实现真正的知识掌握。

于是我让他们学习从网上查找需要的图片,自己他们桑果汁听罐包装,开始的时候学生无从下手,后来有一个同学开始做了,学生们才明白如何开始制作,有学生看到同学制作得非常漂亮,感觉自己一定做得没有他的好看,所以失去了信心。我让已经完成作品创作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对学生们给予鼓励:“要大胆地勇敢地去创作,漂不漂亮不重要,老师需要看到的是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作品,这样你们就成功了!

”这样,学生们的激情就燃起来了,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作品创作。放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潜能被激发了。

在教授普高班里,当讲述到查找替换命令时,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懂了,他们以前都考过中级证,我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查找与替换命令他们一定会操作,但难点在于会不会灵活运用。于是给他们一个练习。在程序设计软件中删除90道题中不必要的英语(这些英语很有规律,每道题都有几个相同的英语句子),并将其改为复习试卷。

我只是提示学生们想一下如何用查找、替换命令来完成这个任务,要学生们比赛一下看谁做的速度快,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们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这时,大部分同学都笨手笨脚地把红蓝字一个个删掉。只有一个学生,崔同学,正在使用搜索和替换命令来完成任务。我看他很快就把问题做完了。所以我让崔老师上台,教学生怎么做。我不只是演示,而是让他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命令的用法,这是非常好的。

对于崔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要删除的内容都是红色和蓝色的字,能不能查找这两种颜色的字再用空格替换这样的方法进行删除呢?”我也让他自己寻找答案,并教同学们。

就这样,他又通过探究学习到了删除多余的空行。刘同学也通过探究学习到了如何取消多余的空格。当学生们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时,兴奋得跳了起来。

就这样,一节课在学生们兴奋与愉快的学习中结束了。放手,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究学习之乐。

上学期启智部的老师对让启智生运用视频教程开展自主学习就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学生们让教师教都学不会,还让他们自己学习,这不是在难为学生吗?但从上学期启智部运用视频教程开展教学后,部分学生发现的变化,让我们发现了:

放手,让教育发生了奇迹。

三、教育需要磨练

《面向个体的教育》中,作者提到曾与一位台湾校长交流过,这位校长每年都要带学生打扫厕所,以培养学生乐于做小事的品质,没想到,有一天一名学生向他说:“校长,今后我永远也不会轻生自杀的,因为我连厕所都可以打扫,没有什么事让我灰心!”正如作者所说:

“一个人只有敢于也能够在云谲波诡的人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的人生才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从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烹调班的实习生,不少优秀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实习时却不能适应烹调工作的苦与累。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的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呢?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放手,需要磨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教育是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的过程中前进的。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8

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相当于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锦,许多教育观念都给人启迪与深思,相信很多老师都是边读边用笔作着批注,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有道理,有道理。”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小教师,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叹服。谈教育思想、教育见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贵老师皮毛,因此只能谈谈里面有一点点共鸣的地方。

在这本书《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一篇中,李希贵老师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曾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在不当班主任之后,他与一位同学的谈话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因为这位同学不以老师说的为然。这位老师告诉我,这在过去他做班主任时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个时候的谈话一般1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种体验每个当过班主任又当过普通科任教师的老师都有体会,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这个班的一切事务,甚至当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出现学生状况都会让班主任来解决,所以班主任都会有所埋怨:科任老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解决自己课堂上的问题?而科任老师呢,也很无奈: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听,好一点的学生还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给点面子听着,不好的学生则当场顶撞,给老师甩脸,都能把科任老师当场气得晕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师就对很多不好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将问题丢给班主任。于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员。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学生听班主任的话,而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我想这无非就是“班主任”三个字的威力,学生虽然不懂得班主任三个字的准确含义,但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们的“领导”。有时候我们老师常常开玩笑说学生都非常精,学校里哪些人是领导,要有礼貌;什么场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现,学生无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个样,在科任老师面前又一个样?到底哪一个才是学生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只是用某种“头衔”或权利压制住一个问题,但并没有去关注学生真实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自我表现,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更危险的,它只会培养出一群屈服于权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贵老师说:在以往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里进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学生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学生送出了校门,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当一个孩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时,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担忧意识,去了解真实的他,你对他施加的教育影响他是否接受,还只是盲目屈从于“班主任”这一行政头衔;当学生在重要场合、领导面前有礼貌、表现佳的时候,我们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场合下的他们,对待学校的食堂阿姨、清洁阿姨及任何一种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独立的、真实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时候都能遵纪守法,尊重每个人,而不只是盲目屈从于某些东西。作文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9

开学已经四天了。我一直在备课,每天上课。我很忙。我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每日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觉的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课堂中,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也许这种自我反省在我自己的范围内太过封闭,但我还是需要向老教师学习。

我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在书中说“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是啊,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爱好,有着不同的精彩生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对于“放手”这个词的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师要把握大的方向,并给予指导。

俗话说:“多读书心中有主,多写笔下就生花。”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寻求和完善,寻找和适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出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是长时间的事情,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相当于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锦,许多教育观念都给人启迪与深思,相信很多老师都是边读边用笔作着批注,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有道理,有道理。”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小教师,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

叹服。说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我肯定不如李希贵,所以只能谈一点共鸣。

在这本书《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一篇中,李希贵老师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曾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在不当班主任之后,他与一位同学的谈话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因为这位同学不以老师说的为然。这位老师告诉我,他过去做班主任是不可能的,当时的谈话可以在15分钟内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种体验每个当过班主任又当过普通科任教师的老师都有体会,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这个班的一切事务,甚至当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出现学生状况都会让班主任来解决,所以班主任都会有所埋怨:科任老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解决自己课堂上的问题?而科任老师呢,也很无奈:

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听,好一点的学生还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给点面子听着,不好的学生则当场顶撞,给老师甩脸,都能把科任老师当场气得晕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师就对很多不好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将问题丢给班主任。于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员。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生听的是班主任而不是系主任?我想这无非就是“班主任”三个字的威力,学生虽然不懂得班主任三个字的准确含义,但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们的“领导”。

有时我们的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很好,哪个人是学校的领导,要有礼貌;什么场合重要,要有好的表现,学生都非常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在系主任面前?到底哪一个才是学生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只是用某种“头衔”或权利压制住一个问题,但并没有去关注学生真实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自我表现,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更危险的,它只会培养出一群屈服于权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贵老师说:在过去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框架,把学生分成行政班级进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学生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

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学生送出了校门,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当一个孩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不听科任老师的话时,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担忧意识,去了解真实的他,你对他施加的教育影响他是否接受,还只是盲目屈从于“班主任”这一行政头衔;当学生在重要场合、领导面前有礼貌、表现佳的时候,我们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场合下的他们,对待学校的食堂阿姨、清洁阿姨及任何一种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独立、真实、合格的公民,他们能够遵守法律和纪律,随时尊重每一个人,而不是一味地屈从于某件事。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为站在班主任工作起跑线上的我指明了奔跑的方向。下面两点很感人。

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在所有的管理行为中,评价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利益,而且由于评价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所以需要谨慎使用。而“非正式评价”尤其是“非正式表扬”的运用在教育教学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希贵校长在书中讲到了这样一位领导,他常常在你做了一点什么事情之后向你伸出他的大拇指,以至于被业内人士私下敬佩地称为“大拇指领导”。你的一项变革、一点经验,甚至一篇文章、一次发言,都有可能获得他“大拇指”的肯定。虽然没有任何奖金或证书的表扬,但它激励着每个人继续前进。

事实上,这样的 “非正式表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书写生字时对学生个别笔画的肯定,朗读课文时对学生情感把握的褒奖,思考独到时及时的鼓励,都时时鼓舞着孩子们,激励着孩子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坚持要给每个孩子过一个不同的生日。他和家长们一起,收集孩子从小到大的**做成影集,让班里其他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为他留言送祝福。我也会亲手写一张贺卡,写上我所有的爱。

不管过程是什么,相信这个真理的力量是无限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着选取真实、可信的一点,让“非正式表扬”的潜能无限放大。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于学生初入学时的不知所措、不适应,他们表现出更多一倍的担心和焦虑,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一手包办,不给孩子留空间。这样做,看似避免了无措的发生,其实只是将这样的不适应、不成熟的状态延迟而已。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父母从不给孩子单独行走的机会,他就永远不会长大。

例如,大自然失去了培养他们独立性的机会。

我想最困扰老师们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了,而“电梯”一词最近一直是热门搜索词汇,这本书中就有这么一个关于“电梯”的小案例:有些学校在屡禁学生乘坐电梯而不见效的情况下,在电梯上装上了限乘装置,只有持有刷卡权限的老师才能乘坐。硬件设施的改变似乎解决了学校长期以来的安全隐患,但同时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李希贵校长说,如果我们不能在乘梯和禁梯这一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使用资源,不让学生从内心明白在一个团队中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尊重应该尊重的人,有一天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了,他们将仍然是令人头疼的一群。试想,这样的生命体验怎么能舍弃,很多能力的培养都在是问题中发展,在错误里成长起来的。这样好的教育机会,我们怎能错过!

不管是“非正式表扬”还是“学会放手”,都需要我们去用心去理解每一位孩子,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及时地引导,感受他们的需求,适时地帮助,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成长的力量。

在没有接触李希贵这个人之前,我就已经听过他的“语录”,比如“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详情回复

发表于 2016-6-2 00:09

ljalang 发表于 2016-6-2 00:09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 ...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王婷婷

在没有接触李希贵这个人之前,我就已经听过他的“语录”,比如“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没有仓库的学校是一种理想,它其实是想告诉人们,学校里不应该有库存起来的资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等等。这个暑假里,我从《面向个体的教育》里真真切切地领略了李希贵博大的教育思想,并从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启发。

李希贵现任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但纵使头顶着这么多闪光的头衔,却反而使得他的师生观和教育观更加瞩目。

一、师生观

北京十一学校里,李校长高举“学生第一”的大旗。为了创造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他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班主任成为了主任导师,和其他几位担任导师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教育团队,分别负责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

教师只有在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能帮助校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

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

二、教育观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录取中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位在马术方面已经很有造诣但中考成绩差距很大的学生报考了十一学校。是录取还是放弃?学校校务会经过讨论,打破常规录取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他们的想法就是宁肯放弃百分之百的重点率,也要为各类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要为老师们的教学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校真正建设成一所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至今感到震撼的话。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10

《面向个体的教育》记录了李希贵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感悟和思考,

2010年9月,北京十第十一中学全面开展了逐班教学。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学科在不同的学科课堂上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有效衔接。学校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个课表。他们被合并成1430个教学班。因材施教的命运已经从过去的教师之手转移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老师和课程。在不断的选择和调整中,孩子们逐渐成长起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里每天中午有个活动叫“校长有约,共进午餐”。餐费是学生自费的,李校长说,有时他也会把学生应付的餐费一起付了。在这次活动中,李校长耐心地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他和学生们讨论:

诸如晚睡时间应该提前还是拖后。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思想对峙和观点碰撞,终于形成了一个开放而有选择的解决方案。学校确定三个晚睡时间,让有着不同习惯和需求的学生自由选择。

不同睡眠时间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宿舍、楼层或区域。这样既满足了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又避免了相互干扰。学校还提出了一项制度,允许每个学生每周申请一定时间的晚睡一次,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校长在听取学生的真知灼见后,采纳了许多管理建议:在学生公寓大厅安放了手机充电装置,并在每一楼层设立了专门的吹风间,以方便学生……我想,因为校长能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亲近他们,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才有了这些创新的做法。罗斯福有句话值得品味:

他说,如果没有自由秩序,就没有自由秩序,这也是破坏性的。可喜的是,“十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时刻把孩子放在第一,珍视每个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在**上开发了若干个互动平台,校长的手机号码公布给全校学生,他们把班级、学校各类活动的策划权交给学生,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资源配置方案设计及设备设置招标也让学生参与其中,甚至由学生来亲自主持,每月一次的校务会议中必有一项学生的议题并由相关的学生参与讨论、审定……学生成了学校里真正的主人。

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你会看到越来越多你想看到的东西。我想,只有学校里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真正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了,校园里才能生长出学生的许多想法来!

学生第一

说到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许多制度、考试和评估。是的,因为许多学校都有一系列所谓的严格规章制度,一切似乎都井然有序。然而,在这样严格规范的管理中,如何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得而知。

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逊·韦尔奇创造了许多商业奇迹,那个时候的通用电气已经是有几十万员工,业务遍及几十个国家、市场超越58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当有人好奇地问他,面对如此纷繁复杂、遍布全球的管理重任,如何分配自己的管理时间时,韦尔奇却异常轻松地说,在通用,他只当教练,他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对经理人的培训上了。韦尔奇简单的回答背后,透视着对人的高度关注。

北京十一学校里,李校长高举“学生第一”的大旗。为了创造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他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学校实施走班制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班不存在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老师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学科教室,上课、备课、辅导学生,教室已经成为他们的主阵地,而办公室里则鲜见他们的踪影,班主任成为了主任导师。

并以其他几位教师为导师组建教育团队,分别负责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辅导和学业辅导。

如何让学生成为第一?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把活动与阅读联系起来。请欣赏十一学校富有特色的活动之一——“开学典礼”。如何改变传统的开学典礼形式,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不仅仅是形体上的参与,更有情感上的参与,学校设计了“开学护照”,让师生在30分钟的开学典礼上,相互交流,签名留念,且有签名教师与学生行“拥抱礼”,师生情在拥抱之中变得更加醇厚。

此外,开学典礼上,还有校长的“鞠躬礼”。这个鞠躬礼既有拜谢,也有感谢,更有敬重。

活动之二——“击掌礼”:2011年4月,经过十一学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会,学校选择了一种“形式”——命名为“击掌礼”。校长和当选学生一一鼓掌,其中蕴含着祝贺、信任和期待。

另外,学校每年6月要举行泼水节。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放松。在师生的智慧里,诞生了泼水节开幕式上的“洗礼”:

由校长向全体参与的学生泼一盆消除大家的疲劳、烦恼的“智慧之水”,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事情。形式往往承载着内容,显现出巨大的能量。由此可见,在校长的水里,有着让孩子放松、摒弃同龄人先前的猜疑、以健康的态度迎接新生活的丰富内涵。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尚能实行因材施教,到现在物质这么发达的社会,“因材施教”并没能在学校里很好的实行。然而大多数的学校里还是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什么都是统一管理。

学校又不是军队。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思想完全不一样,作为成年的我们无法想象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什么奇异的想法。

虽然孩子们的变化不能日新月异,但他们可以从细微的变化中找到成长的希望。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出来。只有调整心态,才能回到教育法的广阔道路上,才能走得顺畅自如。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我忍不住拿起红笔,把它划下来。教育是急不来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2012年9月份,班里转来了两个塔吉克斯坦的学生(表兄弟,其中一个是被某学校开除的,后来我们才知道)。表哥表现很好,表弟表现很不好。

他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中国的学校里,他的做法已经不被容忍。在课堂上,不管老师在台上有多认真,学生对学习有多感兴趣。

他坐不下去的时候就会不管不顾的站起来就往外走。每节课他都如坐针毡。肆无忌惮的说话更是司空见惯。

有一天我问表哥:“他在原来的学校也这样吗?”表兄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老师,他现在好多了,在原来的学校他跟老师打架。”这样看来,这个学生问题确实不小。老师们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对他展开了温暖的攻势。

这是一个小学离家出走到中国留学的孩子。离开家不是他的希望。老师们猜测他在自己的国家可能不是一个好学生。他妈妈不能送他去中国。在叛逆时期,他没有父母的照顾,没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孤独。

老师们先是关心,然后是批评教育。好在他本质上心底还是很善良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恩威并用,他开始能在课堂上坐住了。

也不信口开河了。有点进步老师们就赶紧的表扬。到第二个学期开始写作业了,他隔三差五的写几行字,老师们又是一顿夸赞。

后来我想了想,我们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不这样吧?

我女儿上一年级时,我不必叫她做家庭作业。相反,她每天都很好地完成作业,每天睡觉前她都有意识地把书包收拾好。从来不用我操心。而这个孩子已经是初三了啊。

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和管理,现在他不仅能在教室里坐40分钟,还能完成作业。还经常的帮助别的同学。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变成优秀学生,我还看不到日期。

现在想想国际学生部的老师们为这样一个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努力!如果你把这些精力和时间花在做其他事情上,你会得到很多!但换言之,正是在这样一群充满爱心的老师身边,他才有所改变。

如果我们把他赶出去,也许他会再其他学校再次被赶出去。

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去年9月,4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新生来到留学生部。我们这儿已经有好几名塔吉克斯坦的学生,虽然学习上不如别的国家的学生,但是在遵守纪律上还是挺好的,而且老师说什么他们也听得懂,听得进去。

这几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说是从大山里来的野蛮人一点也不夸张过分。无论老师们说英语说汉语他们都“听不懂”。后来让别的同学把老师说的话翻译成俄语讲给他们,才算老实一点。

中国中级班有七个学生,只有一个女孩,他们性格温和。其他就是去年九月份来的四个塔吉克斯坦的,另外一个来自安哥拉,还有一个就是前年九月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另一个塔吉克的学生。中级班可以说是最难管理的一个班级。

中级班的学生虽然经过上个学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纠正,但是身上的“野蛮”还是留存不少。开学一个多月了,已经有好几个老师告状,经常上课的时候发出怪叫,要不就是吵得老师上不了课,组织课堂纪律。但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能看到孩子们的缺点,更不能看到他们的优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只靠简单的说教就让他们每堂课都安安静静的听讲。“爱心、关心、耐心”缺一样都不可以。

上个学期我担任他们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工作。开学一个月我就摸清了他们学习习惯,如果给他们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学的是同一知识,老师课堂上是很好授课,但是这些孩子不认真。我会给学得快一点的学生更多的家庭作业。我在给他加油。这孩子学得更快了。

另外的几个学生看他学得多,他们觉得都是一起来的,而且父亲们都是朋友,都不想让自己的父亲丢脸,也都积极的学起来。这样形成了你跑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分层教学法对老师来说难度大了,但是这些学生愿意这样学习。

对老师也是一种磨练和提高。他们的进步也是神速的。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他们都会开口说汉语了。

而且很高兴地说,寒假回家要说给父母听。父母的很多朋友都是中国人,也可以和他们聊天了。“教无定法”,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就是好方法。

这学期我改教他们听力课了。课堂上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让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锻炼他们说汉语的能力。虽然只有一个学期的学习,但是他们基本上能听懂汉语,说得也很好。

(2013-03-09 19:14:51)

**▼今年寒假,在教体局名师办的提携下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学生第一》,读李校长的书,让我惊叹不已。

书中除了有饱含教育智慧的文字外,还有一幅幅温馨和谐、风清日丽、鸟语花香的教育图画,让人耳目一新。生活在十一学校这一片沃土上,每一位学生都像路边的野花一样自由地成长,任其发展,教师随时都可以嗅到一种清新的花香,漫步其中,作为教育者肯定感到无比荣幸、无比自豪,也绝对能领悟到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与艰辛。

在十一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校成为师生的乐园;在十一学校学生永远是舞台上的主角。

“开学护照”,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把开学典礼设计成一个好玩的活动。通过“开学护照”这样一个载体,把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都牵引到“新学期伊始”这个事件中来,通过参与一个又一个开学课程,让学生终生难忘。好的关系才会带来好的教育,这个活动掀起了校园内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动的热潮;增加了师生相处、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传达感情的机会,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

把教育融入好的活动之中,北京十一中学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每年都要进行创新。如校园泼水节、校园吉尼斯、校园机会榜、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等等,而且每年还要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校园十个地方和活动。

北京十一中学的社团组织五花八门,学生喜闻乐见,在活动中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志趣、提高了能力。

十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体现出对师生的激励和人文关怀。

我班的“每月小明星”与十一学校的“每月百星”评选活动如出一辙。我们班级也开展了“每月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这个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班级小明星的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每月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关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闪光点,挖掘每个学生当选的理由——哪怕仅仅是值日做得认真,作业完成得非常工整。我非常重视“每月小明星”的产生过程,和班级干部一起留心观察班级每个学生的表现,带着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成为小明星的学生,我们在教室的宣传栏里张贴自己最喜欢的照片。

学期末,每个孩子都能在宣传栏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所有的学生都受到鼓舞。

参加社实践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记得去年秋天我带领学生到26军司训大队参观。活动前,学生们乐此不疲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

查资料、写活动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准备照相机,比过“六一”还兴奋。在活动过程中,大家根据分工各有侧重点,做记录的,照相的。通过活动,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成长打开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教室、书本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走出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进军营,让孩子们多方位体验生活,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及做人的许多优秀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每个故事中都体现出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如书中提到的学生出版社,学校让学生自己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甚至连经营出版物的环节也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于是,一件本来局限于语文学科的事情,变成了既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又能开发学生经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工程。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学校所说的学生第一。

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者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展示自己的宽广舞台,舞台的主角永远是学生,这是我感受最深的。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给他们搭建不同的展示舞台,如名师大讲堂、名生讲堂模拟国际新组织、世界文化艺术节、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帮助下让学生拓宽领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真真正正成为学生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沃土,真正的实现“学生第一”。

学校还从各个方面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工作让学生更有主人公意识。如让学生设计开学典礼、设立学校纪念日、参与班级命名评选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和活动等,这让平凡学校生活有了亮色、有了意义、有了值得让学生长久记忆的教育事件。建立学科博物馆、科学实验室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们把课堂设在社会上来弥补一般课程无法实现的课程目标。

学生们利用空闲时间或节假日自主锻炼也是该校的特色。

十一学校,真的是学生自己在经营、在打理;十一学子,真的是自己在成长、在发展!十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默默地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宽广的舞台,舞台的主角,永远都是学生!当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位老师、每位员工,都感觉自己十分重要,都有了主人的心态,这个时候,爱学生、爱事业,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第一”也就不期而至——春天已经到来,花儿不开放都难!

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让我们树立起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塑造自身高尚素质,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每位学生在实验小学的乐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放飞他们的梦想。

《学生第一》这本书,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育的一员,我将继续追寻一种教育本真的东西,为每朵花儿的怒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刚拿到学校赠送的《学生第一》,我很有亲切感,因为我对教师应该转变的教育观念记忆犹新: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李希贵在这本书中说:“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一句话,学生第一。”学校给孩子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成就未来。

李希贵在《学生第一》里面展现了理想教育的蓝图,在北京十一中,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许多大胆的设想都能在学校成为事实。学生自己出版作品,自己开公司,自己聘用职员,自己选择喜欢看的电影,自己当大使······这些属于出了社会才能做到的,却再校园里成了平常,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是我们看到的学生第一的新理念,真真切切能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原来学生第一不是观念,而是事实。

在十一中,学生们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来提前接触社会的点点滴滴。他们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有许多实践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学生广告公司,学习开公司的相关业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学生院士;可以作为大使团,像外交官一样接待世界各地的来访者;还可以自己成立出版社,自己征集和编辑优秀作品;通过模拟国际组织,把握时局,**未来。

······

猜你喜欢

  •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2000字 不同的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我们可以将心中想要表达的话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哪些心得体会范文值得一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说明本文是记录宇中客在读《人性的弱点》一书时所勾画的重点、要点或有...
  • 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2000字 经历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好心得体会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如何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200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末,认真学习了《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本书,受...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000字 当我们阅读文章产生了理解或者感触时,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如何去写一篇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00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
  • 「读书有感」《品格之路》读书笔记2000字 不同的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我们可以将心中的千言万语用笔记录下来。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对于写心得体会你会如何动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有感」《品格之路》读书笔记200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由于骄傲,我们总希望证明自己比周围的人更加优秀。这是人...
  •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600字 当我们突然有了一些感悟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总结,可以借鉴的心得体会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最近我读到一本非常好的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写了发生在小主人公安利柯一整个...
  •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1500字 读书可以精彩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感受不曾体验过的生活,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心得体会大全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为您揭晓。...

热门推荐